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人教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人教版),好的,追加分。快!
是历史与社会这本书的期末试卷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6-11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教研室 胡英军

一、选择题

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发现原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A )

A.云南省 B.浙江省 C.北京市 D.陕西省

2.下列有关“北京人”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手脚已经分工 ②已经使用人工取火 ③开始使用磨制石器工具 ④过着群居生活( D )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

3.小轩决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 B )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

4.民以食为天。由我国先民最先种植的粮食作物是(C )

A.粟、小麦 B.水稻、玉米 C.水稻、粟 D.水稻、小麦

5.“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顺序是( D )

A.舜→禹→尧 B.禹→尧→舜

C.尧→禹→舜 D.尧→舜→禹

6.将夏桀、商纣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的标准是( B )

A.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7.武王伐纣是一场正义的战争。周武王率兵打败商朝军队是在( A )

A.阪泉 B.逐鹿 C.牧野 D.巨鹿

8.右图所示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商朝文明也有很高成就( C )

A.黄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

9.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反映的是下列哪制度(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10.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

A.城濮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11.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屈原”,应说的台词应是( )

A.治世不一道,便世不法古。

B.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12.在某一博物馆中,一讲解员说:“这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俗称‘马槽鼎’……”它应是( )

A B C D

14.生病了去医院看病,医生通常会看你的脸色、听听声音、问你的病情、按你的脉搏。由此我们会联想到(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

15.被孔子评价为“道德高尚,能上天入海龙一般的人物”是( )

A.黄帝 B.大禹 C.老子 D.诸葛亮

16.2007年,“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

A.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C.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革命首创精神

17.当你遇到某同学说谎、不诚实的时候,你可以用下列哪个故事来帮助他( )

A.退避三舍 B.纸上谈兵 C.卧薪尝胆 D.朝秦暮楚

18.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

19.某美术兴趣小组想考察秦朝的雕塑艺术,你可建议他们去( )

A.河南洛阳 B.山西大同 C.甘肃敦煌 D.陕西西安

20.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21.新疆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隶属于我国中央政府的管辖开始于( )

A.丝绸之路的开通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D.秦统一六国

22.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

C.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23.与右图所示历史现象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赤壁之战

B.八王之乱

C.围魏救赵

D.文景之治

24.淝水之战是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其交战的双方是( )

A.前秦与东晋 B.前秦与西晋

C.北齐与东晋 D.北周与西晋

25.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26.祖国大陆很早就与台湾有密切联系了。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是在( )

A.公元前二世纪三十年代 B.公元前三世纪三十年代

C.公元二世纪二十年代 D.公元三世纪三十年代

27.小轩同学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离骚》 D.《兰亭序》

28.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杜诗——水排 B.张衡——地动仪

C.诸葛亮——耧车 D.华佗——麻沸散

29.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实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短暂统一的朝代是( )

A.北魏 B.东晋 C.西晋 D.前秦

30.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

①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 ②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 ③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 ④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二、非选择题

31.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A、B、C、D所代表的国家名称。(注意:只填写在下列横线上,不用填在图上。)

A B C D

(2)图中赵、魏、韩三国是由哪个国家分裂而来?

(3)写出发生在E处的战役名称。

(4)从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再到归于一统,是由哪国来完成的?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32.识读下列《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

请回答:

(1)从什么时候北方少数民族开始迁往中原?举出迁入中原的三个少数民族名称。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发生什么时候?

(2)什么原因导致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3)人口南迁对江南经济发生有何影响?

(4)想一想,人口迁徙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33.历史名人是我们的学习榜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识别下列三位历史人物,按要求完成下表填写。

图一 图二 图三

姓名 成就或著作
图一
图二
图三

(2)想一想,你会通过哪些方式来介绍上述人物?(注意:至少写出两种)

(3)成绩是不会轻易取得的,他们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34.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 图二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3)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其主张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3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步骤一 走进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存在的关系。(各举一例)

(2)南北朝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民族大融合?

步骤二 体验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3)下图再现了“张骞出使西域拜别汉武帝”的情景,写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张骞出使西域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

(4)穿时空隧道,你来到了北魏时期,亲历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前后情况,试举两例说明孝文帝改革前后北魏的变化。

步骤三 感悟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5)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由史及今,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2.D3.A4.C5.D6.B7.C8.C9.B10.A11.B12.D13.A14.C15.A16.A17.A18.D19.D20.D21.B22.C23.A24.B25.B26.D27.A28.C29.C30.B

二、非选择题

31.(1)A秦国B楚国C齐国D燕国。(错别字不得分)(2)晋国。(3)长平之战。(4)秦国;根本原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的封建国家。

32.(1)东汉末年;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五个中任意三个;西晋后期。(2)北方战乱。(3)影响: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4)积极影响:有利于民族融合;促进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等。(言之有理即可)

33.(1)
姓名 成就或著作
图一 蔡伦 改进造纸术
图二 贾思勰 著有《齐民要术》
图三 祖冲之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

(2)出报板、作手抄报、讲故事等。(3)严谨务实,刻苦钻研,注重实践,勇于进取与创新的品质。(言之有理即可)

34.(1)半地穴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或自然因素等)的不同。(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孟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环境污染等等。(符合题意的任一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5.(1)和: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昭君出塞等;战:蒙恬反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和战各举一例)(2)少数民族的内迁与汉族人民的交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3)目的: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作用:促进了西域与汉朝的经济文化交流,开通了丝绸之路。(4)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来谈,如从语言、婚姻、服饰、姓名、居住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任举两例即可。(5)主流:和平友好。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符合题意的其它表述也行)
第2个回答  2010-01-24
j
第3个回答  2010-01-23
去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网页看看吧,我每次找题目都是在这里找的。题目很丰富的,还有参考答案,很方便。

http://www.pep.com.cn/czls/jszx/7s/st/
第4个回答  2010-01-23
第一单元 侵略与反抗
第1课 鸦片战争

1、背景:
〈1〉罪恶的鸦片贸易: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危害→(1)白银外流,造成清财政危机。(2)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3)统治机构更加腐败。(4)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5)严重削弱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1839年,林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00多万斤
2、战争经过:爱国官员:关天培——中国近代牺牲的第一位清军将领。见课本第4页画像。
3、结果:签订中国第一个丧权辱国中英《南京条约》,
内容→(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影响:(1)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3)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注意;(开放)五个通商口岸的地理位置,见课本第5页《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和《割让香港岛示意图》。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的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1)根本原因 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
(2)时间 1856年10月——1860年10月
(3)主凶 英、法
(4)帮凶 俄、美
2、列强的罪行:(1)英法——占领北京,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
(2)沙俄——趁火打劫,强占中国北方领土150多万平方公里。
3、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太平军占领南京改为天京,作为都城。建立与清对峙的政权。太平军将领李秀成抗击洋枪队,在慈溪之战中,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见课本第9页华尔的照片。)

第3课 收复新疆

“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歌颂扬了19世纪70年代中期,钦差大臣左宗棠率领湖南战士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伟大业绩。
1、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是我国西北的门户。
2、新疆危机:(1)1865年,阿古柏率兵入侵新疆,自立为汗。
(2)英俄两国支持阿古柏伪政权,妄图分裂新疆。
3、“海防”与“塞防” 之争。
李鸿章主张放弃西北塞防,保东南海防;左宗棠提出“不能扶起东边倒却西边”,主张“海防”与“塞防” 并重。力主收复新疆。
4、左宗棠收复新疆。
(1)1875年,清政府任命左宗棠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
(2)战略方针“先北后南,缓进急战”
(3)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19世纪80年代,通过外交努力,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是损失了中国西部的一块土地和大量赔款。
5、历史意义:巩固了祖国的西北塞防,捍卫了祖国的领土和主权。
6、评价左宗棠。(见课本第15页自由阅读卡,见课本13页画像。)
左宗棠是湘军的重要将领,后做了清朝的封疆大吏,他和李鸿章都是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但是左与李在对待外国侵略的态度是有很大不同,左宗棠对外国侵略势力主张抵御,是抵抗派的著名将领,左宗棠认为新疆乃西北屏障,新疆一失,必祸及内地,因此,他坚决主张出兵新疆,驱逐外患,收复失地,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战争。
(2)主要战役:〈1〉黄海海战:此战后,日本舰队控制了黄海制海权。〈2〉旅顺战役:旅顺陷落,日本对旅顺和平居民进行野蛮大屠杀。〈3〉威海卫战役:威海卫 溃败,李鸿章—北洋舰队全军覆没。(4)著名爱国将领:民族英雄邓世昌。见课本第16页导人框。
2、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
(1)签订时间;1895年。
(2)双方代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
(3)内容:〈1〉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2〉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3〉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4〉增辟通商口岸等。
(4)影响:〈1〉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2〉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用史实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后,《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a,《马关条约》割占中国大量领土,严重破坏中国领土主权的完整。B, 2亿两白银的赔款,加重了祖国人民的经济负担,加剧了中国的贫穷和落后。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D,增辟通商口岸,便利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总结:《马关条约》后,日本轻易从中国捞到这么多好处,则直接刺激了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朝,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第5课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义和团运动
(1)原因;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剧,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2)斗争对象: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3)运动中心:京津地区。
(4)主要战役:廊坊战役。
(5)在清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性质及意义:是一场反帝爱国农民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阴谋。
见课本第21页。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爆发:1900年,西摩尔率领英,发,俄,德,意,日,奥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2)主要侵略罪行:a攻占天津,北京(第二次遭受洗劫)b镇压义和团运动
(3)结果:清与11国签订《辛丑条约》主要内容;a赔款白银4.5两。 b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坼毁大沽炮台派兵驻扎要地。D划定使馆界。
(4)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注意:重要问题
1、《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最沉重的枷锁,请你结合《辛丑条约》主要内容,谈一谈该条约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答:1巨额的赔款,是列强对中国空前的大规模的勒索,为支付这笔巨额赔款,清政府一方面搜刮人民,使人民生活更加贫困,社会经济更加萧条;另一方面大量举借外债,便利列强通过贷款控制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2 清政府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使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3外国侵略者控制京津地区,使清政府完全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便于帝国主义直接派兵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4 在北京设“使馆界”,实际上是“国中之国”是帝国主义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各国公使成为清政府的“太上皇”。

我个人觉的复习提纲比较好,至于练习你做完练习册就行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