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亲吻孩子有可能会致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小心!亲吻孩子有可能会致癌 不少爸妈已经知道亲吻有可能导致孩子感染疾病,但现在还有一种病毒,叫做「EB病毒」,不小心感染后,有可能会导致癌症,提醒家长虽然宝宝很可爱,但仍应避免过度亲吻孩子、共用餐具,引起不必要的疾病。

案例一

8岁的阿华已经喉咙痛、反复发烧6天,诊所说是扁桃腺炎也吃了3天的抗生素,但是不但没退烧反而身上出现红疹。小白医师验血后发现肝指数升高、血小板偏低和非典型淋巴球增加,最后诊断是『感染性单核球增生症』。

案例二

12岁的阿辉原本兴高采烈的跟着同学去毕业旅行,结果出发第一天就开始头痛、发烧,硬撑了三天,直到老师发现他开始胡言乱语,说自己是蚁人,每个人都变得好巨大,赶紧送到急诊。经过一连串的检查,诊断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症候群』。

案例三

17岁的阿成已经反复高烧一个月,看过两家医院都只说是病毒感染,因为越烧越高而挂急诊。小白医师发现病情不单纯,以不明热收住院检查后发现是EB病毒引起罕见的自然杀手细胞血癌。

这三个看似不相关的诊断,却都源自同一个EB病毒的感染,到底EB病毒是一个甚么「咖」呢?

EB病毒跟水痘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都是同一家族的,它的本名是「第四型人类疱疹病毒」。在1964年,由Epstein和Barr两位医师在非洲淋巴瘤病童的身上发现,所以后来就叫Epstein-Barr病毒(简称EB病毒),是第一种被发现与癌症有关的病毒。

EB病毒依靠人与人之间的体液传染,所以凡是亲吻、共用餐具或盥洗用品、输血及共用针头等等都能够传染 ,其中欧美以青少年接吻最常见,这就是EB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单核球增生症」又被称作「接吻病」的原因。人体一旦受到感染以后,这种病毒就会终生潜伏在鼻咽的部位,可说是十分普遍的病毒。也已有许多研究证实,EB病毒与鼻咽癌、淋巴癌有关。

研究发现台湾和大陆感染的年龄层比欧美国家与日本早,80%在5岁以前就已经感染过了,这可能跟我们在家中少用公筷的习惯及父母经口喂养幼儿的方式有关。在青春期情窦初开时因为热吻而感染EB病毒的约只有10%。

亲亲会生病的「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

EB病毒感染后可以潜伏4-6个礼拜,之后会出现发烧,通常持续5-7天 ,有时候会长达两个礼拜,扁桃腺出现化脓,有时与细菌感染不易区分, 颈部淋巴腺肿大,腹部则有肝脾肿大,其他的症状还有眼皮浮肿倦怠、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 等。有的小孩在使用某些抗生素治疗后皮肤出现红疹(Ampicillin Rash),抽血检查显示白血球中的单核球增多,故名「传染性单核球增多症」。

「爱丽丝梦游仙境症候群」会产生错觉,但不会有幻觉

EB病毒感染后, 要注意有无产生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其中有一种少见、但很有名的「爱丽丝梦游仙境症候群」 ,即是病毒影响脑部,造成了「视错觉」,看到的物体会扭曲变形,周遭的东西可能都变成巨人国或小人国,发病的小孩会胡言乱语,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里的小女孩一样,仿佛闯进了异想世界,家长甚至会怀疑小孩是否是「中邪」。

EB病毒与癌症

感染EB病毒过后,病毒会潜伏在鼻咽部的上皮,或是经由B淋巴球潜伏在淋巴组织中,加上许多的环境因子如饮食或本身基因的缺陷,引起癌症。最为人熟知的包括: 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胃癌、淋巴增生相关的肿瘤。当然大家不需要恐慌,因为即使发生率最高的鼻咽癌也只有10万分之8,但是95%以上的成年人都感染过EB病毒。所以「感染EB病毒≠鼻咽癌」!

EB病毒与脾脏破裂

感染EB病毒后,我们通常会跟病人说接下来的一个月要避免会碰撞腹部的激烈运动,如仰卧起坐、打篮球、踢足球或抬重物与重训,因为EB病毒感染后会造成脾脏肿大,碰撞后可能会造成破裂而内出血。

目前治疗上并无特效药,以症状治疗为主 ,如果有出现呼吸窘迫或其他并发症,则会考虑以类固醇治疗。

很多家长在知道小朋友感染EB病毒之后,问小白医师如何预防?小白医师的回答是「防不胜防」,因为 大部分的感染来源是父母的口水,要父母亲要不亲吻自己的小孩是不可能的,但是可以做的是公筷母匙、避免用嘴喂食小孩

近几年B型肝炎疫苗与子宫颈癌疫苗改变了感染引起的癌症生态,目前EB病毒的疫苗仍在研发中,希望未来有安全的EB病毒疫苗!

本文章转载自《守护儿童急诊的小白医师 - Dr.王圣儒》粉丝专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