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许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8

1. “许”文言文翻译

许[xǔ]

①答应;允许。《出师表》:“由是感激,遂~先帝以驱驰。”

②赞同。《愚公移山》:“杂然相~。”

③期望。《书愤》:“塞长城空自~,镜中衰鬃已先斑。”

④处所。《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人也。”

⑤表示大约的数量。《核舟记》:“船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

⑥这样;这么。刘克庄《沁园春》:“天造梅花。有~孤高,有~芬芳。”

⑦表示感叹语气。韩愈《感春》:“三杯取醉不复论,一生长恨奈何~。”

2. 许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许 xǔ〈动〉(1)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2) 同本义 [allow;permit]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某]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武王伐纣平话》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杂然相许.——《列子·汤问》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3)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4) 同意,赞同 [agree;approve of]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5) 事先答应给予 [promise]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红楼梦》(6) 又如:许香愿(对神佛有所祈求时,提出事后给予的某种酬谢);许人(应允与人);许字(许配,许婚,许嫁.都指允婚)(7) 期望 [hope]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8) 又如:许身(立志,自我期许)(9) 相信 [believe]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赵岐注:“许,信也.”(10) 给予;奉献 [give]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史记·剌客列传》(11) 又如:以身相许;以身许国(许国:为国效命)。

3. 许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哪些

许 xǔ

〈动〉

(1) (形声.从言,午声.本义:应允,许可)

(2) 同本义 [allow;permit]

许,听也.——《说文》.按,听从其言也.

王子许.——《吕氏春秋·首时》.注:“诺也.”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某]知公大贤,许我伐无道之君如何?——《武王伐纣平话》

尔不许我,我乃屏璧与圭.——《书·金滕》

杂然相许.——《列子·汤问》

其许寡人.——《战国策·魏策》

不可不许.——《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遂许先帝以驱驰.——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特许;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准许;默许;许认(同意,承认);许肯(应允);许允(答应)

(4) 同意,赞同 [agree;approve of]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5) 事先答应给予 [promise]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我二姨儿许给皇粮庄头张家,指腹为婚.——《红楼梦》

(6) 又如:许香愿(对神佛有所祈求时,提出事后给予的某种酬谢);许人(应允与人);许字(许配,许婚,许嫁.都指允婚)

(7) 期望 [hope]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宋· 陆游《书愤》

(8) 又如:许身(立志,自我期许)

(9) 相信 [believe]

则王许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赵岐注:“许,信也.”

(10) 给予;奉献 [give]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许人也.——《史记·剌客列传》

(11) 又如:以身相许;以身许国(许国:为国效命)

4. 《甘罗》全文翻译

《甘罗列传》 《史记》第71卷载有《甘罗列传》.【原文】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 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 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 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注:节选自《史记》卷七十一《樗里子甘茂列传第十一》) 【译文】 甘罗是甘茂的孙子.甘茂死去的时候,甘罗才十二岁,奉事秦国丞相文信侯吕不韦. 秦始皇派刚成君蔡泽到燕国,三年后燕国国君喜派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秦国准备派张唐去燕国任相,打算跟燕国一起进攻赵国来扩张河间一带的领地.张唐对文信侯说:“我曾经为昭王进攻过赵国,因此赵国怨恨我,曾称言说:‘能够逮住张唐的人,就赏给他百里方圆的土地.’现在去燕国必定要经过赵国,我不能前往.”文信侯听了怏怏不乐,可是没有什么办法勉强他去. 甘罗说:“君侯您为什么闷闷不乐得这么厉害?”文信侯说:“我让刚成君蔡泽奉事燕国三年,燕太子丹已经来秦国作人质了,我亲自请张卿去燕国任相,可是他不愿意去.”甘罗说:“请允许我说服他去燕国.”文信侯呵叱说:“快走开!我亲自请他去,他都不愿意,你怎么能让他去?”甘罗说:“项橐七岁就作了孔子的老师.如今,我已经满十二岁了,您还是让我试一试.何必这么急着呵叱我呢?”于是文信侯就同意了. 甘罗去拜见张卿说:“您的功劳与武安君白起相比,谁的功劳大?”张卿说:“武安君在南面挫败强大的楚国,在北面施威震慑燕、赵两国,战而能胜,攻而必克,夺城取邑,不计其数,我的功劳可比不上他.”甘罗又说:“应侯范睢在秦国任丞相时与现在的文信侯相比,谁的权力大?”张卿说:“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甘罗进而说:“您确实明了应侯不如文信侯的权力大吗?”张卿说:“确实明了这一点.”甘罗接着说:“应侯打算攻打赵国,武安君故意让他为难,结果武安君刚离开咸阳七里地就死在杜邮.如今文信侯亲自请您去燕国任相而您执意不肯,我不知您要死在什么地方了.”张唐说:“那就依着你这个童子的意见前往燕国吧.”于是让人整治行装,准备上路.行期已经确定,甘罗便对文信侯说:“借给我五辆马车,请允许我为张唐赴燕先到赵国打个招呼.” 文信侯就进宫把甘罗的请求报告给秦始皇说:“过去的甘茂有个孙子甘罗,年纪很轻,然而是著名门第的子孙,所以诸侯们都有所闻.最近,张唐想要推托有病不愿意去燕国,甘罗说服了他,使他毅然前往.现在甘罗愿意先到赵国把张唐的事通报一声,请答应派他去.” 秦始皇召见了甘罗,就派他去赵国. 赵襄王到郊外远迎甘罗.甘罗劝说赵王,问道:“大王听说燕太子丹到秦国作人质吗?”赵王回答说:“听说这件事了.”甘罗又问道:“听说张唐要到燕国任相吗?”赵王回答说:“听说了.”甘罗接着说:“燕太子丹到秦国来,说明燕国不欺骗秦国.张唐到燕国任相,表明秦国不欺骗燕国.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显然是要共同攻打赵国,赵国就危险了.燕、秦两国互不相欺,没有别的缘故,就是要攻打赵国来扩大自己在河间一带的领地.大王不如先送给我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我请求秦王送回燕太子,再帮助强大的赵国攻打弱小的燕国.” 赵王立即亲自划出五座城邑来扩大秦国在河间的领地.秦国送回燕太子,赵国有恃无恐便进攻燕国,结果得到上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