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人的爱心故事(短)

要短的!!!!!!

第1个回答  2006-10-14
爱心故事

作者:郧阳师专… 文章来源:十堰市教育局 点击数:2802 更新时间:2006-4-29

爱传中华网消息:每人奉献一片爱心,世界将会阳光灿烂。
经历了许多次爱心的洗礼,心中装着许多爱的故事,我们就像摆龙门阵一样,和你说说,或许您能听到爱的呼唤。
十五年前
高中生活
记得是十五年前,读高中时,家里特穷,我在县城读书。从家里带的菜,只管到星期二,夏天管的时间更短。没有青菜吃,更不用说吃肉了。在这期间,我领略了贫穷的滋味。可就在这期间,我也发现了人间的温情。我的一个叔叔住在县城里,但家庭条件也不好。可是,他家却为我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条件,就是我从家里带菜,像土豆、萝卜、黄瓜、白菜等。当我吃完了从家里带的菜后,他家就给我炒菜吃,三年,我几乎每个星期都能吃到青菜,有时,叔叔还会留我在他家吃一顿肉,让我度过了那些艰难的日子,后来,一想起这段日子,就觉得温馨无比,让我深深体会到:爱会给人留下的美好回忆。
2005年9月12日上午
盲人的捐助
一个青年扶着一位盲人走进办公室。我以为又是求助者来了,赶忙起身接待,让座之后,开始问他们有什么困难,需要哪些帮助,我们都会尽力的。
这名青年赶忙解释说,他不是来求助的,他是来捐助的。
啊!捐助?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时,盲人哥哥说话了,“我是来捐款救助贫困高中学生的,每年捐助1000元给报纸上报道的那名叫李伟的困难学生。”说着,便从包里拿出一小沓钱来,一张一张地数,刚好1000元,他把钱交给我,并告诉我,只要那孩子好好学习,他一定会资助这孩子上大学的。
我感动得无话可说,好多有钱的健康者没做到,他却做到了。
2005年7月某县城和办公室
爱心的距离
两次爱心的举动让我明白了爱的意义,也发现了爱的距离。
一次是7月初的一天,我在网上向上海教育委员会的邮箱里发出了关于贫困生的求助信。本没当回事,可过了几天,那边回话了,他说明了当地的原因,国家安排的有扶贫地区,因而对我的请求无能为力,听到电话那端的话语,我的心里很感动,至少他们很重视这件事,给了明确的回复。至今,电话那端的的话语还在耳边萦绕。
无独有偶,7月14日,几位爱心人士到某县的一个乡村小学去奉献爱心。行至一个岔路口问路时,一个小伙子竟然把他们指向岔路。幸亏他们发现得及时,确认无误后才敢继续赶路,要不然不知会走多少弯路。但这次那个小伙子的行为对几位爱心人士影响很大,他们差点就想驱车返回了,幸好有位长者说:“我们是去奉献爱心的,那就不要被这样的人影响。”一句话,大家都认为有理,便释然了。
这两件小事都与爱心有关,但我们可以从中感悟到,爱因人而异,爱需要真诚和细腻。
2005年6月中旬 办公室
尊重、保护、关注
一天下午,一位母亲哭哭啼啼地找到我,她说她的孩子玩电脑游戏上瘾,一个多星期没上学。一个星期后孩子回到家,整个人又黑又瘦,眼神都有点恍惚了,长期的电脑游戏,已经使他的身心遭受了沉重的裂变。
一方面是孩子不想再上学,想玩游戏,另一方面,学校为严肃校纪校规,要给予孩子处分。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孩子到了这般天地,是谁的错,事已至此,埋怨谁都没用,关键是现在该怎么办,怎么把孩子从这个深深的泥团中拽出来。
首先对年轻的母亲说:这件事出现了,你首先要冷静,不要追究以前怎样,也不要把孩子整天关在家里,否则,你早晚会把孩子关成精神病的。再就是你得承认孩子已经有了心理缺陷,要对他进行矫正。你先到学校找到相关部门,说明自己孩子的问题,不要回避什么。要求学校从保护孩子名誉及前途出发,不要处分孩子,再就是把孩子从学校带回来,找人进行矫正。第三就是带孩子到各地风景区去玩一段时间,让他换个环境,让他认识到除了网络世界之外,还有一个更美的现实世界等待着他去发现、去感知。这位母亲半信半疑地点点头,走了。
了20来天,这位母亲找到我,一改往日那种泪水涟涟的面容,满脸微笑着对我说:“你说的办法真起效,我就按你说的几点去做了。结果,从外地一回来,孩子就要去上学,学校也很宽容地接纳了他。”
从此,他没再痴迷于网吧,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我也因此有了太多的感悟:有时奉献、帮助也只不过是出出主意,而宽容、保护、尊重又是何等的重要。
2005年10月20日,郧阳中学
我眼中的“希望老人”江诗信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无法把眼前的的这位老人和中国“希望老人”联系起来。瘦削的脸庞,快要全白的头发,黝黑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尖尖的下巴。唯独那双眼睛里的平实与和善让我明白这位老人的幸福所在。
一件不知穿了多少年的旧夹克衫,一条浅蓝色的裤子,一双不超过50元的球鞋,包裹着一个瘦弱的身躯,还在不断的咳嗽,当躺在病床上的时候还在不停的整理材料。我在想,是什么促使了这位老人的不懈追求,是什么使他为贫穷的孩子而舍弃了安享晚年的快乐。在常人眼中,他令人不可思议,但在他的心里,爱主宰了一切,贫困孩子期盼的眼神占据了他们所有的思想,除了深深的敬意之外,无一言表。
我还看到了世界上最简单的名片,一张很薄的白纸片,上面简简单单的写上了“江诗信”三个字,和那一排爱心协会的小字。慢慢的走近老人,我发现了一颗滚烫的心。
2005年6月5日,郧西河夹镇丰沟村小学当小朋友们看到这些捐来的书时,他们的样子让人吃惊,像看什么稀奇似的。我就伸手拿一本给他看,几个衣衫褴褛的同学就和他围在一抢着看,看着他们新奇的样子,我感到一阵酸楚。这可是城里孩子看过的不要的书籍呀?在操场上,几个小伙伴正在玩一辆城里孩子捐赠的玩具小汽车,旧得已不成样子,而且还没电池,可这几个孩子却玩得津津有味。
高新民教授背后的故事
7月7日,武汉
作为一个博士生导师,关注慈善事业成了他业余生活的全部,当得知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向张湾区第九中学捐助20台电脑和300副铁架床的意愿后,高教授和他的夫人刘雅琴亲自叫货车,现场帮着搬运和清理物品,直至当天午夜,所有物品装上车之后才安心去休息。
9月14日晨,十堰
高教授吃早点时,剩下一个包子,不值5角钱,可他不浪费,要求随行人员把它吃下,而下午到了学校,却慷慨捐赠5000元,用于改善贫困学生生活。两次举动的强烈反差,映衬出人性的光辉。
2005年9月的一个周末 朋友家里
在饭桌上,我遇到一位老板,他说他资助了一名高中生,可这孩子三年下来花了他5万余元,穿衣服要名牌,吃东西还挑三拣四。听到这里,我感到一阵悲哀,物质的资助和精神的资助如果不并举,只会害了孩子,而受助者的不懂事只会害了他自己,同时严重挫伤了资助方的积极性。
下乡多了,看到了许多贫困的人们,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改变。我觉得一个人的同情心、爱心是多么的珍贵和重要!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它可以影响周围的一圈人。接待的穷人多了,我发现,在这个相对比较发达的城市还有那么多生活艰难的人们,它们显得那么无助。我分明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忧愁、看到了乞求、看到了无奈所带来的沧桑和年少的成熟。快乐离他们很遥远,幸福是他们梦中的希望。
这些让我明白了人间百态。我知道,这个世界拥有善心的人很多,而经常有善行的人却不是很多,为善一时容易,为善一世却很不容易。心与行的距离在此表现得很清楚。
贫穷并不可怕,就怕在贫穷面前丧失斗志;贫穷并不可怕,就怕在贫穷面前熟视无睹。我深深地感到,爱需要奉献,爱更需要我们拿出具体的行动。其实,每一个人都有善心,但善心与善行之间好像还有一条小巷要走,我真心的希望这条小巷短些、再短些,也真心地希望这条小巷亮些、再亮些。这样,阳光就会洒满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爱心故事

作者:江西省残… 文章来源:江西日报 点击数:525 更新时间:2006-4-29

爱传中华网消息:1997年,肖淑珍担任金溪县残联理事长时,账面上只剩36元,还有一张借来的办公桌,一间租用的办公室。1999年,45岁的肖淑珍被评为全省“三八”红旗手,并获“巾帼英豪”荣誉称号。金溪县残联也先后荣获“金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和由国务院表彰的国家“九五”期间“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县”等称号。
肖淑珍,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真情演绎出一个个感人的——

—————————————————————————————————————————————

“以后,我们就是亲组妹!”

“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小建高的皱眉在跳跃着的生日烛光里舒展开来,小脸上绽出了灿烂的微笑。这是14岁的小建高第一次过生日,也是他出生以来感觉最幸福的一天。小建高的母亲周菊花是个盲人,嫁到黄通乡李姓人家就没有过上几天好日子。生下小建高之后,丈夫得病去世,她只好带着儿子投靠父母,可年迈的父母怎能养活她母子呢?就在周菊花走投无路的时候,肖淑珍来到她的家。看到骨瘦如柴的周菊花,肖淑珍的心碎了,她紧紧地拉着周菊花的手说:“不要怕,我会帮你渡过难关的。以后我们就是亲姐妹,你的事就是我的事。”为解决周菊花的生活问题,肖淑珍拿出自己的工资垫付费用,亲自送她到抚州市盲人按摩中心学习按摩技术,然后又安排她去上海一家盲人按摩院就业。肖淑珍将小建高接到县城自己家里,帮他办理了“农转非”的户口,又把他从乡下转学到县城象山中学读书。当周菊花得知儿子生活很好时,打电话向肖淑珍再三表示感谢之情,肖淑珍说:“只要你在外面工作好,将来你们母子过好日子,我就放心。”

7个鸡蛋和一只鸭

琅琚镇城上村农民郑乐战,一家五口就有3个残疾人,生活十分贫困.一天早晨,他发现自家的牛死了,当即就昏倒在地,从此得病卧床不起。就在这个时候,郑乐占在县城一家残疾人开的裁缝店避雨,偶然遇见肖淑珍。肖淑珍进了店门,看到郑乐战是个残疾人,便仔细地问他家的情况,并且告诉他如果有什么困难就去找她。开始郑乐战并不想念现在世界上还会有这么好心肠的人,也就没有去县残联找肖淑珍。这次家里可谓是雪上加霜,他便叫女儿到县残联去找肖淑珍,试试看能否帮他一把。郑乐战万万没有想到,肖淑珍听了他女儿的诉说后,当时就跟着小女孩来到郑乐战的家,并且还带了礼品去看望。没过几天,肖淑珍又把郑乐战的小女儿接到自已家吃住,接着又帮助他的女儿找师傅学习缝纫技术,并且介绍他大儿子到县城学习修理摩托车技术,还借了1000元他买牛、养猎。为了表示谢意,郑乐战把家里积攒几天的7个鸡蛋和一只鸭子,步行20多里路,专程送给肖淑珍。礼轻情义重,肖淑珍不能不收下郑乐战的礼。可是,肖淑珍留下郑乐战吃了中午饭之后,硬要他带上她给他买的5斤肉,一壶植物油。如今,郑乐战的两个孩子都已学有一技之长,并在外地打工赚钱,家里的债还清了。

“帮助你们,是我的责任”

“向残疾人‘输血’,不如增强其‘造血’功能。”肖淑珍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可源乡残疾青年蒋日辉高考落榜后,心灰意冷,对生活失去信心。一天,蒋日辉坐车到县城,看到县场面貌焕然一新,街上的行人说说笑笑,想想自己身患残疾,生活又无着落,心头便生出许多悲哀来。当他走过街边一边电脑培训中心时,看到许多年轻人在那里学习电脑,便想,如果自己能学会电脑,然后买台电脑回家乡开个打字店该多好啊。可是,家里没有钱,谁能圆他这个梦呢!这时,他想起了县残联。于是他找到了肖淑珍阿姨,并向她倾诉了自己的苦恼。肖阿姨不仅推荐他到县城华大电脑培训班学习,而且资助他600元和一辆轮椅,鼓励他自强自立。如今天,蒋日辉开办的打字店生意红火,年收入近万元。今年肖阿姨还帮他借款1万元增添电脑设备,用于开辟网吧,这样既可培训家乡待业青年,又可丰富村民业余生活。一次,蒋日辉专程坐车到肖阿姨家来谢她。肖淑珍说:“要谢就谢党和政府,帮助你们残疾人,是我的责任。”

尾 声

这三个故事,仅仅是肖淑珍把爱心献给残疾人的几朵小花。去年,在她的多方努力下,金溪县就有100多残疾人被安排到抗州、温州、萧山等地么营企业工作,而且金溪县共有500多名科级以上干部与426户贫困残疾人结成扶贫帮残的对子。到目前为止,金溪县有2800多名残疾人实现就业。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10-04
中国最感人的短篇故事<疯娘>

23年前,有个年轻的女子流落到我们村,蓬头垢面,见人就傻笑,且毫不避讳地
当众小便。因此,村里的媳妇们常对着那女子吐口水,有的媳妇还上前踹几脚,
叫她“滚远些”。可她就是不走,依然傻笑着在村里转悠。

那时,我父亲已有35岁。他曾在石料场子干活被机器绞断了左手,又因家穷,
一直没娶媳妇。奶奶见那女子还有几份姿色,就动了心思,决定收下她给我父亲
做媳妇,等她给我 家“续上香火”后,再把她撵走。父亲虽老大不情愿,但看
着家里这番光景,咬咬牙还是答应了。结果,父亲一分未花,就当了新郎。

娘生下我的时候,奶奶抱着我,瘪着没剩几颗牙的嘴,欣喜地说:“这疯婆
娘,还给我生了个带把的孙子。”只是我一生下来,奶奶就把我抱走了,而且从
不让娘接近。

娘一直想抱抱我,多次在奶奶面前吃力地喊:“给,给我……”奶奶没理她。
我那么小,像个肉嘟嘟,万一娘失手把我掉在地上怎么办?毕竟,娘是个疯子。
每当娘有抱我的请求时,奶奶总瞪起眼睛训她:“你别想抱孩子,我不会给你的。
要是我发现你偷抱了他,我就打死你。即使不打死,我也要把你撵走。”奶奶说
这话时,没有半点儿含糊的意思。娘听懂了,满脸的惶恐,每次只是远远地看着
我。尽管娘的奶胀得厉害,可我没能吃到娘的半口奶水,是奶奶一匙一匙把我喂
大的。奶奶说娘的奶水里有“神经病”,要是传染给我就麻烦了。

那时,我家依然在贫困的泥潭里挣扎。特别是添了娘和我后,家里常常揭不
开锅。奶奶决定把娘撵走,因为娘不但在家吃“闲饭”,时不时还惹是生非。

一天,奶奶煮了一大锅饭,亲手给娘添了一大碗,说:“媳妇儿,这个家太穷
了,婆婆对不起你。你吃完这碗饭,就去找个富点儿的人家过日子,以后也不准
来了,啊?”娘刚扒了一大团饭在口里,听了奶奶下的“逐客令”显得非常吃
惊,一团饭就在嘴里凝滞了。娘望着奶奶怀中的我,口齿不清地哀叫:“不,不
要……”奶奶猛地沉下脸,拿出威严的家长作风厉声吼到:“你这个疯婆娘,犟
什么犟,犟下去没你的好果子吃。你本来就是到处流浪的,我收留了你两年了,
你还要怎么样?吃完饭就走,听到没有?”说完奶奶从门后拿出一柄锄,像余太
君的龙头杖似的往地上重重一磕,“咚”地发出一声响。娘吓了一大跳,怯怯地
看着婆婆,又慢慢低下头去看面前的饭碗,有泪水落在白花花的米饭上。在逼视
下,娘突然有个很奇怪的举动,她将碗中的饭分了一大半给另一只空碗,然后可
怜巴巴地看着奶奶。

奶奶呆了,原来,娘是向奶奶表示,每餐只吃半碗饭,只求别赶她走。心仿
佛被人狠狠揪了几把,奶奶也是女人,她的强硬态度也是装出来的。奶奶别过
头,生生地将热泪憋了回去,然后重新板起了脸说:“快吃快吃,吃了快走。在
我家你会饿死的。”娘似乎绝望了,连那半碗饭也没吃,朗朗跄跄地出了门,却
长时间站在门前不走。奶奶硬着心肠说:“你走,你走,不要回头。天底下富裕
人家多着呢!”娘反而走拢来,一双手伸向婆婆怀里,原来,娘想抱抱我。

奶奶忧郁了一下,还是将襁褓中的我递给了娘。娘第一次将我搂在怀里,咧
开嘴笑了,笑得春风满面。奶奶却如临大敌,两手在我身下接着,生怕娘的疯劲
一上来,将我像扔垃圾一样丢掉。娘抱我的时间不足三分钟,奶奶便迫不及待地
将我夺了过去,然后转身进屋关上了门。

当我懵懵懂懂地晓事时,我才发现,除了我,别的小伙伴都有娘。我找父亲
要,找奶奶要,他们说,你娘死了。可小伙伴却告诉我:“你娘是疯子,被你奶
奶赶走了。”我便找奶奶扯皮,要她还我娘,还骂她是“狼外婆”,甚至将她端
给我的饭菜泼了一地。那时我还没有“疯”的概念,只知道非常想念她,她长什
么样?还活着吗?没想到,在我六岁那年,离家5年的娘居然回来了。

那天,几个小伙伴飞也似地跑来报信:“小树,快去看,你娘回来了,你的
疯娘回来了。”我喜得屁颠屁颠的,撒腿就往外跑,父亲奶奶随着我也追了出来。
这是我有记忆后第一次看到娘。她还是破衣烂衫,头发上还有些枯黄的碎草末,
天知道是在那个草堆里过的夜。娘不敢进家门,却面对着我家,坐在村前稻场的
石磙上,手里还拿着个脏兮兮的气球。当我和一群小伙伴站在她面前时,她急切
地从我们中间搜寻她的儿子。娘终于盯住我,死死地盯住我,裂着嘴叫我:“小
树……球……球”她站起来,不停地扬着手中的气球,讨好地往我怀里塞。我却
一个劲儿地往后退。我大失所望,没想到我日思夜想的娘居然是这样一副形象。
一个小伙伴在一旁起哄说:“小树,你现在知道疯子是什么样了吧?就是你娘这
样的。”

我气愤地对小伙伴说:“她是你娘!你娘才是疯子,你娘才是这个样子。”
我扭头就跑了。这个疯娘我不要了。奶奶和父亲却把娘领进了门。当年,奶奶撵
走娘后,她的良心受到了拷问,随着一天天衰老,她的心再也硬不起来,所以主
动留下了娘,而我老大不乐意,因为娘丢了我的面子。

我从没给娘好脸色看,从没跟她主动说过话,更没有喊她一声“娘”,我们
之间的交流是以我“吼”为主,娘是绝不敢顶嘴的。

家里不能白养着娘,奶奶决定训练娘做些杂活。下地劳动时,奶奶就带着娘
出去“观摩”,说不听话就要挨打。

过了些日子,奶奶以为娘已被自己训练得差不多了,就叫娘单独出去割猪
草。没想到,娘只用了半小时就割了两筐“猪草”。奶奶一看,又急又慌,娘割
的是人家田里正生浆拔穗的稻谷。奶奶气急败坏地骂她:“疯婆娘谷草不分…
…”奶奶正想着如何善后时,稻田的主人找来了,竟说是奶奶故意教唆的。奶奶
火冒三丈,当着人家的面拿出根棒一下敲在娘的后腰上,说:“打死你这个疯婆
娘,你给老娘滚远些……”

娘虽疯,疼还是知道的,她一跳一跳地躲着棒槌,口里不停地发出“别、别
……”的哀号。最后,人家看不过眼,主动说“算了,我们不追究了。以后把她
看严点就是……”这场风波平息后,娘歪在地上抽泣着。我鄙夷地对她说:“草
和稻子都分不清,你真是个猪。”话音刚落,我的后脑勺挨了一巴掌,是奶奶打
的。奶奶瞪着眼骂我:“小兔崽子,你怎么说话的?再这么着,她也是你娘啊!
”我不屑地嘴一撇:“我没有这样的傻疯娘!”

“嗬,你真是越来越不象话了。看我不打你!”奶奶又举起巴掌,这时只见
娘像弹簧一样从地上跳起,横在我和奶奶中间,娘指着自己的头,“打我、打
我”地叫着。

我懂了,娘是叫奶奶打她,别打我。奶奶举在半空中的手颓然垂下,嘴里喃
喃地说道:“这个疯婆娘,心里也知道疼爱自己的孩子啊!”我上学不久,父亲
被邻村一位养鱼专业户请去守鱼池,每月能赚50元。娘仍然在奶奶的带领下出门干活,主要是打猪草,她没再惹什么大的乱子。

记得我读小学三年级饿一个冬日,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奶奶让娘给我送雨
伞。娘可能一路摔了好几跤,浑身像个泥猴似的,她站在教室的窗户旁望着我傻
笑,口里还叫:“树……伞……”一些同学嘻嘻地笑,我如坐针毡,对娘恨得牙
痒痒,恨她不识相,恨她给我丢人,更恨带头起哄的范嘉喜。当他还在夸张地模
仿时,我抓起面前的文具盒,猛地向他砸过去,却被范嘉喜躲过了,他冲上前来
掐住我的脖子,我俩撕打起来。我个子小,根本不是他的对手,被他轻易压在地
上。这时,只听教室外传来“嗷”的一声长啸,娘像个大侠似地飞跑进来,一把
抓起范嘉喜,拖到了屋外。都说疯子力气大,真是不假。娘双手将欺负我的范嘉
喜举向半空,他吓得哭爹喊娘,一双胖乎乎的小腿在空中乱踢蹬。娘毫不理会,
居然将他丢到了学校门口的水塘里,然后一脸漠然地走开了。

娘为我闯了大祸,她却像没事似的。在我面前,娘又恢复了一副怯怯的神
态,讨好地看着我。我明白这就是母爱,即使神志不清,母爱也是清醒的,因为
她的儿子遭到了别人的欺负。当时我情不自禁地叫了声:“娘!”这是我会说话
以来第一次喊她。娘浑身一震,久久地看着我,然后像个孩子似的羞红了脸,咧
了咧嘴,傻傻地笑了。那天,我们母子俩第一次共撑一把伞回家。我把这事跟奶
奶说了,奶奶吓得跌倒在椅子上,连忙请人去把爸爸叫了回来。爸爸刚进屋,一
群拿着刀棒的壮年男人闯进我家,不分青红皂白,先将锅碗瓢盆砸了个稀巴烂,
家里像发生了九级地震。这都是范嘉喜家请来的人,范父恶狠狠地指着爸爸的鼻
子说:“我儿子吓出了神经病,现在卫生院躺着。你家要不拿出1000块钱的医药
费,我他妈一把火烧了你家的房子。”

1000块?爸爸每月才50块钱啊!看着杀气腾腾的范家人,爸爸的眼睛慢慢烧
红了,他用非常恐怖的目光盯着娘,一只手飞快地解下腰间的皮带,劈头盖脸地
向娘打去。一下又一下,娘像只惶惶偷生的老鼠,又像一只跑进死胡同的猎物,
无助地跳着、躲着,她发出的凄厉声以及皮带抽在她身上发出的那种清脆的声
响,我一辈子都忘不了。最后还是派出所所长赶来制止了爸爸施暴的手。派出所
的调解结果是,双方互有损失,两不亏欠。谁在闹就抓谁!一帮人走后,爸看看
满屋狼籍的锅碗碎片,又看看伤痕累累的娘,他突然将娘搂在怀里痛哭起来,
说:“疯婆娘,不是我硬要打你,我要不打你,这事下不了地,咱们没钱赔人家
啊。这都是家穷惹的祸!”爸又看着我说:“树儿,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考大学
。要不,咱们就这样被人欺负一辈子啊!”我懂事地点点头。

2000年夏,我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高中。积劳成疾的奶奶不幸去世,家里的日
子更难了。恩施洲的民政局将我家列为特困家庭,每月补助40元钱,我所在的高
中也适当减免了我的学杂费,我这才得以继续读下去。

由于是住读,学习又抓得紧,我很少回家。父亲依旧在为50元打工,为我送
菜的担子就责无旁贷地落在娘身上。每次总是隔壁的婶婶帮忙为我抄好咸菜,然
后交给娘送来。20公里的羊肠山路亏娘牢牢地记了下来,风雨无阻。也真是奇
迹,凡是为儿子做的事,娘一点儿也不疯。除了母爱,我无法解释这种现象在医
学上应该怎么破译。

2003年4月27日,又是一个星期天,娘来了,不但为我送来了菜,还带来了
十几个野鲜桃。我拿起一个,咬了一口,笑着问她:“挺甜的,哪来的?”娘
说:“我……我摘的……”没想到娘还会摘野桃,我由衷地表扬她:“娘,您真
是越来越能干了。”娘嘿嘿地笑了。

娘临走前,我照列叮嘱她注意安全,娘哦哦地应着。送走娘,我又扎进了高
考前最后的复习中。第二天,我正在上课,婶婶匆匆地赶来学校,让老师将我喊
出教室。婶婶问我娘送菜来没有,我说送了,她昨天就回去了。婶婶说:“没
有,她到现在还没回家。”我心一紧,娘该不会走错道吧?可这条路她走了三
年,照理不会错啊。婶婶问:“你娘没说什么?”我说没有,她给我带了十几个
野鲜桃哩。婶婶两手一拍:“坏了坏了,可能就坏在这野鲜桃上。”婶婶问我请
了假,我们沿着山路往回找,回家的路上确有几棵野桃树,桃树上稀稀拉拉地挂
着几个桃子,因为长在峭壁上才得以保存下来。我们同时发现一棵桃树有枝丫折
断的痕迹,树下是百丈深渊。婶婶看了看我说,“我们到峭壁底下去看看吧!”
我说,“婶婶你别吓我……”婶婶不由分说,拉着我就往山谷里走……

娘静静地躺在谷底,周边是一些散落的桃子,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一个,身上
的血早就凝固成了沉重的黑色。我悲痛得五脏俱裂,紧紧地抱住娘,说:“娘啊,我的苦命娘啊,
儿悔不该说这桃子甜啊,是儿子要了你的命……娘啊,您活着没享一天福啊……”我将头贴在娘
冰凉的脸上,哭得漫山遍野的石头都陪着我落泪……

2003年8月7日,在娘下葬后的第100天,湖北大学烫金的录取通知书穿过娘所
走过的路,穿过那几株野桃树,穿过村前的稻场,径直“飞”进了我的家门。我
把这份迟到的书信插在娘冷寂的坟头:“娘,儿出息了,您听到了吗?您可以含
笑九泉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