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常识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02
【古代天文】
古人将二十八宿分为东、北、西、南四方,每一方的七宿想象为四种动物形象,称为四象。东方七宿如同飞舞在春天夏初夜空的巨龙,因此称为东苍龙;北方七宿似蛇、龟出现在夏天秋初的夜空,因此称为北玄武;西方七宿犹猛虎跃出深秋初冬的夜空,因此称为西白虎;南方七宿像一展翅飞翔的朱雀,出现在寒冬早春的夜空,因此称为南朱雀。
【月亮的别称】
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宫殿,故称广寒、清虚。(7)因传说为月亮驾车之神名望舒,故称月亮为望舒。(8)因传说嫦娥住在月中,故称月亮为嫦娥。(9)因人们常把美女比作月亮,故称月亮为婵娟。
【古代地理】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中的“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祭妹文》中的“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江河】
古代许多文章中专指长江、黄河。如《鸿门宴》中的“将军战河南,臣战河北。”《过秦论》中的“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祭妹文》中的“先茔在杭,江广河深”,此处“江”即指长江,“河”则指运河。
【西河】
又称河西,黄河以西的地区。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会于西河外渑池。”《过秦论》中的“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江东】
长江以东。如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赤壁之战》中的“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
【江左】
即江东。古人以东为左,以西为右。如《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的“即传令悉召江左英杰与子翼相见。”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赤壁之战》中的“江表英豪,咸归附之。”
【江南】
长江以南的总称,所指区域因时而异。如白居易词云:“江南好,风景旧曾谙。”王安石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还。”
【淮左】
淮水东面。如《扬州慢》中的“淮左名都,竹西佳处”,扬州在淮水东面。
【山东】
顾名思义,在山的东面。但需注意的是,因“山东”之“山”,可指崤山、华山、太行山、泰山等数种不同的山,而所指地域不尽相同。下面是以崤山为标准的“山东”。如《汉书》曾提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鸿门宴》中的“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过秦论》中的“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关东】
古代指函谷关或潼关以东地区,近代指山海关以东的东北地区。如曹操《蒿里行》中的“关东有义旅启士,兴兵讨群凶。”指潼关以东地区。
【关西】
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如《赤壁之战》中的“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关中】
所指范围不一,古人习惯上将函谷关以西地区称为关中。如《鸿门宴》中的“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过秦论》中的“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
【纪年法】
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1)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廉蔺列传》中的“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2)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如《琵琶行》中的“元和十年”。(3)干支纪年法。如《五人墓碑记》中的“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4)年号干支兼用法。纪年时皇帝年号置前,干支列后。《核舟记》中的“天启壬戌秋日”。
【纪月法】
我国古代纪月法主要有三种:序数纪月法。如《采草药》中的“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地支纪月法。古人常以十二地支配称十二个月,每个地支前要加上特定的“建”字。如杜甫《草堂即事》诗中的“荒村建子月,独树老夫家”“建子月”按周朝纪月法指农历十一月。时节纪月法。如《古诗十九首》中的“孟冬寒气至,北风何惨栗。”“孟冬”代农历十月。
【纪日法】
我国古代纪日法主要有四种:序数纪日法。《项脊轩志》中的“三五之夜,明月半墙。” “三五”指农历十五日。干支纪日法。如《肴之战》中的“夏四月辛巳,败秦军于肴。”“四月辛巳”指农历四月十三日。月相纪日法。指用“朔、朏(fei)、望、既望、晦”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初三叫朏,月中叫望(小月十五日,大月十六日),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干支月相兼用法。干支置前,月相列后。
【纪时法】
我国古代纪时法主要有两种:天色纪时法。古人最初是根据天色的变化将一昼夜划分为十二个时辰,它们的名称是: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yu)中、日中、日昳(die)、晡(bu)时、日入、黄昏、人定。如《孔雀东南飞》中的“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地支纪时法。以十二地支来表示一昼夜十二时辰的变化。
【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大致有三种情况:(1)自称姓名或名。如“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2)用于介绍或作传。如“遂与鲁肃俱诣孙权”,“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3)称所厌恶、所轻视的人。如“不幸吕师孟构恶于前,贾余庆献谄于后”。
【称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男20岁、女15岁)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如称屈平为屈原,司马迁为司马子长,陶渊明为陶元亮,李白为李太白,杜甫为杜子美,韩愈为韩退之,柳宗元为柳子厚,欧阳修为欧阳永叔,司马光为司马君实,苏轼为苏子瞻,苏辙为苏子由等。
【称号】号又叫别号、表号。名、字与号的根本区别是:前者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后者由自己取定。号,一般只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敬称。如:陶潜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