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工程炸出千年古墓,陪葬品堆积如山,竟一次出土两件金缕玉衣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1

当时感觉到瓦砾之后,考古学家就非常好奇,为什么会有瓦砾?

感受到瓦砾之后,考古学家怀疑,或许是洞中的建筑物坍塌了

就在考古学家想要寻找是什么建筑物坍塌的时候, 考古学家听到了一阵水滴的声音,顺着声音走过去,发现很多陶器以及几个大酒缸。

考古学家在到达酒缸附近的时候,依然能够听到水滴的声音,而后发现了钟乳石,经过观察这些钟乳石, 考古学家推测这个墓穴已经有千年以上的 历史 了。

意识到这个墓穴已有千年的 历史 之后,考古学家的兴趣更浓,而这个墓穴也没有令考古学家失望。

在墓穴的西侧有一个更大的墓穴,由于没有携带测量工具,无法准确测量这个墓穴的高度, 然而经过考古学家多年的经验,考古学家推测这个墓穴有6 7米高。

当时考古学家也非常好奇,甚至有一点不敢相信,此前考古学家并没有挖过这么大的墓。

“就跟进入另外一个世界一般。”

规模如此巨大的古墓,令考古学家非常兴奋,而后考古学家加班加点地考察满城古墓。

考古学家首先清理了墓穴中的陶器碎片。

在清理的同时,考古学家发现这个陶器碎片多是车马器的痕迹,根据墓穴中马的骸骨来看, 考古学家推测墓穴之中一共有16匹陪葬马和4辆车,这车辆之中考古学家发生只有皇帝、诸侯王等身份尊重的人才能够乘坐的安车。

这说明墓室的主人地位非常尊贵。

其实从墓穴的规模中就能够知道墓室主人身份尊贵,而安车的出现印证了考古学家的猜想。

随着考古的深入,考古学家发现在墓室中有一个大厅,大厅东西长15米,南北长12米,地面非常平坦,而且被平均分为三个区域,每个区域陈列的物品有所不同。

北区多是一些陶器制品,在南区之中多是一些青铜酒具,中区多是一些精美的石器与酒具。

仅大厅所陈列的陪葬品就高达数百件。令专家最为匪夷所思的是,在大厅之中有很多朽木和瓦砾,在朽木和瓦砾之中有很多铜制构件,它们非常精美。

负责文物修复的考古学家根据其中的特点以及一些数字对修复这些铜制构件。修复了铜制构件之后,考古学家发现这是古代帷帐的构件。

墓室中的安车、帷帐以及堆积成山的陪葬品,无一不彰显墓室主人的地位。

然而这个墓室主人究竟是谁呢?对此考古学家都非常好奇。

而后考古学家开始仔细观察这些陶器制品,发现陶器制品上多出现中山府。而这里的中山府又代表着什么呢?

经过研究考古学家发现这里的中山府是指中山国。然而 历史 上有两个中山国,一个在春秋战国时期,一个在西汉时期。

墓室的主人生活在哪个时期呢?为了确定墓室主人到底生活在哪个时期,考古学家继续考古。

不久之后,考古学家发现在墓室之中有很多西汉时期的钱币,而且器物上的文字也多是西汉时期的文字,最终考古学家确定墓室的主人生活在西汉时期。

解决这个问题之后,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在了考古学家的面前,这究竟是谁的墓穴?

对墓穴有了大体的了解之后,为了方便研究考古学家将此墓穴命名为“满城汉墓一号墓”。 而后考古学家开始深入探查“满城汉墓一号墓”。

将墓穴中的陶器制品清理出去以后,考古学家发现这个墓穴大有讲究,仿佛是一个宫殿样式的墓穴。

秦汉建造墓穴的时候,多会模仿地上建筑的模式,而这样做就是为了在自己去世之后,可以将自己生前的物品带入地下。

在中山国境内,能够建造规模如此宏大墓穴的人寥寥无几,而后考古学家猜测这个墓穴的主人是中山王。

然而 历史 上有多位中山王,这个墓穴又是哪位中山王的墓穴呢?

因为在考古过程之中没有发现墓室主人的棺椁, 以及其他证明墓室主人身份的物品,因此考古学家无法确定墓室主人的真正身份。

考古学家只能继续勘测,由于满城汉墓的规模宏大,周总理也非常重视满城汉墓。

1958年6月15日,周总理将满城汉墓的消息告诉了时任中科院院长的郭沫若 ,希望其能够参与到满城汉墓的勘察之中。

接到周总理的指示后,郭沫若组织考古人员前往满城。

6月27日,由郭沫若组织的考古队伍接手对于满城汉墓的勘察工作。

考古学家进入“满城汉墓一号墓”后并没有找到能够证明墓室主人身份的器物以及墓室主人棺椁。

为了能够找到墓室主人的身份,考古学家开始逐一研究墓室中的陪葬品,终于在考古学家的努力之下 ,他们发现了一个刻有“中山内府钫——三十四年的字样。”

根据这一点,考古学家确定这位中山王在位时间超过了34年。

而后考古学家确定这座墓穴是刘胜的墓穴。因为在诸位中山王之中,只有他在位时间最长,而其他中山王在位的时间均不超过30年。

虽然考古学家通过墓穴中的陪葬品确定了墓室的主人,但是始终没有找到刘胜的棺椁。而此时只有后室还没有勘察。因此人们将目光投向了后室。 后室之中有一个用汉白玉制成的石门。看到这个石门之后,考古学家断定所有的秘密或许都在石门之后。

而后考古学家决定进入石门一探究竟。

然而新的问题出现了, “石门关得很紧,根本推不开。”

据当时参加考古的专家回忆,这个石门关得很紧,凭借人力根本无法打开。由于不知道石门后面的情况,考古学家不敢轻举妄动。

就在考古学家一筹莫展之际,考古学家发现上方有一个洞,而后两位考古学家从洞口进入石门。然而进入之后依然无法打开。

考古学家意识到这里肯定有新的机关,随后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个门闩

在双方的配合之下,考古学家终于进入了后室,勘测后室的时候,考古学家发现这里的陪葬品更为精美。

然而出乎考古学家意料的并不是这些精美的陪葬品,而是玉片之下的宝物

在清理墓室的时候,有考古学家发现墓室北侧有很多玉片,凭借着多年的考古经验,考古学家预感玉片之下存在宝物。而后考古学家开始专门整理玉片。

在整理之后,考古学家发现众多的玉片组成了一件铠甲,而且中间是用金丝连缀

看到这件文物之后,很多考古学家都目瞪口呆,而后考古学家仔细观察这个铠甲并确定这就是传说中的宝物——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本身就是皇帝的陪葬品,怎么会出现在中山王的墓穴之中呢?

这个墓穴到底是不是中山王——刘胜的墓穴呢?

金缕玉衣的出土使得考古学家开始怀疑此前的结论

而且金缕玉衣本是防止骸骨腐烂的,然而这件金缕玉衣竟然是空的。

发现金缕玉衣之后,考古学家就上报北京,郭沫若得知此消息后第一时间前往满城。

到达满城之后,郭沫若仔细观察确定这就是传说中的金缕玉衣。

而对于考古学家的疑问,郭沫若也给出了解释,严格的金缕玉衣陪葬制度是在汉代中晚期开始实施的, 刘胜生活的中前期对于金缕玉衣的陪葬要求并不是特别严格。因此刘胜是能够将金缕玉衣作为陪葬品的。

然而刘胜的骸骨到底在哪里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考古学家。

由于工作的原因,郭沫若并未在满城久待,证实其确实是金缕玉衣之后,郭沫若就返回了北京

考古学家根据郭沫若的提示,开始挖掘,然而他们已经挖掘到自然的石灰岩,也没有发现刘胜的骸骨

考古陷入了僵局。而后郭沫若想起此前有考古学家曾说刘胜墓的北面非常奇怪,当时郭沫若也前往观察过,发现那座山上并没有太大的石头,只有一些比较小的石头,而且多是被加工过。

更为关键的是,其与刘胜墓的外貌比较相似,意识到这一点之后,郭沫若怀疑那里还有一座规模较大的墓。

1968年8月19日,考古学家在距离“满城汉墓一号墓”10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较大的墓穴

在这个墓穴之中发现了小马车,这个是汉代后宫的物品,而后考古学家猜测这个墓穴的主人可能是刘胜的王后,在这个墓穴之中有很多巧夺天工的陪葬品,陪葬品的数量只是略少于“满城汉墓一号墓”的陪葬品。

凭借着墓中的陪葬品,考古学家确定墓室主人为刘胜的王后。

自刘胜王后的墓中出土了众多精美的陪葬品,对此考古学家非常高兴。然而随着勘测的深入,在刘胜王后的墓穴之中又发现了一件金缕玉衣。

这件金缕玉衣比此前的刘胜墓的金缕玉衣小一些,而且其并不是用金丝连接起来的,而是用丝质无织物编结而成, 而后在清理玉衣的时候发现了几颗牙齿以及尸骨。

人们断定刘胜的王后是穿着玉衣入葬的,那刘胜的骸骨在哪呢?

而后考古学家再次对刘胜的墓穴中的金缕玉衣进行研究,发现其中有一些牙齿,对于考古学家推断刘胜也是穿着玉衣入葬的,只不过因为年代久远的原因,刘胜的尸体已经腐烂。

至此对于刘胜墓穴的研究已经接近了尾声。

谁曾想一次国防工程能够带来很大的收获。

两件金缕玉衣,无数陪葬品。1968年,解放军某部接到前往河北省满城县的陵山进行国防工程的任务。

到达陵山之后,解放军战士认真完成上级交付的任务。

然而在5月23日,战士们在进行开山的时候,意外突然发生了。

巨响之后,山上的巨石并没有掉下来。反而是出现了一个黑洞,当时为了弄清黑洞是什么,曾派2名战士,前往一探究竟,然而战士进入之后发现里面非常黑,根本看不见东西。

为了完成任务,连长与两名战士再次进入洞穴,但是他们身上均捆绑着长长的绳子,因此不知道下面是什么情况,若遇到意外可以用绳子将三人拉上来

三人相互扶持的在洞穴之中走动。走了很久之后,他们发现地上有一些骨头、小器物还有一些金银制品。

发现这些之后,三人目光相互对视,意识到这很有可能是一座古墓。

他们在上来之后,将自己从地下带上来的器物交给领导, 领导得知此事后迅速联系有关部门,并要求停止当前的国防工程。

听闻陵山出现规模巨大的古墓时,考古学家并不是非常相信,面前的陪葬品又令他们不得不相信。

抱着怀疑的态度去挖掘古墓,最终收获巨大发现震惊世界的宝物——金缕玉衣。

金缕玉衣不仅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更是世界的文化遗产。

除了金缕玉衣之外,刘胜墓穴中还有很多具有研究价值的陪葬品,有利于我们研究汉代 历史 ,了解中华文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