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只顾自己享乐,说什么儿孙自有儿孙福,你怎么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3
说这话的人,一是自己没本事挣钱,二是懒,三呢也是为自己开脱。儿孙是有儿孙福,但这个福是在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基础上的福。当然,也有的是老子没本事挣不到钱,儿子孙子创业挣下的,这样的人家大部分是农村的老人。

我本人很反感这样的父母,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人。在孩子的成长路上,父母可以起很大的作用。

说一个老家真实的事例。老家有一对50后夫妻,他们都是残疾人。男的瞎了一只眼睛,女的断了一个手臂。幸好男的是小学校长,女的在小学开小卖部。他们育有一双儿女,姐姐75年的,弟弟77年的。他们小学时在自己父亲学校读书,母亲对他们管教很严。严到什么程度呢,就是她母亲说一不二,没有照章执行就会被鞭打。据说有一次弟弟在做完作业后私自下河游泳,结果回来后被妈妈吊在梯子上用皮带抽。姐姐初中毕业后听从母亲意见考上武穴师范,临近毕业时她母亲去学校活动帮她搞到一个保送指标,直接去了华中师范大学读本科。四年本科毕业后又在母亲活动下去了北京某武警学校读研,研究生毕业后顺利去了武汉某高校当老师,如今都是教授了。虽然说她本人也是勤奋好学的,但是没有她妈妈的一路护航她现在可能也只是小学老师。

再说弟弟,弟弟当年初中毕业考黄高差了2分,上我们县一中是学校热烈欢迎的。但是他妈妈竟然跑去黄高找关系,据说花了好几千元才得以进黄高上学。整个高中期间,除了寒暑假弟弟很少回来,一般都是他妈妈去学校看他。弟弟高中毕业考上了南开大学,本科毕业后又考上了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也算是圆了他妈妈要他上清华大学的梦。硕士毕业后去了南京工作,如今据说身家千万自家开有公司。

一对残疾人培养出这么优秀的儿女,周边的人很是羡慕。很多人上他家求教经验,也因此他们接受小孩在她家上培优。说是培优,其实就是放学后统一去他家做作业。奇怪的是在家再调皮捣蛋的孩子到了她那里都很乖巧,她的培优班从原来的每天放学后延伸到星期六日甚至寒暑假。

2000年前后她的培优班就办得名声在外,如今他们都是快70岁了,也不知是否培优班还在。但是他们的晚年生活肯定是很安逸的,因为早在十几年前,他们县城买了临街地皮盖了三间四层楼房。据说老家的房子也拆迁赔了地皮和房款。

你们能说她和孩子们的成功不是她的功劳吗?

生活不只是努力上进这一种状态
探讨这个问题要反过来思考,父母一心只扑在孩子身上,一下班就督促孩子学习,一起床就督促孩子学习,一到周末就督促孩子学习。作为孩子你会怎么想。

其实 社会 上很多悲剧,往往不是父母管得松,反而是父母要求太高,导致孩子压力太大。

就像上面说的,古代孟母三迁,但又有几个孩子能超越孟子呢。每个孩子不一样,好吗!

在一些人看来,那些守着一份不起眼的工作,是不快乐的。那些风里来,雨里去的人是不快乐的。

其实还真不一定。他们干完活,几个老乡在一起喝点。或者回家陪老婆孩子,顺便刷刷抖音。你觉得他们不快乐?

在农村,几个老太太悠闲聊着天,到了中午各自回家吃饭。你觉得这种生活没意义?

本来工作就很累了,回家 娱乐 一下并没有错。一味工作,一味上进。反而会让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生活中除了学习,除了工作,还有什么呢?

还有一个观点要纠正一下,文学,哲学,艺术,本质上就是一种 娱乐 方式。对你赚钱的帮助不会很大。

从这一方面来说,爸妈在你学习的时候,自己享乐并没有错 。你的任务是学习,他们的任务是工作,这不矛盾。

所以你肯不肯学习,用不用心学习,在你,而不在你爸妈。儿孙自有儿孙福可以理解为,你的人生要靠你去争取,别人替代不了。

做事情要有个限度
但做事情都要有个度,超过了就不好了。比如孩子明明在学习,自己饿了,非叫孩子替你去买东西。比如明知道孩子学习要安静,你还叫人来家聚会。比如孩子想买课外书,你却不给,转头就给自己买了套化妆品。

这样的父母,就是自私,把儿孙自有儿孙福挂在嘴边就是借口。

你下班了,想 娱乐 一下没关系,也没有错。但前提是不要去打扰别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