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的历史名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08

汤 汉 字伯纪,号东涧,余江县崇义乡(今画桥镇)人。

宋淳佑四年(1244)甲辰科进士,南宋末期著名理学家。

初任象山书院山长、上饶主簿,后任饶州教授兼象山书院山长。

淳佑十二年,任史馆校勘,不久改任国史实录院校勘。

他看到当时朝 *** 败,天下骚乱,便不断上书痛陈朝政,大胆指出弊端。

所论切中要害,理宗赵昀不能不为其直谏而信服,于是将汤汉升任为太常博士。

太子(度宗)满二十岁,他上《冠箴》一篇,说明太子及冠后应注意的要务。

理宗特令太子往谢汤汉,并进官秘书郎。

后出守福建常平,因弹劾福州太守史岩之及泉州太守谢慎有功,被调回京任礼部郎官兼太子侍读。

不久,先后任职华文阁福建运判、宁国府知府、江西常平兼吉州知州、江东运判兼隆兴知府。

后又召回京都任尚左郎兼太子侍读及玉牒所检讨官司。

这是汤汉建议朝廷必须广开言路,允许臣属直抒己见,排斥奸邪,罢黜阿谀小人。

后调任太府少卿兼太子谕德。

旋改任秘书少监,成为东宫辅臣。

不久,曾被罢官的奸臣董宗臣又重新为朝廷起用,汤汉犯颜上本直指:“自古以来,小人如果再次得志,所带来的祸患一定甚于往日。”事后,他请求退休,太子致书慰留,遂再供职朝廷。

咸淳元年(1265),度宗继位,贾后姐弟专权误国。

汤汉不计个人安危,奏请新君治家不能以私情坏国家制度。

政令务须出于朝廷,不可出于私门。

用人唯贤,不可椽引亲友。

这些政见都是群臣所不敢提出,说明汤汉胆识超凡,因此受到正直重臣的敬爱。

度宗奖其忠贞有识,擢升汤汉为工部尚书,端明殿学士。

任内他激流勇退,请准告老归家,封“安仁开国子”爵号、食邑600户,赐“金紫鱼袋”。

终年七十一岁諡号文清,追赠正奉大夫、饶国公。

德佑年间(恭帝赵显1275—1276)诏令赐丧原籍田南。

遗著有《东涧集》及《淘诗注》六卷。

李 存  安仁(今余江)人。

字明远,一字仲公,号俟庵。

青年时曾师事陈苑,与贵溪祝蕃同游,致心于天文地理医药卜筮释道之书,博学多才,深明性理之举。

廷佑初(1314前后),一试不第,遂杜门著书。

邑令、郡守、中丞御史等交章荐举,不就。

乃自办书院讲学,从学弟子众多,如翰林承旨张仲举、危大楼等人皆出其门下。

时人称为江东四大儒之一,其名载《中国人名大辞典》。

李存主张“朋友讲学,且宜痛改旧习为第一义,求欲速成,非善学者也。”他写的一篇《居敬斋铭》文字深奥,意境深远,铭曰:“我本敬,何庸居,客他乡,欲所驱。

苟知非,问归途。

日月行,勿斯须。

久则安,圣工夫。

视吾斋,扁不虚。

果能然,孔之徒。”

李存著有《俟庵集》存世。

桂 萼  字子实,号见山,余江县锦江镇人。

明正德六年(1511)中辛未科进士。

历任丹徒、武康、成安等县知县,所经各任都能端正风俗,抑制豪强,政绩颇著。

嘉靖二年(1523)升南京刑部福建司主事。

这时嘉靖皇帝朱厚熜因其生父不能受太庙享祀伤透脑筋。

桂萼主张在太庙之侧,另建小祠祭祀,使嘉靖争得了面子,又比较好地解决了所谓“统嗣”问题。

因此下令晋升桂萼为翰林院学士。

嘉靖四年升詹事府兼学士,很快再升礼部右侍郎。

不久,转左侍郎,旋又晋职礼部尚书、调任史部尚书,加太子太保衔,并升太子少保兼武英殿大学士,升迁之快,史不多见。

或说,他是依靠“议礼猝贵”。

嘉靖八年八月,桂萼自请退休,九月复奉召回京,更得嘉靖优遇,称赞他“俊彦宿学”,赐银质印章两方,一刻“忠诚敬慎”;另一镌“绳愆匡违”。

桂萼于嘉靖九年十二月告老还乡,不久病死私第,朝廷追赐太傅,谥“文襄”。

遗著有《奏议》八卷。

桂萼墓葬于安仁七都杨源塘(今锦江镇铁山山底邱家村)。

清同治年间尚存有墓志铭。

邹韬奋 (1895一1944)原名恩润,余江县潢溪镇渡口村委会沙塘村人。

他5岁启蒙读古典经籍.18岁肄业于上海南洋公学,1921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1922年,由黄炎培介绍,出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编辑股主任,负责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及《职业教育丛书》,先后有《民主主义与教育》、《职业心理学》等多种著作问世。

1926年10月,接任《生活周刊》主编,由于编辑方针正确,深受读者欢迎,发行额自8万份骤增至12万份。

邹韬奋遗著主要有《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经历》、《韬奋文集》》1-3卷等。

余江县人民怀着崇敬的心情,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新闻记者、政治家、出版家、伟大的民主主义者、爱国主义者和共产主义战士,于1985年11月在县城中心建立他的全身塑像,表达家乡人民对他的永久怀念。

吴 迈 (1885一1936)字良翰,余江县平定乡石背吴村人,16岁中秀才。

目睹国难日重,决心退出考场,闭门自修新学,潜心研究各国律法。

18岁时,其父病逝,吴迈不循礼教,戴孝而不守制。

其出行不走方步、交谈只说方言。

事闻于学政训导,革除了他的功名,从此不得再进孔庙,他一笑置之。

吴迈平生仰慕文天祥(号文山),谢叠山、陆象山、私淑三山一泽是我师,特治印一方.镌刻七字以自勉。

吴迈生性耿直,嫉恶如仇,群而不党,一心为国。

虽遭几次入狱和数度被通缉的迫害,但斗志尤坚,曾被中外报纸称为火镖律师和吴大炮。

生前曾在桂林、阳朔、泰山、庐山、镇江、厦门、杭州等地留下书法遒劲的爱国诗句石刻,长伴祖国壮丽河山,供海内外人士凭吊,遗著有《吴迈环游世界记》、《吴迈文集》等。

熊梦帷 (?一1932)又名道周,字尚德,号义堂,余江县中童镇老屋熊村人,学生出身,1927年初入党,是余江县最早发展的 *** 员之一。

同年1月与李馥、余益等筹建余江县农民协会,任常委。

余江党支部被破坏后,乃潜返家乡从事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员。

民国17年上半年和董会先等 *** 员组建了 *** 余江区委员会。

1930年8月,红军攻克余江县城锦江镇,身份暴露,遂调红十军工作。

1932年,赣东北开展内部肃反运动,在葛源被错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