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孟良崮围歼张灵甫,淮海战役毛泽东为何说“不用向我请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04

粟裕,开国第一大将,南昌起义时,他是教导班班长,参加全部的五次反围剿战争,后又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指挥过诸多的重大战役,高邮战役,陇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等。

粟裕用兵不拘一格,几乎打过所有类型的战争,打过游击战,打过保卫战,打过大兵团集中歼灭战,打过集中兵力速战速决战。粟裕用兵常常随机应变,出奇制胜,陈毅赞他“愈出愈奇,越打越妙”,毛泽东说“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

粟裕可以说是我军中,最会打仗的几个人之一,林彪常常研究粟裕的成功战例,国军五大王牌主力,粟裕重创和消灭了三个,在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歼敌3万以上的大型战役有38个,其中粟裕自己就指挥了8次,其中最为著名的要数孟良崮战役了 。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粟裕指挥的孟良崮战役。

自从对解放区全面进攻失败后,蒋介石于1947年三月命令国民党军队转而对山东和陕北解放区实施重点进攻。其中派往山东战场有60个旅的兵力,共计45.5万余人。而当时华野的兵力远不如国民党军的山东战场兵力。

面对实力如此悬殊的阵法,以及开始改变长驱直入的打法为稳扎稳打打法的国民党军队,粟裕提出了让华野解放军实行跑动作战,要主动积极地作战,既要能把敌人吸引过来,又要能够迷惑敌人,疲惫敌人。

就在那个月,华野解放军不停地往返行军,路程长达1000公里以上。粟裕的这种打法完全正确,这一个月的作战得到了显著的效果;主要的成果如下:

第一, 把敌人搞得晕头转向,不知道我军行踪去了哪里 ,他们虽然大面积推进,但是也找不到华野解放军的具体位置。

第二 , 引导敌人判断失误,华野解放军边打边走的策略,给了蒋介石错觉 ,他们以为华野解放军已经不行了,便失去了耐心,又把稳扎稳打的打法,改为长驱直入的战法了。本来是逐个靠拢的蒋介石各个军团,开始有了空隙。

第三 , 还成功摸清了敌人的心理, 本来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的计划破灭后,本就已经恼羞成怒,但是,看到现在华野解放军的逃跑做法,就打算实行一劳永逸的行动,依靠山东战场的强大兵力灭掉华野解放军。

其实,在孟良崮战役之前,粟裕已经连续勘察了好几天,打算把自己的位置,暴露给国民党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打算收拾他们。但是,后来手下的团长抓到了一个俘虏,这俘虏身上还带着一封密报,得到密报的团长急忙要求把密报呈给粟裕。

因为密报上说 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也是就是师长为张灵甫的师 ,打算经由垛庄,从孟良崮西面进攻被他们发现的第九纵队。

粟裕拿到电报后反复思量,并派出侦查员对这封电报的确切内容进行侦查,发现 国民党第一兵团开始对华野解放军发动全线进攻 ,而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就是这第一兵团的主要力量, 在侦查中侦查员还发现 ,张灵甫的第七十四师孤军深入,试图直接灭掉华野指挥部。

拿到电报和得到侦查消息的粟裕,最终改变了攻打第整编四十八师的想法,改为围剿张灵甫的整编第七十四师 。 这也意味着,张灵甫和他的心爱的第七十四师要完蛋了。

1947年5月11日的夜里,一个具有重要 历史 意义的决断,正在华野指挥部酝酿。陈毅,谭震林,刘先胜,钟期光等华野主要领导就在指挥部里不停地抽烟喝水,听粟裕对敌情的最新分析。

其一 ,国民党第七十四师已经孤军深入,完全可以割断他与国民党其他军队的联系,把它干掉。如果能够灭掉国民党第七十四师,非常有利于打击蒋介石军队的锐气,更何况华野解放军和国民党第七十四师早些年前就交过手,已经是死对头了。

其二 ,我们从来没有直接打过敌人的最强军队,敌人要判断我们的打法,肯定要根据以往的经验,但是我们反其道而行之,更能出人意料,出其不意。

国民党第七十四师已经在山地地形,我们只要布置得好,就可以把第七十四师和他周围部队的联系全部断开,再断掉他的退路,直接炮轰也是可能的。

其三 ,我军兵力已经有了不小的提升,而且打了那么多次战役后,战术和技术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武器装备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我们有了围歼强敌的基本条件,是肯定可以做的。

此外, 整编第七十四师虽然是强敌,但是他们的重装备在山区地形发挥不了威力,而且张灵甫因为颇受蒋介石的青睐,心高气傲,姿态傲慢,常与国民党其他军队军官不和,张灵甫要是被打,其他军官有可能就派出一点人马来支援,而不会倾巢而出。

作为华野的最高统帅,陈毅一直在反复思量着攻打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的利弊,最后他坚决地说, 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一定要歼灭国民党整编第七十四师,活捉张灵甫 ,让蒋介石知道我们解放军的厉害。一锤定音,张灵甫和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死期要到了。

当张灵甫发现陈毅和粟裕的军队,在第七十四师的外围构筑阵地时,还以为他们只是来阻碍一下自己的进攻速度,没想到自己反而成为了目标,直到华野解放军割断了整编七十四师与其他部队的联系,对他形成包围之势,他才恍然大悟,试图强力突围,但被打了回来 。

当蒋介石得知张灵甫被围攻的消息时,他还发电报劝告张灵甫不要着急,要求张灵甫固守在孟良崮,然后,发电报要求其他最近的军队尽快驰援,试图以整编第七十四师为饵料,实施反包围,来灭掉华野解放军。

蒋介石相信其他军队 能够快速驰援,帮助自己的部队;然而,张灵甫犯了最大的一个错误,你之前可没跟人好好打好关系。要是能看到 历史 上的场景,我们就会得到王牌军第七十四师孤守在孟良崮,却遭到华野五个纵队的联合包围,而外面国民党又派来了六个师的支援,这究竟谁能成功呢?

从15日凌晨开始,华野解放军就派出第四和第九纵队发动第一波攻击,为了拿下整编第七十四师,第五十八旅据守的雕窝,九纵派出了一个师用了一天两夜才勉强拿下。

而当时整编第七十四师的第五十一旅和第五十七旅,被华野解放军打的节节败退,至于其他战局就更加没那么乐观了:比如, 万泉山、285高地、520高地和540高地 ,都用了一天多的时间,得失反复多次,才最终成功拿下。

就这样 ,整编第七十四师, 丧失了他外围所有的据点,华野解放军步步紧逼第七十四师的核心部位。 不愧是蒋介石的御林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战斗力的确惊人, 但这样僵持的状态,令粟裕感到十分不安,必须要尽快打下整编第七十四师!

不然,后面从新泰而来的由 胡涟 率领的整编第十一师,由 邱清泉 率领的第五军,还有已经进攻到青驼寺的国民党第六十四师,出现在孟良崮东面的五神庄、何庄的 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可不会放过已经到口里的华野主力

华野解放军主力要是不能在最短时间内歼灭整编第七十四师,就会遭到国民党的内外夹击而化为灰烬。 意识到这一点的陈毅,也打电话给粟裕说必须要尽快解决张灵甫

总攻的命令一下,打炮火就如雨点般地落在孟良崮的各个山头,早已渴了好几天的整编第七十四师士兵哪里还有力气躲避,只能苦苦支撑。可惜迟迟不到的援军,断送了他们最后的生存希望。

其实,张灵甫应该怪 汤恩伯 ,本来慢慢围攻华野解放军的话是有可能的,但是,汤恩伯操之过急,急于向蒋介石邀功请赏,还被之前华野解放军且打且走的战略,做出了错误判断—— 以为陈毅、粟裕 在面对毕竟如此强大的国民党军的连续压迫下,已经不敢应战,毫无斗志了。

再加上汤恩伯认为, 国民党第一兵团已经准备得差不多了 , 虽然没有派出山东战场的全部兵力,但第一兵团的兵力就已经有十万多人了,要歼灭华野解放军当然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汤恩伯已经吸取过前面的教训,他在下达命令的同时,要求各参战部队一定要互相保护,不能留空隙。

比如 ,国民党第二十五师要保护好第七十四师的左翼,第八十三师要保护好第七十四师的右翼,第六十五师还要保护好第二十五师的侧翼,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军要保护好第八十三师的侧翼,尤其强调不要孤军深入。

后来,在派遣援军的时候,张灵甫怕是万万没有想到汤恩伯居然会指挥不动来自中央军嫡系的第二十五师,第六十五师和第八十三师。

其实,张灵甫真正要怪的就是自己,他的部下三次劝他不要在孟良崮上建立军事设施,上面又不好建设防御阵地,又没有水源,但是他偏不听,像极了 三国的马谡 ;再加上平时没有在国民党军官内部处理好人际矛盾,导致离得最近的第三十八师的师长,在接到汤恩伯的电报后,反而后撤了几公里。

战场上最忌讳骄傲自大,不听取他人意见 ,尤其是被面前的局势所迷惑,但这也正是粟裕给出策略的精明所在,他成功迷惑了张灵甫,引得整编第七十四师孤军深入,最终在孟良崮被围歼。

其实攻打整编第七十四师是一步险棋,但是如果赢了,将是一步好棋。所以庆幸的是他们真的攻打下来了整编第七十四师,并在敌军来临之前火速撤离了。

其实在1948年初,中央军委并没有发动淮海战役的打算,当时在中原战场上,华东解放军、中原解放军、豫西兵团,和国民党总共25个整编师,57个旅呈现一个僵持状态。

当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一致认为,在中原不适宜打大的歼灭战,因为你一个晚上没把人家打下的话,第二天天亮,增援部队就到了。所以,他们打算渡江作战前往江南,来扭转中原的战局。

1948年1月22日,粟裕向中央军委发出了一封超长电报,谈到了对中原战局的设想,还提出了建议,但是五天后,中央军委依旧向粟裕发出了渡江向南出发的指令。

粟裕当然不会违抗上级的命令,但是,他也不打算放弃自己的主张,所以,他一边准备渡江事宜,一边又在思考如何能够改变中原战局,而不用渡江。

他谨慎思考了好几天,又在1月31日向中央军委上交了一份长达2000字的电报,这2000字内容主要就是渡江南进的时机,地点和方法的方案,同样还重复了他在上次电报中提出的留在中原的观点和建议。

这次的电报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还特意把陈毅留下来一起研究,研究过后还是决定渡江南进,但采纳了粟裕除了留在中原外的其他意见。

面对中央的回复,粟裕还是没有放弃他的想法,依旧在不断完善自己的计划,不断向上级呈报。以至于到后来,粟裕还接受了毛泽东提出的若想留在中原作战,必须要在4到8个月的时间内歼灭掉国民党最少5到6个正规旅。

当时为了避免作战延误战机,毛主席还特意回了一道电报,说情况紧急时,你们直接下决定,不用向我请示,这就授以粟裕“机断专行”的特权

6月17日当天,开封城的国民党军队受到了华东野战军第三和第八纵队的联合攻击,火力全开,仅仅五个昼夜,开封就被攻下了,当时开封城三万的国民党守军全部被歼灭了,得到开封被攻的消息,前来支援的另外的国民党军队也被消灭了一万人后匆匆撤离。

按理来说 ,拿下一个城市就应该驻扎在城市里,建立好防御军事,防止后续敌人的进攻,但是,共产党从来不这么做,那是国民党的做法。驻守开封的国民党军队被粟裕歼灭后,粟裕又命令华东野战军第三和第八纵队火速撤离出开封,隐蔽在睢杞地区,等待时机。

到十月下旬 , 粟裕联合谭震林,张震等人一起发出了淮海战役预备命令,经过长达几个月的谨慎考虑和各项准备,他们决定调集华野解放军全部兵力,与中原野战军主力紧密配合,首先干掉蒋介石的黄百韬军团。

如果能够歼灭冯治安的部队后,再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进攻淮阴,淮安,高邮等地,或者也可以选择歼灭从徐州驰援而来的邱清泉兵团和李弥兵团的一部。

无论如何,就一定要扩大这次战役的结果,乘胜追击打烂蒋介石在中原地区的防御体系,迫使国民党军团转入防御状态。

黄百韬兵团总共有四个军,虽然战斗力比不上张灵甫的整编第74师,但是战斗力在国民党徐州集团当中也是中等偏上的。更何况,当时黄百韬率领着他的部队据守在碾庄。碾庄有之前敌人建设的完美的防御阵地,村村之间可以相互防守,村村之间可以火力支援,无论是战壕还是交通战壕,都构成了环形阵地。

华野解放军原先的快速攻打和奇袭的军事战术,达不到全歼黄百韬兵团的目的了,所以,粟裕在10月9日向各个兵团发电报,要求组织绵密的攻击火力,把运动着的敌人和驻扎在原地不动的敌人分开打,使用不同的打法。

这是典型的以攻坚为主,灵活运动为辅,全然不同,于之前的济南战役,在华野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的联合下,仅仅八天时间,黄百韬军团就被全歼了。

黄百韬军团的被歼灭,意味着淮海战役进入第二阶段,在研究敌我双方情况后,刘伯承,陈毅等人认为, 华东野战军攻打完黄百韬兵团已经精疲力 ,必须要马上休整,不然,难以歼灭后面的邱清泉和李弥兵团。

第二阶段的主要目的, 就是选择围歼黄维兵团或者李延年和刘汝明的兵团的同 时,还要阻击来从徐州前往驰援的杜聿明集团。

而李延年,刘汝明兵团的迟迟不行动,给了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歼灭黄维兵团的时机,也把黄维兵团推向了火坑,典型的牺牲他人保护自己。

虽然,华野的指挥官们都在担心杜聿明集团和黄维兵团的会合,会扭转战争局面,但是,杜聿明居然跑了,从两淮方向撤退。其实杜聿明不知道的是, 当时华野解放军已经没有多少力量能够阻拦他了,他们对杜聿明网开三面,就是不让他向南

但是,等华野解放军歼灭黄维兵团后,调整过来,在四日拂晓,把杜聿明集团围困在了陈官庄地区。小伙子,这不怪我们,我们都放你一马了,只是你跑得太慢了。

华野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在围困杜聿明集团的同时,还歼灭了孙元良兵团,并把李弥兵团和邱清泉兵团歼灭了一半。

当时一直监视着整个战场的全局的粟裕, 连着七昼夜没有睡觉 ,以至于,后来美尼尔氏综合征发作了,只能躺在担架上带病指挥。

杜聿明只能在有利的条件下打胜仗,但是这次被华野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包围住突又突不出去,守又守不住地方,被歼灭得一干二净。随着杜聿明集团被歼灭,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结束,淮海战役最终落下了帷幕。

本来跟着中央的部署走就行了,渡江南下也是当时中央思考了很久才决定的,但是,粟裕依旧向中央提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认为应该开辟淮海战役,事实证明他做的的确很对

来自毛泽东的信任和粟裕本人的聪明才智,华野解放军和中原野战军,提前两天发动了淮海战役,赢得了两天宝贵时间,这两天的提前也打乱了国民党的作战部署,同时也为孤军深入、骄傲自大的黄百韬兵团的覆灭创造了有利战机,更别提跑的不快的杜聿明集团和其他兵团了。

以上所描述的战争,只是粟裕将军战争生涯中一小部分,粟裕从一个班长到开国大将仅仅历经28年,但他高风亮节,从不居功自傲,相反他甘当幕后英雄,反而不停地推功不受,他曾两让司令一让元帅,毛泽东曾有意授他为元帅,但是粟裕坚决推辞了,但是,毛泽东根据他的资历、威望、战功,认为“大将”还是要当的,并且粟裕必须为“十大将之首”。

粟裕是我最崇拜的共和国开国将军之一,借此文章,缅怀粟裕将军!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