描写故地重游,心境不同的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2

贺知章《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1、这两句诗在写法上别出心裁,明明是写自己,却以儿童的眼光看自己,反衬人世的沧桑。一个“客”字更是意韵全出,内心的苍凉可见一斑。诗句意思:(乡里的)小孩看见了贺知章却不认识,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2、意思: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3、《回乡偶书》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收录于《全唐诗》中。这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4、⑴偶书:随便写的诗。偶,说明诗写作得很偶然,是随时有所见、有所感就写下来的。⑵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老大:年纪大了。贺知章回乡时已年逾八十。⑶乡音:家乡的口音。无改:没什么变化。一作“难改”。鬓毛衰(cuī):老年人须发稀疏变少。鬓毛,额角边靠近耳朵的头发。一作“面毛”。衰,此处应是减少的意思。全句意谓口音未变鬓发却已疏落、减少。⑷相见:即看见我。相,带有指代性的副词。不相识:即不认识我。⑸笑问:笑着询问。一本作“却问”,一本作“借问”。

5、贺知章在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年),辞去朝廷官职,告老返回故乡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时已八十六岁。此时距他离开家乡已有五十多个年头了。人生易老,世事沧桑,他心头有无限感慨,于是写下了这组诗。

6、是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7、三四句从充满感慨的一幅自画像,转而为富于戏剧性的儿童笑问的场面。“笑问客从何处来”,在儿童,这只是淡淡的一问,言尽而意止;在诗人,却成了重重的一击,引出了他的无穷感慨,自己的老迈衰颓与反主为宾的悲哀,尽都包含在这看似平淡的一问中了。全诗就在这有问无答处悄然作结,而弦外之音却如空谷传响,哀婉备至,久久不绝。

8、就全诗来看,一二句尚属平平,三四句却似峰回路转,别有境界。后两句的妙处在于背面敷粉,了无痕迹:虽写哀情,却借欢乐场面表现;虽为写己,却从儿童一面翻出。而所写儿童问话的场面又极富于生活的情趣,即使读者不为诗人久客伤老之情所感染,也不能不被这一饶有趣味的生活场景所打动。

再回首作文

再回首,往事如风,像燕子掠过水面,像雨滑过屋檐。

跟着离弦的箭飞奔,一只脚已跨过时间的另一个世间,另一只脚也即将跨过这个门槛。

摸一摸脑瓜,搞不清楚自己什么时候和上帝耶稣做了这么多交易,我用粗哑的嗓音,一米六三的个子换取了我这一部分生命,强行把我推到下一年的大门前。

我所经历过的事情竟都像过往云烟,瞬息一去而不复反了,只留下影子让我回顾。

再回首,往事如诗。

昨天收到昔日友人的新年贺卡,一句“还记得我吗?”勾起了我对往事的无限追忆,童年时的纯真还让我捧腹畅怀,少年时的调皮至今还令我回忆无穷。

如果把这些美好的回忆连接在一起,我相信它是以淹没东坡的气魄、李白的风流。

再回首,往事如梦。

在脑海里忽隐忽现,只有美好的一瞬,却没有开头和结尾等片段。

太美好的回忆会欢欣,但过多的留恋只会给人以绊羁,往事像那块水果糖,每次都能让人陶醉。

但往事也会成为鸦片,让人不知道所以而昏然。

算了吧!过去的始终是过去,没有必要纠缠,不要担心眼前的一切会马上变为往事,只管好好去把握,因为上天不会因为你畏寒而不降冬,时间也不会因你欢喜顽皮而停滞,大步前进吧,只要无愧于自己!

一次故地重游时的所见所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无法言喻,似乎没有过多的欣喜,也没有过多的伤感。

从那间教室离开大概有半年的时间了吧,与其说人生的每一次离别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不如说是为了更好地相聚。

总是会想到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从不同的远方赶来,只是为了一次阔别已久的聚会,大家一起谈论这么多年来的经历,或许有人为自己的功成名就而庆幸,有人强忍着不幸在一旁聆听。

然而在我们的眼中,此情此景,一如当初 。

学校变化不大,刚走到门前,就遇到了一位“故人”。

那位大叔拉着自行车,还在用那么幼稚的方法骗学生的钱。

我依然清晰地记得他第一次对我下手时的情景。

大概也就是这身衣服,还是这辆自行车。

缓缓走近,却没有丝毫地拖泥带水。

“同学,给我一块钱修自行车吧”。

其实已经记不清有没有给他钱了,只记得后来过了几天,同样的地点,他又拉着自行车走到我面前,“同学,给我两块钱修自行车吧”。

才时隔几天啊,大叔修自行车的钱就涨价了。

还有一次经历,是一个很早的早晨,独自一人走在去学校的路上,一位老大爷冲到我前面拦住我,“学生啊,给我点钱吧”,我摸摸口袋,给他5角。

他凑近眼睛一看,很鄙视地说一声,“就5角钱啊!”,继而转过身,又冲到我前面,"哎呦,学生啊,再给点吧!“。

看他有抢钱的嫌疑,我撒腿就跑。

后来,这位大叔和这位老大爷,就像恋上我口袋里的钱,总是能在路上遇到。

时间久了,这样的情景反而成了习惯。

我其实做过不少好事,让我难忘的只有一件......和朋友一起走进学校,我拿着手机,对着周围拍照,像是游风景名胜那种感觉。

不知不觉间,我们逛完了校园。

以前《伏虎苑》上经常能看到同学们用”沧桑“来形容南楼和仁风亭,当时感觉这些同学写文章太没水平了,不是之乎者也乱引用,就是陈词滥句信手拈来。

其实,现在想来,除了用”沧桑“来形容,还能用什么词呢?南楼像是个孤独的老人,在现代化的气息下喘着鼻息,默默地沧桑着。

仁风亭似站在水边等待的姑良,在风和光的消磨中沧桑着。

朋友问我是怀恋这里的学习,还是怀恋这里的人,我说,都怀念。

也怀恋这里的景。

来到操场,我特地跑到主席台上面去看了看。

在那两面墙上,写着很多或忧伤或充满希望的文字。

在那里,很多现实中不能说的话都写在上面,满满的两面墙,记录了许多秘密。

对于它,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

站在主席台上放眼四方,一面是平原般的辽阔,一面是楼台林立。

两个世界,一个是当时的我们所憧憬的,一个是如今的我们所怀恋的。

还记得蒋校长,记得他喊口号时的热情,记得他滔滔不绝的”三句话“。

其实走在学校的路上我一直在偷偷地笑,没有朋友间相聚的喜极而泣,不是因来到母校而有所谓的感动。

只是朋友穿的衣服太搞笑,像个奥特曼,押韵一点地说,像个大傻蛋。

他说他害怕见到熟人,所以要把自己隐藏起来。

于是便早有预谋般地穿成这样,只露出两个眼睛。

这样做的效果也很明显,他那个复读的同学便真没认出他来。

朋友在一旁催促回去,我不慌不忙地用手机贴近玻璃照下了几张照片。

同一个教室,相似的布局,换了另一批人。

在靠近窗子的最后两个座位,曾经发生了很多故事。

或许今天,那样的情景还在继续吧。

同位喜欢唱歌,下课时就会和前面的兄弟一起唱地撕心裂肺。

其实他们唱的都很好听,只是当时,也许我很少承认。

坐在那个位置应该是一种幸运,可以尽可能少的被老师发现在睡觉。

当然也有失手的时候。

记忆中,那次地理课后面两排都在睡觉。

我睡得姿势最夸张,睡完之后得瑟地挺直腰板,拿起水杯,尽兴地喝了一口水。

接着故作认真,朝着黑板迷迷糊糊地看去。

地理老师指着我说:“你看你,脸都睡红了!”当全班同学把目光聚焦过来时,唯独左边的同学还在睡觉。

老师便指着他,”你们看那位同学,还在睡!“老师很无奈,我们很痛快。

在一丝依依不舍中,另一位在校外等我们的朋友打来电话,问为什么还不出来。

我说:”和尚的那个破车拉不走,质量真差“。

”唉,早知道那家伙事儿多,搞什么都这么慢!“一旁的和尚做出想痛捶我的姿势,大叫,”你自己不走还赖我,到处乱照,你这家伙.......!"记得暑假的一个下午,大概是大学开学的前几天,我们四个人在学校做最后的告别。

那天我和和尚摘了喝多银杏和莲子,然后骑着电动车在学校里面饶了一圈。

到了终点时,和尚说:再绕一圈吧。

就这样,我们绕了四五圈,然后离开。

离别时没有太多的话,只是说:国庆再聚。

或许朋友间就是这样,没有什么妮妮而语,没有什么恩怨相而汝。

有的,只是彼此间相互遵守约定的默契。

故地重游,所见所思,归为一句:人有病,天知否?

旅游时故地重游,描写感受的句子

1、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3、昙花一现,蜉蝣朝生暮死,都有过最美的一瞬,人的一生相对于万物的永恒来说,却不过弹指一瞬。

4、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5、重回首,去时年,揽尽风雨苦亦甜。

6、夜阑珊,读无眠,听尽春言,每天都是新的一片,不再清闲,望着洒满月光的星星一路向前。

7、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

8、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下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9、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0、老夫喜作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

11、良辰难再,人生中大好时刻,不要再去旧梦重圆。

12、零星的时间,如果能敏捷地加以利用,可成为完整的时间。

13、所谓“积土成山”是也,失去一日甚易,欲得回已无途。

14、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15、何以飘零去,何以少团栾,何以别离久,何以不得安?指云问天道,琴鸣血斑斓。

求表现故地重游心中欣喜的诗歌

表现故地重游心中欣喜的诗歌有: 1、《春江花月夜》 唐代:张若虚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白话译文: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2、西塞山怀古 唐代: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白话译文: 王濬的战舰沿江东下离开益州,显赫无比的金陵王气骤然失色。

大火溶毁了百丈铁锁沉入江底,石头城上举起了降旗东吴灭亡。

3、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宋代:欧阳修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不枉东风吹客泪。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白话译文: 就算是天天在长安买花载酒,又哪能比得上在故乡山里观赏桃李?不要怪春风吹落异乡人的眼泪,相思之情难以表白,梦魂也飘忽无依,只有回到家乡才称心如意。

4、怀宛陵旧游 唐代:陆龟蒙 唯有日斜溪上思。

酒旗风影落春流。

白话译文: 溪水倒映针阳实在令人遐想, 迎风飘扬的酒幌也映入小溪。

5、眼儿媚·杨柳丝丝弄轻柔 宋代:王雱 杨柳丝丝弄轻柔,烟缕织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难重省,归梦绕秦楼。

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头。

白话译文: 杨柳丝丝风中摆弄轻柔,烟缕迷漾织进万千春愁。

海棠尚未经细雨湿润,梨花却已盛开似雪,真可惜春天已过去一半。

而今往事实在难以重忆,梦魂归绕你住过的闺楼。

刻骨的相思如今只在,那芬芳的丁香枝上,那美丽的豆蔻梢头。

扩展资料 故地重游: 【注音】:gù dì chóng yóu 【释义】:故地:曾经居住过的地方。

再次来到曾经来过(或者生活过)的地方。

黄佳培《没有名字的身体》:“年轻的男人和更年轻的女人,以为世上有大把的时间能让我们抓在手中,岂不料一转眼故地重游,已经物是人非,天上人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故地重游...

二十年回到故地的作文

(一) 二十年后回故乡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晃二十年过去了,这时已 是2032年了,真是像谚语里所说 的“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呀!可是过 了这么长时间,也让我回味起故乡 来.一早,我就开着法拉利跑车回到 了我的故乡——阳江.我一下车,纵容四周,啊!故乡 的山变得壮观,故乡的水变得清澈见 底,故乡的花草变得芳香四溢,一切 变得那么亲切,那么温馨.走着走者,来到家门口,“咦!家 前的那块空旷的土地呢?那土里土气 的野花呢?”哦,原来那块空旷的土地 被修整过后成了一个花圃,那土里土 气的野花变成了花圃里的那些散发出 缕缕幽香、沁人心脾的玫瑰!我走进家门,哇塞!太美了!刚 走进门口看到一个华丽的客厅,往左 拐是一个饭厅,再往右拐就是楼梯 了!只见我踏上第一个阶梯时,楼梯 突然问我:“请问上几楼?”“2楼.”不 到3秒就到了2楼,只见上面迎来的是 爸和妈,我大声叫着:“爸、妈,你们 怎么变得这么年轻呀?”“是呀,我们 现在阳江有一种叫做“返老还童”的 药,吃了,你就会变年青了!”妈妈 说.爸爸告诉我:“家里的一切都是用 水晶做的,看起来闪闪发 亮、美丽清秀.”妈妈说:“家里的美 食应有尽有,只要你对着机器人说一 声,机器人就会立刻把美食递给你.”我吃过午饭,就出去逛逛了.现在的高速路四通八达,交通可 方便了!一到马路上,就看到无数条 通往不同地方的道路,而且还很宽 敞,道路两旁种着许多不同种类的 树,因为可以绿化空气,也可以让人 驾驶时看得舒畅!我真希望2032年的今天,是这样 的一个美好的场面!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作文450字

说不上为什么,自己变的很主动,想要让自己那意尤未尽的冲动得以酣畅淋漓的释放,于是选择故地重游,选择人生的三岔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上帝是公平的,付出几许,回报几多,不要再过多的指责自己的懒惰和欲望,他们都是你潜意识的思想,是你积极意识的同胞兄弟,消极意识。

被阴霾遮盖的心灵不会尽全力付出,被消极意识控制的心灵必将走向死亡。

选择故地重游,就是要将心灵从消极意识那里拖出来,走出阴霾,同向光明。

消极意识控制的心灵,意料之外;走出阴霾,情理之中。

选择三岔口,是想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找回那原属于我的积极意识,通向那明年夏日的清晨;选择三岔口,是想自己在梦幻的国度里留下点什么,以便将来“老掉牙”那天,也会满足的微笑。

选择三岔口,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何对待“故地重游”的感觉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第一句出自李清照《武陵春·春晚》。

全词如下: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第二句出自苏轼《陌上花三首》,全诗如下:陌上花三首苏轼游九仙山,闻里中儿歌陌上花,父老云,吴越王妃每岁春必归临安,王以书遗妃曰:“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

”吴人用其语为歌,含思宛转,听之凄然。

而其词鄙野,为易之云。

陌上花开蝴蝶飞,江山犹是昔人非。

遗民几度垂垂老,游女长歌缓缓归。

陌上山花无数开,路人争看翠軿来。

若为留得堂堂去,且更从教缓缓回。

生前富贵草头露,身后风流陌上花。

已作迟迟君去鲁,犹教缓缓妾还家。

第三句出自欧阳修《生查子·元夕》,全词如下:生查子·元夕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第四句出自李煜《忆江南·多少恨》,全词如下:忆江南·多少恨李煜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

以 再回首 为话题 的作文有哪些

再回首 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 才知道平平淡淡从从容容才是真, 再回首恍然如梦,再回首我心依旧, 只有那无尽的长路陪着我… 滚烫的泪珠顺着脸侧流下,滴在灯光照耀的暗黄地板上,或许瞬间渗入地面,或许蒸发罢了吧。

我知道。

低沉却有张力的男音,伴着那熟悉不过的旋律,在音乐中唱出了无数人的心声,似是一段传奇,一个回首沉默的往事。

她说,这就是她。

浅然一笑,双眼轻眨,睫帘上分明沾了几滴泪光。

琴音回荡,悠扬,深长;四壁悄然无声,寂静,斯然; *** 迭起,不禁手指往下,轻碰,奏出了心的旋律了吧。

她说,这就是一个真实的她。

想。

一遍,又一遍的唱,她早在乐河中划动时光的船,桨下荡漾着从前,人,事,物再现。

旋转,幕幕上演,再回首。

披着回忆的光芒,掌心涌出温暖,暖了间房,暖了窝头,也暖了我。

怎样的一个人啊,在长路上前走,脚步清晰可听,身旁擦过了多少片荆棘,芳香的玫瑰。

四季接济,反反复复。

岔路横枝,挡住了多少有点笔直的路。

但是,每每走过,后方便跟着消释。

是小时常玩的相斥磁石——靠近,远去。

可曾重复? 短暂的四分钟,就是浓缩的平凡经历。

我知道,她坚强。

徘徊苦难,倒下,爬起,错过伸手可及的幸福,坦真,面对。

压力、迷惑充斥,她保持一盏明灯的光亮。

梦醒,孩儿哭,她咽下。

她说,不管怎样,将永远这样。

再回首,背影你远走 再回首,泪眼朦胧 留下你的祝福 黑夜温暖路 不管明天要面对 多少伤痛和迷惑 不同人读歌,不同的感受。

她读出了自己。

走出房间。

音乐隐约,淡色传来——那是她的故事。

她说,愿一直这样,安静走自己的路。

旁也静,心也静。

也许再回首,会不更哀伤。

月光洒路。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描写故地重游,心境不同的诗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