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坦尚俭文言文答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0

1. 裴坦尚俭文言文翻译

翻译:

杨收和段文昌都因为特别出类拔萃而做了宰相,他们两人都喜欢奢侈生活。杨收的女儿嫁给了裴坦的大儿子,陪嫁的财物非常丰厚,日常用具大多是金银做成的。而裴坦提倡节俭,知道了很不高兴。

一天,裴坦和妻子儿女一起吃饭,桌子上有用碟子装着水果,裴坦很高兴。但是当他看到碟子里面有犀角做的装饰时,非常生气,立即将茶桌推倒,拂袖而去。一边走一边说:“这是在败坏我的家风啊?”后来,杨收果然因为收受贿赂,竟至不得善终。太应该了!

《裴坦尚俭》原文:

杨收、段文昌皆以孤进贵为宰相,率爱奢侈。杨收女适裴坦长子,资装丰厚,什器多用金银。而坦尚俭,闻之不乐。

一日,与其妻及儿女宴饮,台上用碟盛果实,坦欣然,既视其器内,有以犀为饰者,坦盛怒,遽推倒茶台,拂袖而出。乃曰:“破我家也。”他日,收果以纳赂,竟至不令。宜哉!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本篇文章出自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九。《北梦琐言》,是中国古代笔记小说集,宋代孙光宪撰,原帙三十卷,今本仅存二十卷。

《北梦琐言》记载唐武宗迄五代十国的史事,包含诸多文人、士大夫言行与政治史实,为研究晚唐五代史提供了可贵材料。前16卷记唐,后4卷记五代,可补正史之不足。

《太平广记》多摘录此书,引文达247条,《旧五代史》援引33条,彭元瑞《五代史注》援引137条。《资治通鉴》亦多次引用此书,如皮日休之事。

2. 王羲之坦腹东床阅读文言文答案

原文:“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

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3. 斐垍,字弘中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翻译供参考:

裴垍,字弘中,河东闻喜人.裴垍二十岁时考中进士科.贞元年间,制举贤良极谏,对策得第一,因此任为美原县尉.任职期满后,藩镇幕府交相徵召他,他全都未去就任.正式任命为监察御史,改任殿中侍御史、尚书礼部考功二员外郎.当时吏部侍郎郑殉瑜请裴垍主持考核词判,裴垍坚守正道不受请托,考核时都力求取有真才实学者.元和初年,召入翰林院任学士,又改任考功郎中、知制诰,不久升任中书舍人.李吉甫从翰林承旨正式任命为干章事,韶命将要下发的那天晚上,他感动得流下眼泪,对裴垍说:“李吉甫从尚书郎流放到远方,十多年才得以回来,立刻就被召入到禁署任职,现在刚满一年,后来选进的人物,很少接触认识.宰相的职责,就应选任贤良优秀者,现在我却茫然不知可否.卿长於鉴别,现在的杰出人才,为我说说.”裴垍取笔列出姓名,共列三十多人;几个月之内,大都被选用,当时人们纷纷称赞李吉甫知人善任.元和三年,皇帝诏命考试贤良科,当时有个叫皇甫湜的应对策问,言词激烈率直,牛僧孺、李宗闵也极力指斥时政.主考官杨於陵、韦贯之将三人的对策都升为上等,裴垍在中间覆审,没有提出异议.但被贵幸之人在皇上面前哭诉以后,又请皇上处罚,宪宗不得已,命杨於陵、韦贯之出京外任,罢免裴垍翰林学士,改任户部侍郎.但宪宗知道裴垍秉性正直,更加信任他.这年秋天,李吉甫出外镇守淮南,於是皇上任命裴垍接替他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第二年,加任集贤院大学士、监修国史.起初,裴垍任翰林承旨,当时宪宗刚刚平定吴、蜀,励精图治,机要事务,全部交付裴垍处置,裴垍小心恭敬谨慎从事,非常符合皇上旨意.等到任宰相以后,恳请甄别善恶,杜绝侥幸,统一法纪,考核吏治.都被皇上欣然采纳.吐突承璀在宪宗为太子时就随侍左右,受到的恩遇无人可比.吐突承璀打算藉此关系有所进言.宪宗畏惧裴垍,告诫他不要再说,在宫中常称裴垍的官名而不直呼姓名.杨於陵任岭南节度使,舆监军许遂振不和,许遂振诬告杨於陵,宪宗下诏将他改授闲散官职,裴垍说:“因许遂振的缘故惩罚一方藩臣,是不可以的.”请任他为吏部侍郎.严绶在太原,政事完全由监军李辅光处理,严绶终日无所事事而已,裴垍详细奏明此事,请求任用李鄘替代他.

裴垍虽然年少,迅速跃居相位,而器度却严峻庄重,有法度,即使大官前辈,前来见他都不敢用私事求他.谏官谈论时政得失,旧例,掌权的多不喜欢提升他们的官职.裴垍在中书省时,独孤郁、李正辞、严休复从拾遣改任补阙,他们朝见谢恩的时候,裴垍在廷上对他们说:“独孤郁与李二补阙,进言不倦,今天的升转,可以称得上是无愧於朝廷的酬劳.严补阙的业绩,与他们有所不同,前日拟定进级时,不能说没有迟疑.”严休复惶恐惭愧退下.裴垍在翰林院,推荐李绛、崔群一同掌管机密决策,等到位居宰相,又任用韦贯之、裴度主管制诰,升任李夷简为御史中丞,以后几人相继入朝为相,都很有声望建树.其余的量材授予官职,都很得人心,选拔任用官员恰如其分,这一点在他前后无人可比,人们都没有说不合适的.

4. 【爱因斯坦的故事阅读答案】

(1)形容名声非常显著.(赫赫有名) (2)形容人的态度温和,举止文雅.(温文尔雅)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反义词.分散——( 集中 ) 直率——(婉转 ) 熟悉——(陌生 )3、用“因为……所以……”的句式,改写文中最后一句句子.因为爱因斯坦把思想全都集中在科学研究和探索上了.所以他在学习和工作上有惊人的记忆力,可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4、第七自然段主要写:爱因斯坦是怎样迷路的.或者 爱因斯坦 边走边思考问题忘记了回家的路 5、短文最后自然段写到爱因斯坦“在生活上的记忆力却这么差”具体指的是什么?连自己的家都找不到了.6、你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或体会?请写在下面.我要向爱因斯坦一样在学习上专心致志 .。

5. 《萨布素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萨布素,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四世祖充顺巴本,以勇力闻,世为岳克通鄂城长。

太祖时,其后人哈木都率所部来归,屯吉林,遂家焉。萨布素初仕为宁古塔将军笔帖式,圣祖遣武默讷等瞻礼长白山,至吉林,欲得识路者导引,宁古塔将军巴海令萨布素率兵二百,携三月粮以从,成礼而还,授萨布素宁古塔副都统。

二十一年,罗刹侵额尔古纳,据雅克萨,诏率兵偕郎坦勘视雅克萨城形势,命建木城于黑龙江、呼玛尔两地,遽以巴海与萨布素统宁古塔兵千五百人往驻,造船备炮。萨布素疏言:“两城距雅克萨尚远,若驻兵两处,势必道阻。

罗刹倘水陆运粮,增兵救援,更难为计。 宜乘其积贮未备,速行征剿。

俟造船毕,即直薄城下。”疏下王大臣议,如所请,上不许。

寻以罗刹弃城而去,乃命巴海回守吉林,以萨布素偕宁古塔副都统瓦礼祜率兵驻额苏哩。额苏哩在黑龙江、呼玛尔之间,为进攻雅克萨要地,有田陇旧迹,萨布素因移达呼尔防兵五百人赴其地耕种,并请调宁古塔兵三千更番戍守。

上念兵丁更戍劳苦,命在卜奎建城,擢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既至,乃招抚罗刹降人,授以官职,更令转相招抚。

二十四年,罗刹复踞雅克萨,上以朋春等统兵克雅克萨城,命萨布素移驻墨尔根,建城防御。又命郎坦、班达尔沙会师,抵雅克萨。

荷兰贡使以书谕俄罗斯察罕汗①,乃请遣使画界,然亟先释雅克萨围。 上允之,命撤围。

其后,俄罗斯使臣费耀多罗至尼布楚,命内大臣索额图、佟国纲等往会,寻议以大兴安岭及格尔必齐河为界,毁雅克萨城,徙其人去。三十五年,上亲征噶尔丹,命大将军费扬古自归化城出西路,萨布素督盛京、宁古塔、科尔沁兵,扼其东路,自次克鲁伦河。

噶尔丹西窜,为费扬古所败,诏分萨布素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次年,召至京师,旋命回任。

奏请于墨尔根两翼立学,设助教,教习书义,是为黑龙江建学之始。三十九年,卒。

乾隆间,敕修盛京通志,列名宦,且称萨布素谙练明敏,得军民心,其平罗刹及黑龙江兴学,有文武干济才。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六十七》注:①察罕汗:即沙皇。

4。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遣武默讷等瞻礼长白山 礼:礼拜、膜拜B.遽以巴海与萨布素统宁古塔兵千五百人往驻 遽:急剧、急忙C.俟造船毕,即直薄城下 俟:等到D.自次克鲁伦河 次:次第、顺序 5。

以下各组句子中,能够体现萨布素“有文武干济才”的一组是( )(3分)①携三月粮以从,成礼而还 ②宜乘其积贮未备,速行征剿③招抚罗刹降人,授以官职 ④毁雅克萨城,徙其人去 ⑤所部兵五百人隶费扬古军 ⑥奏请于墨尔根两翼立学A.②③⑥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④⑥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萨布素出身行伍世家,其四世祖充顺巴本以勇猛和气力而闻名,世代为岳克通鄂城长。

萨布素初登仕途,即为宁古塔将军笔帖式,后又多次立功,不断得到升迁。 B.萨布素恪尽职守,多次上疏陈述边关战略及开荒屯田部署,均因朝中君臣反对而未被允可。

但他没有因此获罪,反而被委以重任,甚至被钦定为黑龙江将军。 C.在平定噶尔丹叛乱的战役中,康熙帝御驾亲征,萨布素奉命担任东路总指挥,结果噶尔丹向西逃窜,被西路总指挥费扬古击败。

D.萨布素治军有方,深得人心。 任黑龙江将军期间修城筑镇,招抚罗刹兵,并建学兴教,为巩固东北边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两城距雅克萨尚远,若驻兵两处,势必道阻。

罗刹倘水陆运粮,增兵救援,更难为计。 (5分)(2)荷兰贡使以书谕俄罗斯察罕汗,乃请遣使画界,然亟先释雅克萨围。

(5分)。

6. 王羲之“坦腹东床”阅读文言文的答案是什么

答案是:“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

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1、原文:“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

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2、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3、坦腹东床简介:旧作女婿的美称。

7. 《“卢坦字保衡”阅读答案及翻译》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

卢坦字保衡,河南洛阳人。仕为河南尉,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召坦立堂下,曰:“某家子与恶人游,破产,盍察之?”坦曰:“凡居官廉,虽大臣无厚畜,其能积财者,必剥下以致之。

如子孙善守,是天富不道之家,不若恣其不道,以归于人。”黄裳惊其言,自是遇加厚。

李复为郑滑节度使,表为判官。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

有善笛者,大将等悦之,诣复请为重职,复问坦,坦笑曰:“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诸将闻而惭,遽出就坦谢。

复卒,乃以复丧归东都,为寿安令。河南赋限已穷,县人诉机织未就,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坦谕县人弟①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由是知名。

累迁刑部郎中,兼侍御史知杂事。 赤县尉为台所审,京兆尹密救,帝遣中人就释之。

坦白中丞请中覆,中人走以闻,帝曰:“吾固宜先命有司。”遂下诏,乃释。

数月迁中丞。初,诸道长吏罢还者,取本道钱为进奉,帝因赦令一切禁止,而山南节度使柳晟、浙西观察使阎济美格诏输献,坦劾奏,晟、济美白衣待罪。

帝谕坦曰:“二人所献皆家财,朕已许原,不可失信。”坦曰:“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帝曰:“朕既受之,奈何?”坦曰:“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帝纳之。

《后汉书﹒卢坦传》①弟:只,只管。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盍察之 盍:通“盖”,大概B.不若恣其不道 恣:放纵C.大将久在军,积劳累迁,乃及尊职 乃:才D.坦诣府中请申十日,不听 诣:到,到……去5.以下六句话能直接表现卢坦敢于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分)①奈何自薄,欲与吹笛少年同列邪? ②吾固宜先命有司。

③出归有司,以明陛下之德。 ④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⑤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 ⑥监军薛盈珍数干政,坦每据理拒之A。

①②④ B。 ①③⑤ C。

①⑤⑥ 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监军薛盈珍干预政事,卢坦据理拒绝。大将向李复请求让一位擅长吹笛子的人担任重要官职,并问卢坦怎么办,卢坦说这样做是不合理的,大将听到他的话后很惭愧。

B。赤县县尉被官署审查,皇帝派宦官去释放县尉,卢坦提出审察核实手续,皇帝后来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令。

C。皇帝认为官员进献家财就应宽恕他们,不能失信,卢坦劝谏皇帝不能因小信用而忽视大信用。

D。 卢坦任河南县尉,当时的河南尹杜黄裳让他调查某家因儿子与恶人交往而破产的事,卢坦认为当官应廉洁,积聚大量钱财的官一定是搜刮下民而得到钱财,这样的家破产,钱财归于百姓,倒是好事。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坦谕县人弟输,勿顾限,违之不过罚令俸尔。 译文:(2)所以布大信者,赦令也。

今二臣违诏,陛下奈何以小信失大信乎!译文:参考答案:4。A。

(何不)5。B6。

A。(不是大将问怎么办,而是李复问) (以上每题3分)7。

(1)卢坦告诉县里百姓只管缴纳织品,不要考虑期限,违背期限不过是罚县令俸禄而已。注意:谕(告诉)、顾(顾及、考虑)、输(缴纳)三字的考察。

(5分)(2)用来公布大信用的是赦令。现在这两个大臣违反诏令,陛下怎么能因小信用失去大信用呢! 注意:所以(用来……的)、布(公布)、以(因)、信(信用)四字的落实。

(5分)附文言文译文:卢坦字保衡,是河南洛阳人。 做官当河南县尉。

当时杜黄裳为河南尹(尹,长官),叫来卢坦站在堂下,说:“某家儿子与恶人交往,丧失了全部财产,你怎么不调查此事呢?”卢坦说:“凡是当官廉洁,即使高官也没有丰厚的积蓄,那些能积聚钱财的一定搜刮下民来得到钱财。如果他们的子孙善于守住钱财,这是上天使不道义的家富足,不如放纵他们的子孙做不道义的事,把钱财归还给人民。

”杜黄裳对他的话感到惊奇,从此对待他更加优厚。李复任郑滑节度使,上奏章推荐卢坦做判官(判官,地方长官的属官)。

监军(朝廷所派监督军队的官)薛盈珍多次干预政事,卢坦每次据理拒绝他。有个擅长吹笛的人,大将等人喜欢他,大将等人到李复那里请求让他担任重要官职,李复问卢坦怎么办,卢坦笑着说:“大将长久在军队中,积累功劳多次升迁,才到尊高官职,怎么能自己轻视自己,想要和吹笛子少年一同任官呢?”各位将领听到这话很惭愧,急忙出来到卢坦面前道歉。

李复去世,卢坦因为跟随办李复的丧事回东都(洛阳),后来任寿字县令。河南郡征收赋税期限已到,县里百姓诉说机上丝绸织品没织完,卢坦到郡府中请求延期十天,郡府不批准。

卢坦告诉县里百姓只管缴纳织品,不要考虑期限,违背期限不过是罚县令俸禄而已。因此卢坦知名。

卢坦多次升官任刑部郎中,兼任侍御史主管多种事务。赤县(县治设在京师内的移赤县,此指长安、万年县)县尉被朝廷官署审查,京兆尹秘密救他,皇帝派宦官去释放这个县尉。

卢坦告诉中丞(御史中丞)请求审察核实手续,宦官跑回来告知皇帝,皇帝说:“我本来应该先命令主管官员。 ”皇帝于是下诏令,才释放这个县尉。

过了几个月,卢坦提升为丞。

8. 陶回丹杨人也,文言文答案

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原文】

陶回,丹杨人也。祖基,吴交州刺史。父抗,太子中庶子。回辟司空府中军、主簿,并不就。大将军王敦命为参军,转州别驾。敦死,司徒王导引为从事中郎,迁司马。苏峻之役,回与孔坦言于导,请早出兵守江口,语在坦传。峻将至,回复谓亮曰:“峻知石头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小丹杨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亮不从。峻果由小丹杨经秣陵,迷失道,逢郡人,执以为乡导。时峻夜行,甚无部分。亮闻之,深悔不从回等之言。寻王师败绩,回还本县,收合义军,得千馀人,并为步军。与陶侃、温峤等并力攻峻,又别破韩晃,以功封康乐伯。

时大贼新平,纲维弛废,司徒王导以回有器干,擢补北军中候,俄转中护军。久之,迁征虏将军、吴兴太守。时人饥谷贵,三吴尤甚。诏欲听相鬻卖,以拯一时之急。回上疏曰:“当今天下不普荒俭,唯独东土谷价偏贵,便相鬻卖,声必远流,北贼闻之,将窥疆场。如愚臣意,不如开仓廪以振之。”乃不待报,辄便开仓,及割府郡军资数万斛米以救乏绝,由是一境获全。既而下诏,并敕会稽、吴郡依回振恤,二郡赖之。在郡四年,征拜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如故。

回性雅正,不惮强御。丹杨尹桓景佞事王导,甚为导所昵。回常慷慨谓景非正人,不宜亲狎。会荧惑守南斗经旬,导语回曰:“南斗,扬州分,而荧惑守之,吾当逊位以厌此谪。”回答曰:“公以明德作相,辅弼圣主,当亲忠贞,远邪佞,而与桓景造膝,荧惑何由退舍。”导深愧之咸和二年,以疾辞职,帝不许。徙护军将军,常侍、领军如故,未拜,卒,年五十一。谥曰威。

四子:汪、陋、隐、无忌。汪嗣爵,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陋冠军将军,隐少府,无忌光禄勋,兄弟咸有干用。(《晋书·卷七十八·列传第四十八·陶回传》)

【译文】

陶回,是丹杨郡人。他的祖父陶基,是吴国的交州刺史。他的父亲陶抗,官至太子中庶子。陶回被征召为司空府中军、主簿,都未去就职。大将军王敦任命他为参军,转任州别驾。王敦死后,司徒王导提拔他为从事中郎,升任司马。苏峻之役发生后,陶回与孔坦对导进言,请求及早出兵据守江口,这些话都被记载在《孔坦传》里。苏峻快攻到的时候,陶回又对庾亮说:“苏峻知道石头城有重兵把守,不敢直接来,一定向小丹杨进发从南路步行来,应当(在那里)伏兵拦截他,(这就)可以一战生擒他。”庾亮没有听从他的建议。苏峻果然从小丹杨经过秣陵进军,(但是)迷了路,遇到郡里的人,抓住他让他做向导。当时苏峻在夜里行军,他所处的位置很不明了。庾亮听说了此事,很后悔没听从陶回等人的建议。不久朝廷部队打败,(不得不)回到本县,收拾集合义军,只剩下一千多人,全是步军。(后来,陶回)与陶侃、温峤等人合力攻打苏峻,又单军打败了韩晃,因功被封为康乐伯。

当时叛贼刚被平定平,国家纲纪弛废,司徒王导因为陶回有才干,提拔他补任北军中候,不久转任中护军。过了很久,升任征虏将军、吴兴太守。当时因收成不好粮食很贵,三吴尤其厉害。皇帝诏令想听任百姓互相买卖,来救一时之急。陶回上疏说:“当今天下不全国到处都歉收,唯有东部粮价偏贵,这样就(允许百姓)互相买卖,这种传闻必定传播得很广,北方贼人听说了,就会窥侍边疆。按愚臣的意见,不如打开粮仓来救济粮食歉收地区的百姓。”于是不等答复,(他)就打开粮仓,并且拨出府郡的军粮数万斛米来救济那些缺粮户,因此全境百姓获得保全。不久朝廷下诏,一起敕令会稽、吴郡按照陶回的办法赈济百姓,这两郡也赖此(得以度过饥荒)。(陶回)在职四年,被征召征授任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征虏将军仍然保留。

陶回本性端正,不怕强权。丹杨尹桓景谄事王导,很为王导所喜欢。陶回常常情绪激昂地说桓景不是好人,不宜亲近。适逢荧惑星(即火星)守着南斗(斗宿)很久,王导对陶回说:“南斗星,是扬州的分野,而荧惑星守着它,我应当让位来对应这一天谴之兆。”陶回回答说:“您凭借高尚的德行作宰相,辅弼圣主,应当亲近忠贞之士,远离奸佞小人,而您与桓景促膝过从,荧惑星怎么能退去呢!”王导觉得很是愧对他。咸和二年(327),因病辞职,皇帝没答应。转任护军将军,常侍和领军仍然保留,没有就任,去世,享年51岁。谥号是威。

他有四个儿子:长子陶汪、次子陶陋、三子陶隐、四子陶无忌。长子陶汪继承了他的爵位,位至辅国将军、宣城内史,次子陶陋官至冠军将军,三子陶隐官至少府,四子陶无忌官至光禄勋,兄弟四人都很有才干,很受重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