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人不是神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6

亲告诉你:医生是“人"不是"神",关爱 健康 ,注重生命!

世界卫生组织称,个人的 健康 和寿命15%决定于遗传,10%决定于 社会 因素,8%决定于医疗条件,7%决定于气候影响,60%决定于自己的饮食与生活习惯。

不要把 健康 全交给医生:卫生部部长陈竺关于营养治疗对解决慢性病作用的文章指出:西医对待疾病,在于对症状的控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卫生部部长陈竺关于营养治疗对解决慢性病作用的文章指出:西医对待疾病,在于对症状的控制,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得了高血压用降压药,得了高血糖用降糖药,这样是绝对根治不了疾病的;中医对待疾病,在于调理疾病;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会长钟南山接受采访时,说: 西医重在控制,中医重在调理, 养生 重在预防!这个理必须懂!

当代著名伤寒论大家郝万山 认为,"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只不过是在人患重病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适当减轻痛苦,延长一定时间的生命,真的病入五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很多人把 健康 交给医生,不注重 养生 保健,实在是一个误区”

“药到病除”、“起死回生”,是很多人对医院、对医生的期待。然而对于这些期待,医生们有话说。

一、“医学是万能的”,无形地抬高患者及公众的期望值

医学本身就是那么有限的,世界上有那么 多治不好查不出 的病,不管是谁得了,结果都一样。历代 皇帝及将相与普通人 一样。医学的有限性,普通人不知道,医生很清楚。“一个疾病到医生面前,是已经成形的了,不管是颈动脉斑块还是心梗,它已经对患者身体造成改变和伤害了。医生只能解决患者的症状,就心脑血管疾病来说就是现代医学医院也只能把剥出斑块、疏通梗塞的心血管,但他不能把患者的身体重塑一遍。修复的比原来一样。现在很多情况是无形地 抬高患者及公众的期望值,甚至创造了‘医学是万能的 ’、‘只要进了医院就进了 保险箱 ’的 虚幻认知 。这种文化严重违背了医学的本义,这种医学‘造神运动’非但没有给医学插上一双 向上翱翔的翅膀 ,反而为这双翅膀带上沉重的枷锁,这幅枷锁就是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由于患者不了解疾病本质,常常误解或不理解医生,时导致医患关系恶化, 中国医疗自媒体联盟发起人施琳玲2016年4月29日接受 健康 时报采访时对此充满担忧。

广大受疾病折磨人们,你必须明白正视这是一种违背医学本质的现象,请你把医生从神坛上请下来,才能让广大患者及家属真正有勇气有空间与死神和疾病一搏。医患一家,战胜病魔,才是医患基本原意。

二. 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很多疾病可以治疗好转或痊愈,有些疾病治疗毫无意义。很多患者及家属常常说,“大夫大夫!我们相信你!你一定能治好”,不管医生怎样解释,他也不理解根源,很多疾病只是 百分之几好转或痊愈 ,请你理解医生好意解释, 希望你与医生共同战胜疾病不妨一试!”但是有些疾病不是想试就能试的,如已经肺转移的胰腺癌手术不仅基本无效,还会对患者造成创伤。2016年4月29日施琳玲接受 健康 时报采访时,他说“ 我的心也是肉做的 ,我真是见不得患者家属哭,但我 真的没办法 。”这位胰腺癌领域的一把刀,遇到这种事也只能是无奈,无奈,再无奈。最后,这位患者选择了保守治疗,中药、西药、放化疗一起上,生命延续了7个月,这在胰腺癌治疗领域已属不易。

三.医生不是万能的钥匙

很多患者及家属问大夫这病没事不?保好不?为什么还不好呢?还犯(病)不? 那你太天真了 !告诉你 你没病时还患病 你患了病 谁能保你再 不病 呢?天有不猜风云,什么事能保全你一生好无忧无虑呢?很多疾病不是想想的那样?看了就好马上减轻,很多病需要一段时间?更不是一切病都能治好,一用药病情就 减轻 好转,只 是医患 共同的 需要 和心愿而已 ,凡病都有轻、重、缓、急之分,你自己感觉轻、重,可能与你疾病本质不一样,你感觉轻或没症状, 并不表示你病情真轻 ,如无痛心梗,无症状高血压等。很多病需用一段时间才能有效,譬如到北京去,需用一段时间,还与你乘坐运载工具有关,坐火车与坐 汽车 ,骑自行车是不一样的,再譬如煮玉米粥,与煮米粥时间是不一样的,蒸馒头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蒸熟,差一点时间馒头也不熟,你不要把医生看的太神奇,医生与 你一样患病与死 ,你的疾病需要你与大夫共同努力,我有70%信心治好你的病,但还需你20%配合,还需要你家庭10%支持,很多病至需 三分治疗 七分调养 ,你一定 不要忽视自己调护 ,医生尽量让你少吃药,少花钱,尽快治好你的病,祝你早日康复, 健康 快乐,万事吉祥,这是白衣天使使命。

四.“太晚了……“医学没有办法为所有的结果买单

很多患者 到了病情危重不可挽救时才来治疗,一、是不知病情,二、是原来疾病不重视到了危重才就医?三、是家庭条件受限当误病情。例如一 糖尿病病死 ,患者得病十余年,但因为经济原因一直没有正规服药。三年前她开始出现反复的胸闷胸痛,外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母亲已经胸痛了好几天,但一直拖到患者难以忍受了才来! 心脏停止了,可是,一切都太晚了……如果能够正常使用降糖药,如果她能够在刚发生胸痛的时候就及时到医院就医,又如果她的家庭有足够的经济条件来支撑,或许结局便大不一样……,有很多患者医生实在无能为力,医学好像也无能为力。

五.不要过意信赖仪器设备和现代医

人体是一台精密的机器,每个部件都有其作用,上帝造人可不是乱造的,存在肯定有其道理。若以为现代医学已经到了可以解释一切的顶峰,那更是愚昧和迷信。

世间还有一半的疾病治不好,别以为医学很了不起。有些病连病因都未弄清楚,大把疾病的治疗仅限于对症和姑息疗法,谈不上“根治”(以为骨髓移植根治白血病、器官移植“根治”癌症,吹水吧,去问问那些患者家属,这些人过了几年是不是死掉了)。所谓的“根治”,必是对因治疗(斩草除根,你懂的),非对因的治疗,都别奢谈“根治”,医学不是万能,手术更不是万幸(去问问那些手术病人是不是有这样那样的后遗症)的。 时间是检验真理的试金石。

总之,“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才是千真万确的真理!

有人质疑说:中医没有仪器和化验,怎样会知道人有病?其实仪器和化验不是万能,疾病处于非器质性病变时,仪器化验绝大多数检查不出来。即使是发生了器质性病变,早期也未必能检查出来,不是说癌灶小于1厘米时难以检测到吗?有人一个月前体检结果“正常”,一个月后却发现晚期癌症;一个月前体检心脏“正常”,一个月后却心肌梗塞几乎丧命。辽宁舰航母要剪彩的当天,总指挥 罗阳突发心病死去了 据说罗阳年年体检都“正常 ”。更 搞笑 的是,有的人心痛胸闷去检查“正常”,回到家里当天就死去...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开车都存在“盲点 ”, 西医的检查化验也同样存在 盲点期 ”、“ 窗口期” ,即在某一时期检查不出疾病(比如有的白蛋白成品在过了一定时期后检查不出其中存在有艾滋病毒或肝炎病毒,病人用了这种血浆制品会致病)。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疾病往往不是一天形成的 ,有一个从 量变到质变 的积累过程。在量变阶段,往往表现出了一些症状——那怕是微不足道的症状,这时还属于功能性疾病。中医没化验映像,但是通过望闻问切却已经知道这个人“有病”了,中医所指的“有病”,虽然不能精确到里面长瘤或变质,却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脏腑功能失调、气机失常、内环境发生了变化。 判断西瓜是否熟 并非只有剖开来看看 才能做到,专业的人拍几下听声音也同样能做到。两种医学风牛马不相及,好比不能以女人的生理特征衡量男人一样的道理。

六、不要太迷信专科医生

现代医学,由于分科过细,多数医师以专科为主,全科医师太少,医技科室医师一生都在重复一种单一的技艺,这些医生只能称为“医匠”,是医学领域的匠人,如某牙医医生研究镶装再植落牙的技术过人,也常被成为“名医”,实际上只能算个医匠。医匠是以生命为对象,可谓匠心独具,救死扶伤,功德无量。各行各业的工匠均为国之瑰宝,医匠乃为各级医院的主力军,“工匠精神”是国家富强的标志。但工匠与医匠一生只是研究一种技术,属于器的范畴,而大医、大师级医生则是在研究医学之道,改进医疗的方法、创新改革技艺,大医研究的范围属于医道。有些医匠经过数十年的修炼,也可能成为大医、大师,大医所谓全科医生博学多才,上通天文,下通地理,中知人事,不仅仅精通医学之道,还应通晓哲学、心理学、美学、易学,大师是博极医源,中西兼容,多才多艺,具备创新和解决医学难题之能力。大医均有创新立说,是学者型医生,而医匠属雕虫小技。大医孙思邈曾言:“不学易,不足以成大医。”看来中医的大医、应该是易医相通,不精通易学想成为大医者难也。

医疗行业中,不论中西医,大医、名医总是少数,各级医院主要靠医匠支撑门面。但医学不是万能的,大医、名医也非是什么病都能治好,所以西医有一句名言很值得称赞:“医学有时去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名医多为一方名医,换一个地方则不一定是名医,省市、地方名医多是政府名义评选出来的,老百姓并不认账,民间一些名医常常因为没有学历、职称,但却能名震一方,如上面讲的山西名医李可乃真正的名医。公职医院的名医,除有高超之医技外,主要是医德高尚、赢得了信誉而成为名医。然而 老百姓看病不一定去选名医、专家 因为不少名医、专家是靠政府、媒体宣传成了“名医 ”, 不一定有真才实学 。有经验的患者看医生,应选择“ 明医 ”而非“ 名医 ”,须知“明医”不仅学验俱丰,佛心行医,从不谋私利,以消除患者之疾苦为己任,从不博其虚名荣耀,可谓高明的一生。可惜现代的“明医”不多,而空有其名的“名医专家”不少,医学悲哀 ????人类悲哀????

白成振于中医院寒舍草拟

2020-01-6晚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