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袋和尚插秧时写一首禅诗,短短4句话,说尽了人世间的大道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说到禅诗,许多人脑海中第一秒浮现的,或许就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在念佛参禅时,总有大能心有所悟,有感而发。这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精神财富。

穿越千百年的时光,品读禅诗,感悟高僧的心境,好像能体会到,那时清风朗月,空气中是淡淡的芬芳。

在参悟禅意禅理时,好像沟通天地一般,仿佛宇宙万物,都尽可掌握,过往种种,如白驹过隙。

人世间,多少大道理,都蕴含在短短的禅诗里,等你去参去悟。

布袋和尚,写的这首禅诗,便是如此。全诗只有短短的4句,可于微末之间,能窥见无穷之深远。

时光流传回五代,有一名叫做契此的和尚,他常年背着一个布袋云游四方。因此啊,时人称他为“布袋和尚”。

一次,他云游到一处,有四家人请他帮忙插秧,插完之后,又邀请他吃饭。他全都答应了,事后,人们才发现,他身具神通。

他竟然可以分身插秧,也可以分身赴席。有传说,他是佛陀转世,才能分出四个分身,同时帮四家人。

有人问他,同时帮四家人插秧有什么感想。

随即,他便漫不经心地吟了一首诗。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为道,后退原来是向前。

这首诗,你可别看它简单,又只有短短四句。其中蕴含的大道理,多少心灵鸡汤都拍马不及。

前面两句,“手捏青苗种福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指的是农夫插秧的动作。手里捏着秧苗,弯腰低头,水稻田里,倒映着蓝天白云。

读到这里,或许你还没觉得有什么稀奇。

一般人看这句,无非是觉得下一句,便是要转折一下,说插秧的辛苦与累,又或者叹这生活虽忙碌,但是有平淡的幸福。

可是,布袋和尚的处理,也不一样。他认为,插秧的一举一动,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可以指引我们如何做人。

简简单单的低头插秧,排除掉心底的杂念,只顾躬身做事,看起来固然辛苦,可是,仍有一片蓝天。

它倒映在水中,让你在低头时也能看见不一样的世界,可以审视自己的内心。

“六根清净方为道”,说的是,我们的身心不再拘泥于物欲时,才是真正踏上修行的时候。

在佛门中人眼里,六根清净之后,坐卧是道,插秧也是道,处处,你都能找到你的道。

最后一句“后退原来是向前”,彻底升华了整首诗。

在插秧的时候,看起来是边插边后退,但也正通过这样的一步步后退,才能让人把秧田都插好。

这,便是所谓的“后退原来是向前”,你所退的每一步,未必不是抵达彼岸的每一步。

为人处世,也就像插秧一样,有的时候,退步不一定意味着逃避和失败,反而是帮助你审视内心,调整方向,奋勇向前的机会。

俗语也有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人生的路那么长,又何必急冲冲一直向前不顾回头,让喧嚣尘世浑浊了你的心。

不过,一味的退让,也不是正道。在适当的时候,退一步,坚守住本心,坚持自己的原则,这才是“后退原来是向前”的真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