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衣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3

1. 衣服用古文怎么说

(一)、裳 读音:cháng/shang 出自:战国 屈原《楚辞·离骚》 意思:本义是指(夫君、君长穿着的)裙。

引申义是指男女穿着的下衣。通常指代“衣服”。

示例: 1、下裳: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

2、朱裳:古谓红色的下衣。 3、玄裳缟衣:黑色的裙,白色的上衣。

用以指鹤。 (二)、袍 读音:páo 意思:直腰身、过膝的中式外衣。

一般有衬里。是中国传统服装——汉服的重要品种,男女皆可穿用。

示例: 1、有夹层、中着棉絮的长衣 衣敝縕袍。——《论语》。

意思是穿着以乱麻棉絮成的衣服。 2、又如:袍子 中式长衣的通称。

其形制不分上衣下裳。本为闲居之服,汉以后用作朝服 。

如:长袍;旗袍;袍带(锦袍腰带。古代君王和贵官的常服);袍褂(袍服和外褂。

清代官服的主要组成部分) 3、外衣 袍者,表衣之通称。——《正字通》意思:袍就是外衣。

4、战袍 如:袍铠(战袍与护身铁甲);袍甲(战袍和铠甲);袍仗(战袍和兵器。借指军容);袍袴(战袍,袴靴。

军戎之服。亦指穿着军服的人);袍袄(袍和袄。

古代军戎服饰。指比铠甲轻便的战袍和战袄) 5、衣的前襟 。

如:袍襟(衣襟) (三)、襟 读音:jīn 意思:指衣服的胸前部分。 示例: 1、形声。

从衣,禁声。本义:古代指衣的交领。

2、同本义。后指衣的前幅,上衣或袍子前面的部分。

例:大襟、襟袂(襟袖,衣襟和衣袖)、对襟、底襟、襟带(衣襟和腰带,亦比喻山川屏障环绕,地势险要)、襟要(亦喻军事上险要的地理位置)、襟子(衣襟)、襟儿(衣襟)。 (四)、衣服 读音:yī 意思: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 示例:衣服,衣着(zhuo),衣冠,衣架,衣锦还(huan)乡。

(五)、裙 读音:qún 意思:裙,围穿于 *** 的服装。广义上包括连衣裙、衬裙、腰裙等。

裙自古以来就通行世界,如原始人的草裙、树叶裙,中国先秦时期男女通用上衣下裳,裳即裙。古谓下裳,古时男女同用,今以妇女儿童服用居多。

(六)、袄 读音:ǎo 意思:有衬里的中式上衣。 通常分为3类:一面一里两层的夹袄,里面之间加絮料的棉袄,以鞣制的动物皮制作的皮袄(见裘皮服)。

按衣长又可分为大袄和小袄。大袄即长袄,摆线在膝盖上下;小袄即短袄,摆线在腰际至臀部之间。

(七)、褂 读音:guà 意思:中式的单上衣或罩在外面的长衣。 示例: 1、中式的单上衣。

2、罩在外面的长衣。 如:大褂(身长过膝的中式单衣);小褂(中式的贴身穿的单上衣);长褂;短褂 3、古时军装的一种,有罩甲的短袖戎衣 4、清代礼服外服的名称。

礼服加于袍外称外褂,短的称马褂。

2. 成衣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成衣》 原文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

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

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

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

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

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翻译 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宁波人。

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

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

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

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启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龄、相貌、体型的特点,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点,甚至揣摩到当时的官场习性和士林风气,可谓调查研究到家了。

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时髦,翻新花样,而“不知长短之理”,难以裁剪出美观而合身的衣服。 从唯物的观点来看,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

反过来,只有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规律性,掌握对象的一切特征,就不会脱离客观实际。

3. 成衣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成衣》

原文

成衣匠各省俱有,而宁波尤多。今京城内外成衣者,皆宁波人也。昔有人持匹帛命成衣者裁剪。遂询主人之性情、年纪、状貌并何年得科第,而独不言尺寸。其人怪之。成衣者曰:“少年科第者,其性傲,胸必挺,需前长而后短;老年科第者,其心慵,背必伛,需前短而后长。肥者其腰宽,瘦者其身仄。性之急者宜衣短,性之缓者宜衣长。至于尺寸,成法也,何必问耶!”

余谓斯匠可与言成衣矣。今之成衣者,辄以旧衣定尺寸,以新样为时尚,不知短长之理,先蓄觊觎之心。不论男女衣裳,要如杜少陵诗所谓“稳称身”者,实难其人焉。

翻译

裁缝这行当各地都有,而宁波人尤其多。现在京城内外做衣服的,大多都是宁波人。从前有个佣人拿一匹丝绸让裁缝裁剪。(这个裁缝)于是问主人的性情、年纪、长相,而且问哪年参加科举考试以及等级等,却单单不提衣服的尺寸。这个佣人感到很奇怪。这个)裁缝说:“青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性情傲慢,一定挺着胸,衣服需前身长而后身短;老年科考中举的人,他的心情一定疲懒,背一定弯曲,衣服需前身短而后身长;胖人他的腰宽,瘦人他的身子窄;性子急的人适合穿短衣服,性子慢的人适合穿长衣服。至于尺寸,自有一套程式,何必问呢!”

依我(指作者)看,可与这个裁缝谈论做衣服的道理了。现在一般的裁缝,总是比照旧衣服定尺寸,拿新样式当时髦,不懂得衣服长短的道理,倒先存着贪污布料的非分之想。不论男女衣服,要都做到像杜甫诗里所说的“稳称身”那么妥贴合身,实在太难为现在的裁缝了。

启示

那位高明的成衣匠,先在“量”上下功夫,不仅掌握了穿衣人的年龄、相貌、体型的特点,而且摸透了穿衣人的性情和心理特点,甚至揣摩到当时的官场习性和士林风气,可谓调查研究到家了。不象“今之成衣者”只知徒尚时髦,翻新花样,而“不知长短之理”,难以裁剪出美观而合身的衣服。

从唯物的观点来看,一切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分析出矛盾的特殊性,并根据事物的特点去办事情。反过来,只有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探求其固有的规律性,掌握对象的一切特征,就不会脱离客观实际。

4. 求 以刀穿衣 文言文翻译(280分)

曹操之子冲早慧,时军国多事,用刑严重。太祖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冲於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衣者,其主不吉。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曰:“此妄言耳,无所苦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柱乎?”一无所问。

曹操的儿子曹冲少年聪慧,当时军国事务繁忙,刑法严厉,曹操库里的马鞍被鼠蛀了。看守的人怕死,想要把自己捆绑当面谢罪,又怕不能赦免,曹冲对他说,“等三天以后,然后就没事了”于是,曹冲用刀扎自己的衣服,就像鼠蛀了一样。 假装非常忧虑,曹操问,曹冲回答说:“人们都说,老鼠蛀了衣服,主人就不吉利,现在衣服被咬了,所以很忧虑”曹操说“这是胡说,不必担心”一会,看守的人谢罪,太祖笑着说:“儿子的衣服都被咬了,何况是个马鞍子呢?” 不再过问这件事了

我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打上来的, 希望能得到追加分数,谢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