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的特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5

学校主动适应社会,不断创新专业设置。1998年学校率先在全市创办国际互连网网络服务专业和计算机网站管理专业;2003年2月与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上海市南湖职业学校联合开办报关及国际货运代理专业,2005年8月该班同学前往上海南湖职业学校进行最后一年的学习;2004年学校与上海经济管理学校联合办学,同学在上海就读,同时将户口迁往上海。为积极策应南昌市委、市政府把南昌打造成我国中部地区商贸和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学校2006年又倾力推出会展服务和现代物流专业。学校现拥有当今社会热门的信息技术、现代商务、旅游管理和社会公共事务四大类21个专业 。充满朝气和希望的专业吸引了广大的求学者,学校人气旺盛,办学活力增强。
为满足学生深造的愿望和顺应人才的学历高移趋势,学校开设有高考班,近年来,高考录取率均为100%。同时,学校与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和江西先锋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开办了3+2五年一贯制大专班,学校借助高校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为做大做强职业教育找到了出路,学校呈现出勃勃生机。
为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学校德育努力做到“四抓”。抓好课堂,注重学科德育渗透。我校认真抓好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促使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在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学的探讨中,通过学习,全体教师的渗透意识得到提高,学校定期举行“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公开课展示活动,教师上台竞艺,各显风流。南昌二职课堂中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由知识、方式、形象、人格、魅力、情感等巧妙构成的渗透模式。
抓好基础,养成教育常抓不懈。多年来,学校从“讲卫生、守纪律、有礼貌”九个字出发,不断优化学校的文明礼仪环境,强化师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学生养成文明习惯。学校还将每年的三月份和十一月份定为文明礼貌月,政教处针对中职生的特点,紧抓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出“带好书包、写好笔记、做好作业、练好技能”的“四好”要求,保证了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抓好活动,德育工作注入活力。校园文化在学生群体中具有很大的牵引力,学校结合专业教学特点,根据青年学生的广泛兴趣,组建了小型多样的校园文化团体。每学年组织大型活动,如体育节、文艺节、专业技能大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同学积极活跃在第二课堂,受到了很大的教益。
抓好基地,拓展育人环境。孤掌难鸣,是造成学校德育工作失效、失信的重要因素。学校德育工作必须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学校先后与市福利院、公交总公司、110巡警岗、瓦子角交警岗、筷子巷派出所、八大山人纪念馆、安义县东阳中学、新建县狮子学校和无锡木棉花酒店等十几个单位签订协议,确定为学校的德育基地。同时开办了家长学校,学校的德育工作已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格局。
学校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开展“订单式”培养,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推荐学生就业。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就业人数增多。一部分自愿参加高职考试的同学,学校把他们组织起来,进行文化和专业课的总复习,近年来高考录取率均为100%;其他同学由学校实习就业指导处负责推荐就业,每年推荐学生就业率均达95%以上。二是就业范围更广。由于学生技能过硬、社会声誉好,学校每年都与江西省教育旅行社、绿茵阁西餐厅、江西省时代图书广场、工商银行南昌市经纬支行(牡丹卡中心)、福记食品服务控股有限公司等十余家用人单位联系,请他们来校摆摊设点招聘学生就业。
强化教育科研 打造职教“精品”“科研兴教,科研兴校”,学校牢固树立科研是生产力的意识,把教育科研工作放在重要位置。1997年,学校承接教育部“宽基础、活模块”——“九五”重点科研课题的研究,1999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KH课程模式研究实验单位”称号。
2002年学校继续成为“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德育课题的实验校,2003年学校被评为全国“德育实验先进校”。
2005年学校接受了国家级重点科研课题《职业院校公共文化课程功能的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任务,同时,两个市级科研课题《职业院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强化职业技能训练的研究与实践》和《职业教育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手段,开发多媒体课件的研究与实践》正有序的开展研究。值得欣喜的是,在长期的德育科研实验中,学校一批有志于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的青年教师,注重德育的科学研究,工作认真负责,勇于探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据统计,几年来,近百篇科研论文在不同级别的会议上交流并获奖,教师不囿成规、锐意进取的理论勇气和科学精神,令职教同仁刮目相看。
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即将召开的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给职业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希望与困难同在。该校将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加强学校管理与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拓宽职教功能,坚持在改革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积极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走自己的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探索出有学校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子,为南昌培养更多的中高级职业技能人才 ,为真正唱响“学在南昌” 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