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保不能和社保一样每年增加5%养老金,原因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5-31
原因在于农保他们没有个人账户,再加上农村的人太多,国家很难去给这么大的养老金扶持。
第2个回答  2022-05-31
原因在于农保本来就很便宜了,缴费比例低,保险内容少,再增加养老金会增加国家的负担,而且一般社保是跟职工工资有关系的,职工工资在增加。
第3个回答  2022-05-31
是因为农保是交一年保一年。这一年你交了,你就会享受这一年的待遇。如果每年都增加的话,其实并不是很划算。
第4个回答  2022-05-31
农村保险缴纳的本金是比较少的,目前还没有详细的法律制度来保障农保,农保缴费的档位没有增长,农保发展的时间比较短,农保制度还不是特别完善。
第5个回答  2022-05-31

你说的“农保”规范的应称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社保”应称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都是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目前主要还是依靠缴费来维持待遇支付,也就是说养老金待遇计发和调整办法,应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筹集、积累情况来制定。

其实这个问题严格来讲,农保每一年增长的水平可能要远远高于5%。因为农保的整体水平标准是比较偏低的,全国很多地区都是低于150块钱,大概也就是在100块钱到150块钱之间。我们可以粗略的计算一下,假设你所在地区今年增长了10块钱,那么就相当于增长了接近于10%的比例。很显然已经是远远超过了5%的标准。

我们的职工养老金名义上来看,按照5%来增长。其实这个是不确定的,因为有的养老金待遇水平比较高的个人,可能它整体的增长比例还不会超过5%。反之,则对于有些养老金待遇水平比较低的个人,也许会超过5%,甚至接近于10%。由于职工养老金的特殊性,他并不是说简单地根据你的养老金,乘以所谓的调整比例来决定。而是根据定额调整,挂钩调整和倾斜调整,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增长。

所以说我们职工养老金每一年的调整,他划定的这个比例,主要是由各个地区在制定具体的整体的调整水平,不应当超过这个所谓的5%。所以说它主要起到这样的一个作用。当然个别地区可能由于自己的社保基金的收支相对是比较平衡的,相对调整的水平待遇比较高一些,这也是很正常的。但是这要跟自己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决定。因为每个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可能对应的调整待遇标准也是略微有所不同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