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小报

提供一点植树节小报资料,除了植树节由来、各国植树节日期。拜托了 谢谢

第1个回答  2010-02-18
植树节手抄报资料

植树节(arbor day)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义务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

植树节的起源

植树节是由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发起的。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植树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并将每年的4月22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以后美国各州以至世界各国均有响应。

中国的植树节

中国古代虽有劝民植树的说法,但由国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规定植树节日则是现代的事。1915年 7月31日中国政府规定每年农历清明节时为植树节,届时全国各地举行植树典礼,组织造林活动。1928年 4月国民党政府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忌日,将原植树节改在每年 3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届第六次会议于1979年2月决定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1984年 9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通过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总则中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从而把植树造林纳入了法律范畴。

中国的植树节定于3月12日。1979年2月,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中国的植树节。1981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又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国务院于次年颁布了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具体实施办法。植树节前后,我国各地都要集中进行植树造林活动
其他国家

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全年12个月,每月都会有国家欢度植树节:

约旦的植树节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树节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树节是3月6日;

法国于1977年规定每年3月为法定的“植树月”,月末那天为“植树日”,全国绿化这一天进入高潮;

日本于1922年规定每年 4月1~7日为绿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祭日)为植树节;

朝鲜的植树节是4月6日;4月和10月为“植树月”;

澳大利亚的植树节是5月的第一个星期五;

委内瑞拉1905年决定每年5月23日为植树节;

芬兰的植树节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规定,植树节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举行;

印度的植树节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树节是8月9日;

菲律宾的植树节已有70多年历史,他们把每年9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植树节;

泰国的植树节是9月24日;(也是国庆日)

古巴的植树节是10月10 日;

英国的植树节是11月6日至12日;

意大利1898年就决定每年11月21日为植树节;

叙利亚的植树节是1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塞内加尔每逢雨季一到,全国性的植树活动随即开始,时间持续长达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树节最长的国家。

参考资料:http://www.diyifanwen.com/sucai/zhishujieshouchaobao/110949289.html

第2个回答  2010-02-27
植树节的由来3月12日是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视林业建设。他任临时大总统的中华民国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设立了农林部,下设山林司,主管全国林业行政事务。1914年11月颁布了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规定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

1979年2月,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通过了将3月12日定为我国植树节的决议,这项决议的意义在于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植树造林,加快绿化祖国和各项林业建设的步伐。将孙中山先生与世长辞之日定为我国植树节,也是为了缅怀孙中山先生的丰功伟绩,象征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实现的遗愿将在新中国实现并且要实现得更好。1981年,在邓小平同志的倡议下,五届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1990年3月12日,邮电部又发行了一套4枚“绿化祖国”邮票,第一枚为“全民义务植树”。

近代最早设立植树节的是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州。1872年4月10日,莫顿在内布拉斯加州园林协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上,提出了设立重视节的建议。该州采纳了莫顿的建议,把4月10日定为该州的植树节,并于1932年发行世界上首枚植树节邮票,画面为两个儿童在植树。

据联合国统计,现在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第3个回答  2010-02-17
植树节文章,一生的纪念日时间:2010-02-08 05:19来源:未知 作者:七彩猫 点击:3次

艾米娅在博文《植树节里的思絮》里,尽情回忆了少年时代的今日:一大帮天真烂漫的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野外栽树。然后是开心的野餐会。接下来老师们会安排一些游戏活动,比如寻宝,比如捉迷藏。每个孩子都小心翼翼地寻找着,不时传来寻到宝的孩子的欢笑声或尖叫声…
多么令人羡慕的回忆啊。我在记忆里苦苦搜索,那些美好的少年时光早已淡忘净尽了,无论如何寻思,抓不到一丝一毫的痕迹。顶帖的时候我说:"知道吗?这一天也是我的纪念日,多年来很重要、很不容忽略的一个纪念日。
植树节,随学生时代的走远而渐渐在心里平淡下来。野餐?寻宝?稚嫩嗓音的雀跃欢呼?那一切都已经那么遥远,远得像场不真实的梦。所以真羡慕你记忆的清晰,于我,已经淡忘得无影无踪了。
能保有那么多美好的回忆,这是一种幸运。亲爱的娅娅,祝贺你,活得很真实,很淋漓尽致。"
艾米娅回帖说:"谢谢你如诗般的回复.可还是想世俗地三八地问问你,是你的什么纪念日啊?"
早过了害羞的年纪,我坦然地告诉她,是初恋纪念日。那一天我从孩童蜕变为少女,心里装下了一个男孩的身影,并且一装就是六年。是的,我记得那个春日的午后,地上的冰雪还没有化尽,天很晴,徜徉在校园里的我的目光,偶然投射到教学楼一扇敞开的窗户处,看见窗内那张白皙的脸上那双忧郁的黑眼睛,心瞬间如被闪电击中。有一颗种子在心底生了根,发了芽。后来知道了,那一天就是植树节啊。
我心底的树从那天开始一直郁郁葱葱地生长着。渐渐伸出细长的枝条,吐绿,含苞并一点点绽放开来。十六岁,我学会了支颐沉思,学会了在雨丝缠绵的静夜里写诗,学会了对着门外那条不宽的小河大声歌唱。
他就住在河对面,每日与我隔河相对。我站在河的西岸,看着他身后天边的晚霞。他站在河的东岸,看着我身边的夹竹桃花。那一年浅粉色的夹竹桃花开得热闹,那一年的晚霞格外耀眼。那一年,小河里总是游着一群群欢快的鸭子。初涉红尘的我,在似懂非懂的情愫里翩跹如蝶,雀跃的心事凝结一个个诗意的音符,清越的歌喉,响彻了满天满地,萦绕了那个静静守望着我身影的男孩的心。
怎么不该纪念呢?一年年,花相似,人不同。我们本来就不属于同一个人群,我们总是有各自的圈子。没有交集,但目光总是在相遇时交汇,牵引着两颗心跳跃得那么急促,急促得忍不住暗自喘息。每次相遇过后,彼此总是有意无意地制造下一刻的相遇,酝酿再一次目光的碰撞。天是亮的,地是亮的,周围的一切都明亮得像镜子,那亮缘于两对目光碰撞出的火花。那就是触电的感觉吧?那感觉太清晰,以至于多年后已为贤妻良母的自己在想起时仍会心情激荡,不能自已。
初恋是人生中最美好也最难忘的一段情感。很少有人能一生只爱一次,很少有人结婚的对象是他的初恋情人。那个有着一双忧郁的黑眼睛的男孩,早已被岁月深深地隔阻在青春的记忆里,唯在某个梦回故乡的深夜,会感觉一丝青涩的酸楚从心底缓缓升上来,缓缓地,超脱出平淡的现实,形成一棵树的轮廓,每一根树枝上影影绰绰的花叶,都是青春时光里不忍忘却的片段。
而在每年的今日,总感到心底的那棵树又萌出了新的嫩芽。有些情感不必赋以园丁般辛勤的浇灌和培育,它们总是等在那里,等着你自己去一点点靠近,一点点沉陷。每当此时,便觉得自己又回到了当年,可以不计后果地爱,可以随心所欲地忧伤。
今夜的齐鲁阴霾密布,偶有雨丝几点,不等濡湿地面便不知踪迹。翻开旧时的诗集,读着那一行行稚嫩却滚烫的诗句,灵魂禁不住轻颤,耳边隐隐地有一阵歌声轻盈如风铃,孤零零地响个不停。
第4个回答  2010-02-24
“植树节”是一些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以宣传森林效益,并动员群众参加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或植树月,总称植树节。通过这种活动,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们对森林功用的认识,促进国土绿化,达到爱林护林和扩大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动员全民植树而规定的节日。中国曾于1915年由政府颁令规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即3月12日。后来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国政府颁布了植树令:以后旧历清明植树节应改为总理逝世几年植树式。”民国政府之所以颁布这道令,是因为孙中山先生幼年就对“树艺牧畜”十分热爱的缘故。他在海外留学时,经常利用假期回故乡种植桑树。1979年2月23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仍以3月12日为中国的植树节,以鼓励全国各族人民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