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志红《心理学》笔记(16)我和我的影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有一片田野,

它位于是非对错的界域之外。

我在那里等你。

当灵魂躺卧在那片青草地上时,

世界的丰盛,

远超出能言的范围。

观念、言语,甚至像“你我”这样的语句,

都变得毫无意义可言。

这篇我们继续说我和“我”的关系,原文叫做,拥抱你的对立面,我改成了,我和我的影子,意思就是有阳光的那边,就总有一个面会有阴影。如果一个人没有阳光,那也无从谈阴影。

先说结论:如果A的一面达到了极致, -A的一面,也会达到极致。A和-A在一个人身上并存,这是一个真理。人的头脑很容易固化一些东西,判断这是好的,那是不好的,我们要这个好的,而要远离那个坏的。但我们越是持有这个二元对立的“好坏观”,就意味着我们的内心和人性就越分裂,于是会出现这一局面:我们意识上使劲朝向A,而我们潜意识却总是被-A吸引。

让我想起了之前很火爆的一句话,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我先说说我的感受哈,我觉得我性格其实偏外向,但是我真的受不了迪厅的环境,我一直理解不了有一些特别善于聊天,特别善于和陌生人打交道的一些人,在那么嘈杂,说话声音都听不清楚的环境,光打在身上晃眼的,谁都看不清谁,在几百平米的房子里,找个人还得发微信,我不知道一群人到那里是干嘛去了,这种地方到底有什么吸引力,还吸引了那么多人。后来看到这句话,我明白了,那个环境不正是一群内心孤单的人的狂欢吗?自己所有的声音都被掩盖,我被淹没在人潮中,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从一个现实世界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那不正是我寻找的世界,我自己的世界么。

那再说个明星的例子,崔永元他脸上虽然有着招牌式的淡淡的微笑,但他却是一名抑郁症病人,他曾经说过自己是“微笑型抑郁”。崔永元是一个多么坚实的矛盾体。

因为-A总是藏于潜意识深处,而难以被看到。如果一个人完全看不到自己的-A,那么他会找明显呈现了-A特质的人,通过和这个人在一起,而与-A的品质建立联系。

下面可能会颠覆人们惯有的概念,谦虚不像你想的那么好。国内精神分析学家曾奇峰老师的一段话:其实谦逊会让人猥琐。越谦虚,越猥琐。谦虚到骨子里,就猥琐到骨子里。因为,谦逊并非是人的本性,自大、骄傲与自恋才是。如果我们骨子里的自恋并没有转化,却极力去表现得很谦逊,那么,谦虚只是表面的、意识的,甚至是假自我的,而骨子里的、本性的自恋还是满满的。但这份满满的自恋,被我们视为是“坏的”,所以不能坦荡表达。一旦表达的时候,我们就觉得,自己呈现了一个坏的特质,这时有恐惧感、罪疚感,并且还有偷偷摸摸的感觉,于是就混合成了猥琐的感觉。

最后说下人们的动力,武志红认为,自恋、性还有攻击性,是人的三大原动力。-A常常就是这三种动力,我们反对自大,忌讳谈性,也强调克制愤怒。我认为这是一件可怕的事。

如果说这三大动力,就是生命力,那么,我们反对的-A,不就是生命力本身?人越是远离自恋、性和攻击性这三个东西,就越是死气沉沉,没有了生命力。相反,那些能直接展现这三种能量的人,虽然容易有争议,但他们身上,容易有热情、创造力、魅力等生命力的各种表现。

这里我要提一个作家,余华,我个人非常喜欢这个作家,因为他总是能把小说人物的那种细节的感受写的非常传神。他有一本长篇小说《兄弟》,里面有两个主人公,哥哥宋刚还有弟弟李光头,宋刚就是A,而李光头就是-A,细节我就不多讲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这本书。

我只是在这里大概介绍一下两个人物性格:

李光头:李光头的父亲是个并不光彩的流氓,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李光头自己也是一个“流氓”——小的时候是个偷看女人屁股、讲黄色故事的小流氓,蹭吃蹭喝,长大了是一个投机倒把、四处钻营,凭着几个钱乱搞男女关系的大流氓。他费尽心思,动用自己不多的资源和小聪明,在一个匮乏的时代里面千方百计用专板车拉着母亲上坟,让一直觉得颜面扫地的母亲觉得无比骄傲、感动。第一次事业失败,他毫不气馁,心甘情愿地风餐露宿,仍旧豪情满怀地向别人都不愿涉足的行业领域开拓。 

 宋钢:宋钢是小说中一个老好人形象,对父母好,对兄弟好,对妻子好,完全的利他主义。并且获得了全市最漂亮的女孩林红的爱慕。他善良、正直,却善无善报,最后落得个凄惨命运。宋钢在母亲去世之后遵守母亲的意愿,无微不至地照顾李光头,为李光头做饭、织毛衣,并且他为了家庭背井离乡做生意,一生劳累。但是,在他临死的时候,他都要摘下眼镜,怕把眼镜弄坏,并戴上口罩,怕自己的肺病传染给别人。宋钢太过内向,一直被视作别人的影子。最后发现自己的妻子林红和自己的弟弟李光头在一起,绝望的宋刚最终卧轨自杀。

啊...发现路线有点问题,我不是说让大家,爱钱,自大,耍流氓...我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是宋刚和李光头的合成版,要拥抱完整的自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