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朴树的歌曲《平凡之路》好听吗,为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7

当年的朴树,灵动、梦幻,外表沉静内心斑斓。十年后再次出现的嗓音,有些呆滞、迟钝,又多了点鸡汤。有一个很让我不舒服的地方是 3:00 左右,间奏之后带点说唱感觉的演唱。这种有点不羁有点挑衅又有点无所谓的感觉,是韩寒的符号,但从没出现在朴树身上。精致敏感细腻的朴树,唱什么歌也不会吆喝的。好吧,我可能太苛求我当年的偶像了,忘了他是一个刚刚痊愈的病人。这歌除了从中段开始打击声部有点楞、织体结构有点乱以外,还是不错的。不过我还是念念不忘十几年前的朴树。听听这首歌吧:旅途 ,简直太配《后会无期》这部电影了不是吗?再去看看 MV,你就要冒出「天衣无缝」这个词了。

 

第2个回答  2018-01-07

大概谁也没想到,再一次听到朴树的新作竟然是通过韩寒的电影,细想之下却又觉得那么理所当然:韩寒一直非常喜欢朴树的歌,此前《一个》也刊登了对朴树的专访,而《后会无期》的电影基调也符合朴树的形象:迷惘、流浪、失去、成长、时光……《平凡之路》第一天上线,新浪和优酷的点击率已经超过百万,估计华语乐坛里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歌手能在沉寂十年后还能拥有这样的号召力。微博和微信里几乎是一边倒的好评。据说有内部人员提前听到了这首歌时,所有人都坐在坐位上怔住了。那么,这首歌真的有那么好吗?就作品本身而论,第一次听的时候我并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但它属于越听越喜欢的那种歌。曲调没有过多起伏,但这恰好符合电影的气质,歌词出自韩寒之手,完全沿袭了另一首主题歌的风格,很好的保证了作品风格调性的统一。唯一的缺点是编曲,开头的迷幻电钢琴音色不仅破坏了整首歌的意境,也掩盖了朴树的人声。管风琴的间奏加剧了这种混乱,估计多数人听到那段旋律都觉得很别扭吧。其实只要把电钢琴换成最常见的吉他或钢琴,效果绝对会比现在好几倍。但为什么那么多人“听到这首歌都快哭出来了”呢?一是因为朴树让大家等的太久了。就像一个执着的姑娘等一个浪子,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回头,但因为你爱他,能无限包容他,当他突然回到你身边时,别说为你唱首歌,只要看着你说声“好久不见”就足够你痛哭流涕了。二是因为歌词非常契合朴树的气质。其他歌手唱一首歌,你觉得好是因为那首歌好,或者歌手唱功好,而歌曲本身跟歌手却没什么关联。但是这首歌却像是朴树的个人作品,看看这些关键字:徘徊、在路上、易碎的、骄傲着、不安、迷样的、沉着、故事……全都是朴树以往作品中的常见情绪,这才叫量身定造。这是朴树的魅力,也是韩寒的实力。

三是听歌的人对这首歌的联想与解读,比如网上最火的这句:十年前,你说生如夏花一样绚烂;十年后,你唱平凡才是唯一答案。好像是朴树终于对现实妥协了,其实是听歌的人终于在现实面前败下阵来,被磨平的棱角只存在于记忆里了。我们就是MV里那些一直孤零零的向前开的车,而那些路就是时光,两边尽是荒凉,穿越荒野与高山,不能回头。

四是时间的沉淀。韩寒出道15年的处女作,朴树10年后的新作,仅凭这两条就足够让人期待了。任何事物一旦被漫长的时光浸泡过,再平凡也会批上一种独特的美感。而且这种美感根本不需要华丽的形式,越质朴越让人动容。

第3个回答  2018-01-07

 

那些安静地坐在办公室里的人们,那些在厨房为三岁的女儿调辅食的人们,那些在陌生的机场等着延误航班的人们,那些悄悄走到阳台偷偷点起一根烟的人们,会在副歌响起的刹那回到自己人生中最无畏的年华。他们停下了手边的事情,望着窗外的阳光或者雨滴,想起一个人的温柔和背叛,想起一个梦的的升起和破碎。想起至今自己最万众瞩目的那一刻,想起声嘶力竭也唤不回来的离别。有人可能会哭起来,也有人会面无表情。也许这时代会不可避免地庸俗下去,我们也无法去与它对抗。但有一些声音响起来的时候,有很多人会默默地抚着胸口,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在醒来。也许醒来除了知道自己原本的样子之外,并没有其他的作用,他们既不会振臂高呼,也不会抛弃一切头也不回地离开。可对于我们来说,感到了不孤单,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从音乐的流派或是技术指标来评价这首歌,是一件无聊的事。最初的音乐,就是为人与人之间的共鸣而生。这是一代人青春的回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