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座负筋如何计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问题一:支座负筋的计算方法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钢筋长度 = 本跨 净跨长/ 3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3 +锚固);第二排钢筋长度 = 本跨净跨长 / 4 + 锚固(相邻两跨都有负筋时取长跨净跨长/ 4+锚固)。注:1、锚固长度同梁上部贯通筋锚固;2、 当梁的支座负筋有三排时,第三排钢筋的长度计算同第二排。中间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钢筋长度 = 2 * Ln/3 + 支座宽度;第二排钢筋长度 = 2 * Ln/4 + 支座宽度。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问题二:支座负筋长度如何计算 20分 1、箭头所指红圈内是板内的AL(所谓暗梁),它是构造钢筋笼,没有锚固规定;设计需要时,应注明尺寸;
2、桔色粗线所指负筋尺寸,设计人应该标出,见11G101-1图集。应及时置疑设计人!

问题三:楼板的支座负筋长度怎么算的? 楼板的中支座负筋长度和边支座负筋(或构造负筋)长度,设计规范有明确的规定,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第9章结构构件的基本规定:
9.1.4 采用分离式配筋的多跨板,板底钢筋宜全部伸入支座;支座负弯矩钢筋向跨内延伸的长度应根据负弯矩图确定,并满足钢筋锚固的要求。
(单层配筋时支座负筋自梁边深入板内的长度为板净跨长的1/4,这是GB50010-2002上的大样,设计人都沿袭这个规矩标出了具体尺寸)(Ⅱ)构造配筋9.1.6 按简支边或非受力边设计的现浇混凝土板,当与混凝土梁、墙整体浇筑或嵌固在砌体墙内时,应设置板面构造钢筋,并符合下列要求:2 钢筋从混凝土梁边、柱边、墙边伸入板内的长度不宜小于l0/4,砌体墙支座处钢筋伸入板边的长度不宜小于l0/7,其中计算跨度l0对单向板按受力方向考虑,对双向板按短边方向考虑。总之,结施图上有标注尺寸,而平法图集上面没有的(楼上朋友说的不对),施工者不要去自行做主以免责。

问题四:支座负筋的计算公式 关于梁支座多排钢筋有两种情况,其一,当第一排全部通长筋时,那么第二排钢筋为L0/3,第三排为L0/4;第二种当第一排非全部通长时,第一排为L0/3,第二排为L0/4,第三排取值由设计师定。悬挑梁上部设有第三排钢筋时,其延伸长度应由设计者注明,第二排的延伸长度为0.75(3/4)L(挑出净长度),第三排的延伸长度应为0.5(2/4)L就足够了。

问题五:现浇板中支座负筋怎样计算它的根数? 今天你的这个问题,说得比较简单,也不知道你是想问的设计方面的问题?还是想问施工方面的问题?所以,我就胡乱的说说吧:

1、假如你是想问设计方面“现浇板中支座负筋怎样计算它的根数?”,谈“配筋”根数,那说明前面的计算已经完成,仅仅是因为支座负弯距一般都远远大于跨中正弯距而在支座处难以“排布”问题。

一般地,跨中正弯距筋可以在支座处弯起一半来作为负筋使用。如果采用这种配筋方式。则支座负筋的根数应该与跨中板底根数相同(同一方向)。如因支座负弯距数值大于跨中正弯距数,则在非弯起的相应位置,根据计算需要配置大于弯起钢筋的配筋,以保证“截面”抵抗较大负弯距的能力。

假如不采用板下钢筋弯起,则支座负筋的“根数”无须考虑与板底钢筋是否相对应。而是直接根据计算需要进行配筋。

2、假如你想问的是施工方面支座配筋根数问题。因为是在网上,并且你仅仅问的是“根数”,所以只能用最“通用”的一句话说:服从设计,按设计要求配置。

其实,谈到现浇板中配筋问题,无论是设计方面的,还是施工方面的,很多很多的、多年从事工程行业的“老同志”都感到头疼不已!大多问题都出在不是“按计算的配筋”问题方面,而是出在按“构造配筋”的问题上。

问题六:钢筋支座长度是怎么计算的? 钢筋长度计算公式 :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钉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
5、拉筋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

问题七:板端支座负筋计算 板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 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分布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
根数=左标注/间距+右标注/间距(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不减1)
温度筋长度=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2*150+2*6.25d(一级钢筋)
根数=(净长-两端端负筋露出长度)/间距-1(不减起步距离,不加1,减1)
板中开洞:洞口左端长度=净长-保护层+max(支座宽/2,5d)+6.25d+(板厚-2*保护层)+5d
洞口右端长度:同左端
根数=洞口宽/间距+1
悬挑:悬挑长度(一端在柱子里)=净长+la+(板厚-2*保护层) +6.25d(一级钢筋)
悬挑长度(两端都在板里)=(板厚-2*保护层)+净长+(板厚-2*保护层)+5d

问题八:梁支座负筋的计算公式 梁支座负筋上部受拉,下部受压,与跨中受力相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