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加点姜,效果翻倍你知道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30
神奇的隔姜灸

关于隔姜灸,有这样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在遥远的秦汉时代,人们用“三伏灸”来进行预防疾病。

什么是三伏灸呢?

指的是在全年阳气最盛的三伏天,即头伏、中伏、末伏这三天,把精选的大老姜切成薄片,贴在相应的穴位上,然后在上面点燃艾灸,以促进血脉运行,疏通人体经络,达到养身调理的效果。

隔姜灸是用姜片做隔垫物的一种灸法。

当然人体感觉不适,就应该保养调理,不要达到病气很重了再找医生。更不要现在的疼痛,非要等到夏天才去艾灸调理,更是愚蠢。艾灸四季可以操作,未病先养,有病先治。阳气足百病除,艾灸补阳祛湿中医首选。

《名医别录》中记载:“生姜,味辛,微温。主治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姜具有祛风、解表、和胃、温经止痛的功效,有明显的抗菌、消炎作用,还有镇静、止吐、抗过敏的作用。

将新鲜姜和艾灸结合起来,既可以益脾胃,又能温中降逆、止呕吐,除湿消痞,止咳祛痰。由于取材方便,隔姜灸已成为最常用的隔物灸法之一。

在明代杨继洲所著的《针灸大成》中,有这样的记载:“灸法用生姜切片如钱厚,搭于舌上穴中,然后灸之。”后来,明代的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提到:“单用生姜切薄片,放痔痛处,用艾炷于姜上灸三炷,黄水即出,自消散矣。”

传统中医认为,隔姜灸可适应一切虚寒病症。

具体来说,隔姜灸适合治疗阳气不足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两大类疾病:一类是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小孩冬天感冒;另一类是与虚寒有关的疾病,如胃病、关节炎、肾虚、肿瘤、虚寒头痛、结肠炎等慢性疾病。

真实案例

      曾2016夏天,我在江西九江德安县艾尚古法养生堂店,治疗过这样一个患者。她是一位宝妈,每当夏天就会严重依赖空调,经常整天在空调房里呆着,很贪空调,久而久之,身体受到了寒气的侵袭,之后出现了几年肩周炎,颈椎病,导致手臂酸痛等症状。在家拖地,洗衣服都很吃力。针对这种虚寒症状,我采用火罐灸、悬灸、泥灸的搭配办法为她调理了3天,效果不错,好了百分之三十,可以举起手臂,但仍然不能干活。于是我后15天,给她采用隔姜灸结合,成功将寒邪赶出患者的体外,她说一天比一天舒服了,祛除了她体内的病根,疗程结束后,每三天保养一次。那个月最后一个星期,肩周活动正常人一样了,当夏就带孩子一起去游泳了。

隔姜灸时,我建议你取一块新鲜的老姜。

何谓新鲜?即出土不久的姜,而不是放了很久,都快风干了的姜。

何为老姜?即生姜中的姜母。然后,用刀沿生姜的纤维纵向切成厚约0.2~0.5cm厚的姜片,大小可覆盖穴区即可,记住,姜片中间要用三棱针穿刺数孔,这样在艾灸时便于灸火透过姜空更顺畅地进入人体。最后,在姜片上放置艾炷施灸。

灸到什么程度呢?一般来说,每次艾灸5~10炷,以穴区局部出现潮红时为宜。在施灸的过程中,当你感觉穴区有灼痛感时,可以略微把姜片提起来,防止皮肤灼伤。

隔姜灸的注意事项

1.姜片的厚度宜根据部位和病症来定,如果面部等较为敏感的部位,姜片可厚些;如果是急性或疼痛性的病症,姜片可切得薄一些。

2.灸炷的大小宜在姜片直径以内为好,太大易引起皮肤灼伤,应谨慎从事如果出现灼伤,可以在穴区涂一点艾精油再加艾灰,一来可以缓解皮肤灼伤,防止皮肤过敏抑制细菌;二来可以增强艾灸活血化瘀、温经散寒的效果。

3.注意:被灸者的睡姿和坐姿。选择合适的方式施灸。让灸疗师方便操作安全,被灸者也好放松心情有益于身体吸收的效果。

这么好的文章来自李老师。

如果您喜欢她的分享,就为她文章底部点赞吧!有空关注她的个人【淡淡的云儿】作品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