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临》:尽管和原著很不一样,它仍然是部好电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我们的语言、文字,都与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你一生的故事》中,Ted Chiang 将时间的概念抹去,让外星人「七肢桶」的文字形成一个环,书写和阅读的时候都没有先后顺序。随后,作者借助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用这样的语言改变了外星人的思维方式,进而改变了女主角的思维方式。

《降临》的电影情节和原著《你一生的故事》有很大的差异。电影的拍摄和配乐、演员的演技都不错,但是在原著基础上进行了改编,增加了一些好莱坞大片元素。如果你只打算看其中一个,那我推荐原著。

【剧透警报】以下内容有大量剧透,电影和原著都剧透。

电影和原著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情绪的基调变了。原著的叙述中有一种很迷人的内心力量:洞悉一切却坦然面对的力量。相比之下,电影更多地展示了女主角在窥见未来那一刻的茫然无措,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根据影片节奏作出的妥协。

原著给人的感觉就好像女主角班克斯在讲述她的回忆。虽然作者可能刻意模糊了时间概念,但我们仍然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回忆的味道。原著开头就有这么一段:

然而,影片没有采取回顾的角度,而是直接从外星人的降临开始叙述。作为一部电影,它更注重如何始终抓住观众的注意力,有悬念,有冲突。它加入了典型的好莱坞大片元素「拯救世界」,将外星人的来访升级为全球性的冲突,整体的节奏比原著要紧张许多。

影片的开头花了大量篇幅营造出神秘的氛围。我尤其喜欢两个场景:一是班克斯在直升飞机上,盘旋着接近外星人的飞船,晃动的镜头既还原了女主角的视角,又给人紧张不安的感觉;二是男女主角第一次进入腔体的时候,构图和配乐成功营造出奇异的氛围,令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有影评说后者致敬了《2001太空漫游》,但我没看过。)

随着剧情的推进,全球性的冲突一触即发,女主角为了化解危机而努力学习外星人的语言,却从中看到了本属于「将来」的一个个场景。关于未来的片段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而每一次她的意识从未来回到现实,她都会出冷汗、眩晕。在给商将军打电话的时候,这种紧张感达到了高潮。

因为看到未来而不知所措,这样的改编更加贴合影片的剧情,却难以让人体会到那种「将自己的一生尽收眼底」的感觉,可谓有得必有失。只有在最后几分钟,我们才感觉到一点这样的情绪。此时冲突已经化解,在摇曳的小提琴声中,女主角走向男主角,拥抱自己的余生,和女儿短暂的一生。

关于预见未来或时间旅行的故事总免不了要面对「祖父悖论」。《降临》采取了一种独特的处理方式,它不仅不试图改变过去或未来,而是让未来与当下并行发生,在剧情的处理上呼应了外星人语言的思维方式,这一点相当高明。给商将军打电话的那场戏是全剧的亮点。当下与未来在这一瞬间交汇,时间的方向、事情的因果变得模糊起来:是因为她打了这个电话,才有了后来皆大欢喜的庆祝晚宴?若不是看到了未来的晚宴,现在的她怎么知道要打电话?

由于时间在感知上的错位,因果关系也变得模糊起来。而原著直接绕开了这个问题,它让女主角坦然接受一切,甚至不去思考改变的可能。或许她也认识到,刻意改变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命中注定。

我特别喜欢原著中这段:

《降临》,或者说《你一生的故事》,它的构思相当高明。在这个故事中,有人看到了语言学,有人看到了物理学,有人看到了自由意志,甚至有人看到了佛教思想。总之,一个好故事经得起多个角度的解读,能给人许多不一样的启发。所以,即使电影进行了很大的改动,让原著党颇为不满,它的内核仍然是一个好故事。

最后,得批评一下电影的字幕翻译。

影片开始时,路易斯想让护士把孩子交给她,她说的是「Come back to me」。字幕翻译成了「来,妈妈抱抱」,完全没有体现出原文中那种复杂的情绪。同一句话在和孩子玩耍的时候再次出现,但字幕好像给出了不一样的翻译。如统一翻译成“回到妈妈这儿来”,虽然在对话语境中看有点生硬,但是会更切合整部影片的主题。

还有一段对话,女儿问为什么她的名字叫汉娜(Hannah),路易斯告诉她这个名字正着读和倒着读都一样,「It reads the same forward and backward」,字幕却翻译成了「因为这是妈妈用心为你取的」,直接弄丢了这么一个重要的线索。

当外星人离开的时候,旁白说的是「the day they departed」,而字幕翻译成了「飞船解体的那一天」,这是个非常低级的错误了。

字幕的问题很可能不止这三处。不过我是去欣赏电影的,基本上直接听原声,所以没发现更多的问题,也建议有能力的朋友直接听原声。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