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老师告诉你,小学数学学得好,关键是做好这三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7
【1】

我家大儿子明年就要上小学了,一想到即将开始陪娃写作业,我就莫名地开始焦虑,生怕自己这暴脾气搂不住,弄得母子感情破裂怎么办?

尤其是儿子的数学学习,从幼儿园老师投诉他写数字“8”,非要画两个“0”的表现来看,我真的是很难淡定呀!

上个周末跟闺蜜约饭,她特意带来一位做小学数学老师的朋友陈老师,说要帮我号号脉,告诉我学好小学数学的最重要的方法。

于是,我跟闺蜜一顿饭时间都在认真倾听陈老师的分析,还特意做好笔记,就是为了给儿子将来的小学数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以下内容都是经过整理陈老师的话而来,为了方便叙述,接下来的内容以第一人称来写:

大家好,我是陈老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从事一线数学教学十多年,从大量的工作实践中,我发现数学成绩好的孩子都有一些共同的特质。

比如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再比如做题目细心认真等,那么综合起来概括,想要学好小学数学,必须要具备以下三点。

【2】

严谨的学习态度。

大家知道作为数学老师,最不喜欢的是哪一类型的学生吗?不是数学成绩差的学生,而是自认为很聪明,却不认真学的学生!

我刚工作的那一年教三年级,班里有个叫王威的男生,活泼好动,回答问题特别积极,经常把手举得高高的,生怕我看不到他。

但是让我疑惑的是,每一次课堂作业总有错误,更离谱的是,单元测试分数最多85分左右,至于期中和期末这样的大考试,更是从来没有超过90分。

我跟王威的妈妈交流过,王威妈妈说:“我儿子很聪明,三岁不到就能口算20以内加减法了,就是平时有点儿马虎,成绩才总不拔尖。”

这就是症结所在,王威的脑袋的确很聪明,学什么都比别人快,但是学习态度不严谨不认真,导致成绩一直上不去。

很多父母都被孩子聪明的表象迷惑了,认为只要孩子足够聪明,哪怕暂时成绩上不来也不要紧,殊不知培养孩子严谨的学习态度有多重要!

严谨是什么意思?就是严肃谨慎。 具体到数学学习中,必须要做到严肃对待每一个公式和法则,认真写好每一道计算题和应用题。

首先,牢固掌握数学基础知识。

王威之所以看上去很聪明,而分数始终不高的原因,就是他没有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很多公式和法则都是囫囵吞枣,没有牢固掌握。

比如单位换算的学习内容,长度单位换算公式有: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重量单位换算公式有:1吨=1000千克1千克= 1000克

有些孩子看到这些“千米”、“米”、“吨”、“千克”等单位时,完全处于蒙圈状态,只是死记硬背上公式内容。

一旦题目稍微有点儿变化,他们就不知道怎么办了,比如1米=()毫米,如果他记不住“ 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这个公式,就很有可能写错了。

在学习每一个新的公式和法则的时候,老师都会反复强调如何记忆和理解,父母也要协助老师多检查孩子这些基础知识是否熟练掌握。

父母可以先让孩子说公式,然后出题目考公式,题型灵活一些,才能知道孩子是真的掌握要领,而不是只是背公式套公式。

其次,细心做对每一道计算题。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最重要的部分,一年级的100以内加减法,二年级的乘法和除法计算,三年级的混合运算等,每一个年级都有计算的学习内容。

计算题难吗?所有学生都会说不难;计算题拿满分难吗?所有学生都会说难,甚至不少学生从来没有在计算题上拿过满分。

虽然老师三令五申强调计算的重要性,但是真的没有太多时间顾及到每一个孩子,需要父母针对孩子的计算能力进行强化训练。

父母可以给孩子准备跟书本配套的“计算能手”等练习册,每天做一页,周末再巩固复习,长期坚持必然可以提升孩子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第三,耐心分析每一道应用题。

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重中之重,我遇到一些学生,应用题的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就不懂应用题要解决什么问题,更是无从下笔解答应用题。

我在课堂上分析应用题的时候,会让学生先把已知条件找出来,再把要解决的问题找出来,最后再把已知条件和未知问题结合起来寻找联结点。

如果你发现孩子无法找到联结点的时候,就需要强化训练了,从最简单的列出已知条件来练习,而不是操之过急地训斥孩子。

父母要帮助孩子巩固练习,而不是直接告诉孩子答案,这样做是在助长孩子偷懒,并且会让孩子养成上课不认真听讲的坏习惯。

【3】

科学的学习方法。

小学数学的学习看似简单,其实想要学得好,不仅要有严谨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因为死记硬背完全不管用的。

这个学期我就遇到一个特别勤奋的女生,她能把所有的公式和法则背得滚瓜烂熟,但是成绩却一直在70多分晃荡。

我分析她每一次的作业和试卷,发现跟书中例题一样的题目,她都能做对,但是只要稍微变换一下形式,她就不知道跟着变换公式了。

这样的学生最缺乏的是科学的学习方法,从我多年的教学实践来总结,一套完备的数学学习方法应该包括以下两点:

第一是课前预习记录疑点, 课堂听讲记录重点,课后复习记录难点。

很多父母习惯在孩子上学前叮嘱一句:“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老师讲课啊!”这句话没有错,但是会让孩子以为,只有课堂是重要的。

其实课前、课堂和课后同等重要,但是很多父母却忽略了孩子课前预习工作和课后复习工作,导致孩子的知识体系是散乱无章的。

建议父母督促孩子做好每一章节内容的预习和复习工作,可以给孩子准备一本数学学习笔记,具体记录的内容有:

预习的时候划出不懂的地方,写在笔记本上,提醒自己上课的时候要重点听老师讲解;

上课的时候认真记录老师讲的重点内容,比如公式和定理法则等,可以红线加粗表示;

复习的时候对照笔记写下难点,如果还是不懂,可以求助老师或者父母,一定不能轻易放过,不然这个难点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相关内容学习的“拦路虎”。

预习和复习的时间,可以定在每天晚上完成作业后,睡觉前还可以把当天的学习内容在大脑里“过电影”,有助于把新的知识纳入数学学习体系中。

第二是学会举一反三,把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知识体系。

数学学习是一环紧扣一环的,一个新的知识点总是承接一个旧的知识点展开的,比如苏教版三年级“从三个方向观察用小正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形状”的学习内容。

就是以一年级的“认识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学习内容为基础的,如果孩子对正方体的知识没有熟练掌握,那么就不可能把观察立体图形的内容学好。

我们在学习新的内容时,都会先跟学生复习之前的相关内容,这就是在帮助孩子建立知识体系,这个过程非常重要。

父母可以在孩子每一章内容学完之后,帮助孩子梳理思维导图,把内容纳入到整个知识结构中,这样做孩子才会对新旧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还有一个举一反三的工作,我在课堂上都会把例题和练习结合起来讲,告诉学生同一个题目,还可以提出哪些问题来。

父母也可以多强化一下孩子举一反三能力的训练,比如把题干和问题互换,让孩子来解答,是非常实用的训练方法。

【4】

积极的学习状态。

在具备了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之后,是不是意味着学生一定能学好数学考到高分呢?那也未必哦。

我同事曾教过一个学生叫李想,却是一个非常没有“理想”的孩子,成绩忽高忽低,认真起来可以连续考满分,不认真的时候只能刚考到及格的分数。

要说聪明肯定是聪明的,那为什么李想的成绩总是不理想呢?其实他缺少的是积极的学习态度,没有明确学习数学的积极状态。

想要让孩子具备积极的学习状态,父母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锻炼孩子。

第一是不畏难。

畏难情绪其实是每个人的本能,孩子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在学习新的章节内容的时候,部分孩子会出现本能的抗拒情绪。

我在课堂上会从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新的学习内容,比如四年级的“升和毫升”这一章,我会带几个大小不一的瓶子进入课堂。

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每一个瓶子的容量是不一样的,然后再引出“升和毫升”的概念,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减少孩子的畏难情绪。

父母在发现孩子对某个章节内容有畏难情绪的时候,一定要多跟老师沟通,老师会协助父母引发孩子的学习热情,才能让孩子更有信心学好这个部分内容。

需要父母注意的时候,一定不要打击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是在孩子已经畏难的情况下,要以鼓励为主,帮孩子建立自信心。

第二是不怕烦。

数学其实是一门枯燥又麻烦的学科,尤其是计算的部分,从个位数加减法到三位数、四位数的加减法,从乘法口诀到四位数除以两位数等。

学习的难度不仅越来越大,学习的繁琐程度更是逐渐加深,一个计算题写错一个数字结果就错了,所有的努力都会前功尽弃。

尤其是对于有些耐心不足的孩子来说,更是不愿意一步一步地认真写计算题,而越是错得多,越是嫌数学学习太麻烦。

父母在发现孩子对数学学习的态度比较敷衍浮躁的时候,需要更多一点耐心,带着孩子一起做习题,帮助孩子巩固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错的多的地方,可以多做一些类似题目,但是不要批评指责孩子,因为越是批评孩子越是不愿意学,不要弄到孩子彻底放弃数学的学习。

【5】

小学数学的学习是孩子学习生涯的开始和基础,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离不开数学这一门基础学科,可以说数学学不好,孩子将来考上好大学的可能性非常渺茫。

父母一定要重视孩子数学的学习,尤其是注重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建立积极的学习状态,才能让孩子的数学学习更加轻松。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