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望没有止境,思想为何可以制伏它?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4-09

【原文】

欲无止也,其心堪制。

【译文】

欲望是没有尽头的,思想可以制伏它。

心卷【释义】

欲望是烦恼的来源,那为什么众生又无法抛弃欲望呢?因为欲望同时又是快乐的来源,止欲,在控制了痛苦的同时,也切断了幸福和快乐。欲是客观存在的,止欲只止一时,或者还会强化和沉淀欲望;疏导难免放纵,下次依旧卷土重来。唯一的办法,是以心止欲,用思想控制无限的欲望,才能获得人生的完满。

【事典】

邓亚萍这位叱咤乒坛风云的女皇一生战绩辉煌,从1988年进入国家乒乓球队开始不断与冠军结缘:

1989世乒赛女双冠军;1990年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1世乒赛女单冠军,女团、女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2年世界杯双打赛冠军;1993世乒赛女双亚军、女团冠军;1992年第24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1995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混双亚军,世界杯团体赛冠军;1996年第25届奥运会女单、女双冠军,国际乒联总决赛女单、女双冠军,世界杯女单冠军;1997年,宝刀不老的她又一次以横扫千军的气势夺得世乒赛女单、女双、女团冠军和混双亚军,以英姿飒爽之姿站立在世界乒坛的最高峰。

回顾乒坛生涯,身高仅1.55米的她以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先后夺得10枚奥运会金牌,乒乓球女子单打世界排名连续8年第一,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位蝉联奥运会乒乓球单打金牌的运动员。因此有人说邓亚萍是打乒乓球的天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也为邓亚萍的球风和球艺所倾倒,亲自为她颁奖,并邀请她到洛桑国家奥委会总部做客。

然而,就在众人对处在事业巅峰的邓亚萍创造新的世界乒坛记录热切期盼之际,她却做出了出乎人们意料的决定——退役。这一决定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令无数喜欢她的球迷深深为她感到惋惜,认为她的离去是中国乒坛的巨大损失,甚至就连中国体育官员也在得知这一消息后备感吃惊,还有众多普通观众对她的突然离去更是感到困惑不已。

其实,邓亚萍在她人生最为辉煌的时刻决定退役并不是她一时头脑发热而做出的,而是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的理性之举。

邓亚萍当时考虑的是,一方面,自己从5岁起随父亲学打球,19年来高强度的训练使身上落下了大大小小的伤痕,如果继续下去的话伤势会进一步加重,这对于已经站在世界乒坛顶峰的自己来说并不是有利的选择。况且,“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是不可阻挡的历史规律,乒坛上的那些后起之秀总有一天会在中国体坛史上创造新的奇迹。另一方面,运动员早晚都要面对退役的问题,为了将来走向社会后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竞争,趁着还年轻继续上学深造应是更好的选择。

邓亚萍做出退役这一选择还源自一位朋友对她说过的一句话:“真正的冠军不是为了几枚简单的金牌,而是要把最精湛的技术展现给观众,让观众欣赏到世界第一的最高水平。”就是这样一句简单而富有哲理的话语让邓亚萍领略到了人生的更高境界:自己虽然退出了乒乓赛场,自己失去了短暂的光环,但那些后继者一定会为全世界的观众展现更高水平的球技,这对于中国乒坛来说有着更高的期待。

事实证明,邓亚萍的选择是正确的,1997年走到事业巅峰的她毅然转身,实现了人生的一次漂亮转型。她先后在清华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和剑桥大学求学深造,并学有所成。更重要的是,后来她还成为中国申奥大使,促成中国申办第29届奥运会,在新的领域为自己的人生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一个丰碑式的人物。

邓亚萍退役后人气依然不减,法新社称赞她为“中国最伟大的运动员之一”,在评价邓亚萍就职的意义时,法新社认为“她涉足政治生涯的初期,就迈出了巨大的一步”。

【事典启悟】

有人曾为邓亚萍算过一笔账:以她当时的水平和世界排名,参加一年一次的世界比赛,她世界第一的排名还可以保持10年,可是她却在自己的巅峰时刻选择了离开。这体现了邓亚萍在乒坛领域“知止”的人生大智慧。人生的“知止”不是懈怠,不是停止,而是恰到好处的追求,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后止步,谋定而后动,知止而有得。正如F1速度之王舒马赫被问及“赛车最关键的技术是什么”时所回答的“刹车”二字。刹车不是放弃,不是停止,而在于懂得将刹车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恰如其分,在于追求更有质量的速度和获得。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详情
    官方电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