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整的人的概念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结合现代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的研究成果,我们可以肯定的是人至少是由两部分构成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两部分。借助生理胚胎这个概念,蒙台梭利在其《童年的秘密》一书中用“精神胚胎”1一词来描述人非物质的部分。但是,她没有再具体讲精神胚胎包含哪些部分。随后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对其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并最终给出一个完整清晰范围,勾勒出了一个“完整的人”:

从这幅图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目前人类的认识中, “ 完整的人”由身体 、 情绪 、 感觉 、 心理 、 认知和精神六个部分构成 , 它们是人成长的内环境 。为了清楚地理解完整的人这一概念,我们借助计算机的构成来理解。凡是使用电脑的人都知道,电脑是由两部分组成的:硬件和软件。硬件相当于人的身体;微信、办公软件、音乐播放app、银行app、淘宝app等各种软件就像人的情绪、感觉、心理、认知、精神等组成部分,它们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人。

这里有必要借助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解释一下“完整”2的概念:

“完整”不是“完善”,不是“完美”,“完美”指的是没有缺陷。

你看到一把椅子了吗? 无论风格有多么不同,无论你偏好哪一种,无论它是漂亮还是丑陋,豪华还是简陋,它都是由四条腿、一个椅背和一个座椅组成的。这是一个结构,这个结构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它不能缺一条腿,缺失了,就不完整了。

人的身体也有其完整性,那是已经既定好的模式,肢体的完整,五官的完整,内在系统的完整,从这个物质化的身体来看,它也是靠一个结构来保证它的完整性的。不能缺失,缺失了也不完整。

我们知道,身体不是我们的全部,它只是我们的一部分,是我们结构中的一个。这一部分是唯一的以物质形态出现的。作为人,我们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或者说,我们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缺少任何一样,都是不完整的。

结合以上描述及《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出版社2016年第7版)我们可以给“完整”下一个定义:

具有或保持着应有的部分,没有损坏或残缺。

至于对完整的人各个部分更详尽的描述和解释,可以阅读孙瑞雪老师的《完整的成长》一书。非常不错的一本书,这本书升级了我大脑中的操作系统,认清了完整的人是由什么构成的,以及必须要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孩子创造、提供最佳的外环境,以便让孩子能够完整的成长。

构成完整的人的六个部分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彼此之间直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发挥效力:

“感觉是发现,情绪是释放、调整和支持,心理是转化和接纳,认知是组织 、分析、整理、整合和探索,精神是升华,身体是执行、实验与实现,所有这些组成一个链,同时它们又彼此交融和支持。”3

在此举一个例子便于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以鲁迅先生为例:先生早年曾在日本仙台学医时,在一次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发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先生觉得自己学医救得了国人的身体却救不了国人的思想,这是感觉;这时先生的内心应该是痛苦的、彷徨的,甚至,可能还带有几分恨铁不成钢的激愤,这是情绪;紧接着悲愤交织的情绪,最初可能让他感到很沮丧,甚至是绝望,这是心理;然后怎么办,认知开始发挥作用——如果国人的心没有被医治,思想没有改变,就算救了他们的身体,甚至哪怕他们身强体壮,但思想依然是麻木的话,是救不了中国的,所以,想要救中国,就必须先改造国人的思想,这是认知;经过这番分析,先生下定决心弃医从文,“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那怕甚至有可能为此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我以我血荐轩辕”,这已上升到精神层面了——伟大的牺牲精神! 然后,先生开始付诸身体上的行动,回国开始一系列不屈不挠的文学创作,而最终成为一代文豪,其实只是一个副产物。

事实上,整个人类学习、成长的过程应该都这样的,只是这个过程中每个步骤的界限不一定那么清晰,实际上是交织在一起的,我们这里只是为了表述清楚才人为地分割开。

认清完整的人的构成,也就是人的本质,对于我们教育孩子有及其重大的意义,只有这样我们才有可能想办法让孩子全面的、完整的成长,否则,如果仅仅只是片面的侧重某一方面的发展,必然会导致孩子出现很多问题。就好像,绝大多数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以后能考上清华、北大等这样的名校,以目前的选拔标准,要考上这样的名校,孩子绝对不能偏科,只要孩子出现偏科,就不可能考上这样的名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