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糖制作方法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09-19
制作方法编辑
1、土法制作
糖液配制:选择白砂糖50kg,加清洁水10kg搅匀,使糖充分溶解于水。
熬制方法:熬制前在夹层锅中夹层内,加入植物油,然后将配制好的糖液倒入上层锅内,用火熬制。当糖液煮开5~6分钟时,再加入常温下的饱和白矾溶液0.5公斤,边加边搅拌使其充分混合。用温度计测量,当糖液内温度升高到150℃,停火降温出锅。出锅时,温度以115~120℃为最好。
结晶方法:将出锅的糖液,盛入盘内放在土坑上,当天盘内温度保持在90℃左右,以后每天降温10℃,降到第七天为止。如温度不够,可加火升高坑温,一般情况下,糖液在结晶过程中,怕冷不怕热。
白矾就是硫酸铝钾,金属铝离子会永久沉积在大脑中,造成痴呆。已经禁止在食品制作中添加白矾。白矾即硫酸铝钾具有结晶核的作用,能够使糖分子围绕自己形成结晶体,很多工业工艺中,添加白矾用于加速结晶凝固。因此,土法添加白矾制作冰糖不可过量食用。
2、规模化生产
糖浆浓缩:由单晶冰糖分蜜后的母液首先进入储罐保温暂存。然后将母液注入蒸发罐,通入0.3Mpa 饱和蒸汽,使糖浆在沸点在112-114℃的范围内蒸发浓缩,待糖浆蒸发水分后锤度达到82-84°Bx 时,浓缩过程结束。蒸发过程要求在20min 内快速完成,以防色值上升。
冰糖结晶:多晶体冰糖采用自然结晶法。将蒸发罐内的糖浆在温度112℃的状态下,靠位压通过管路注入摆放在结晶室内并已粘附2-3 层五角形或其他形状白线的结晶桶(盆)内(容器的容积为15-20L),可摆4-5层,每室可堆放250桶(盆)。结晶室设有蒸汽加热器、加温器、温度计和湿度计,以便控制结晶期间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当糖浆温度逐渐降低时,蔗糖溶液的过饱和度随之逐渐增大,当过饱和度达到1.2以上时,蔗糖分子即以容器中挂线为中心集结、析出成为晶体并逐渐长大,经过7-9d的养晶周期,即堆积称为多晶体冰糖。调节结晶室的温度、湿度很重要,同时还应保持静置,使容器不受震动,否则会生成新的晶核,影响产品的坚实度和透明度。将已装满糖浆的结晶盆(桶)置于结晶室内,关严门,通过调整蒸汽及加湿器开关使环境温度在第一、二天温度保持在 70-80℃,相对湿度保持在80%;第三、四天温度保持在65-70℃,相对湿度70%;第五、六天温度保持在55-65℃,相对湿度为60-65%;第七、八天温度保持在40-5O℃,相对湿度约50%;第九天打开结晶室的门,降湿、降温后出室空浆。
控浆:将桶(盆)内的冰糖母液集中到母液储箱中,然后用泵送去黄砂糖车间的糖浆储罐中,供其煮糖。将盆(桶) 内的结晶冰糖和剩余的少量母液倒扣在空浆槽的网架上,将冰糖中的母液排尽并回收利用。然后视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喷洒温水将晶体表面的母液洗净。
烘干:将盆(桶)内冰糖扣入烘干盘内,适当对冰糖晶体进行人工破碎。结晶桶(盆)中间的冰糖结晶成块状,是优质的多晶体冰糖;桶(盆)底部和周边的冰糖,晶形较不规则,尤其是底部,沉积的杂质较多,质量较差,所以应进行人工分选。底冰、壁冰经破碎、筛选后做为单晶体冰糖的晶种使用。分选后,将盛有合格冰糖的烘干盘送入隧道式烘干机中,经鼓风机热风吹拂和引风机抽出湿气而被强制烘干。再将多晶体冰糖输送至包装间后进行分装。
将冰糖的母液蒸发后,使用间歇结晶罐来煮制黄砂糖,在煮制过程中可视煮糖具体情况加入少量精炼糖浆。从结晶罐煮制出来后的糖膏经助晶、分蜜后得到黄砂糖,经干燥装包后作为产品出厂,分蜜得到的废蜜则泵送到废蜜贮罐贮存。 [2]
注意事项编辑
储存
1、冰糖由于较容易吸水受潮,因而应放置于阴凉通风处。
2、如发现冰糖受潮出水,可以用电风扇吹干或置于太阳下暴晒到干燥为止。
3、如发现冰糖表面出现化水现象(即比较粘),由于家庭不便于处理,且容易滋生细菌,因而最好不要食用。
宜食
老少皆宜,特别是肺燥咳嗽、干咳无痰、咯痰带血者宜适量食用冰糖,对缓解症状有一定的帮助。每天20克左右。用冰糖调配红茶、咖啡和食物的原有风味及口感。冰糖带有清爽不腻的甜味,可用于煲制各种滋补食品。
忌食
一般人不宜过量食用,患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冠心病者,以及孕妇、儿童宜少食;糖尿病、高血糖患者必须忌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