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红色交通线(长汀站)(10):四都交通站旧址(四都赖永和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6
(一) 历史 沿革

四都交通站旧址——四都赖永和宅,位于长汀县四都镇红都村下赖坝哩18号,清末建,大门坐西南朝东北,正厅坐西北朝东南,土木结构,悬山顶,穿斗抬梁式木构架。由大门、天井、上下厅、带楼且临街的后店等组成,占地130.3平方米,建筑面积171.8平方米。正厅面阔三间,进深六柱。当年设为理发店及客栈。

(二)革命史迹

1、朱毛红军入闽第一镇

红都村是四都镇所辖的一个村,位于闽赣两省边沿山区结合部。1928年隆冬,段奋夫、张赤男委派温必权、廖鸿林等到四都的红都、琉璃坑一带开展革命活动。他们为了便于开展工作,按照当地风俗,与24个贫苦农民结拜兄弟,向他们宣传革命的道理,提高他们的革命觉悟。条件成熟后,组织了秘密农会,并通过他们积极联络其他贫苦农民,开展革命活动。当时,驻汀伪旅长郭风鸣和地主豪绅狼狈为奸,强迫农民预交四年的捐税钱粮,弄得民怨沸腾。温必权、廖鸿林抓住这一时机,以秘密农会为骨干,组织发动群众抗捐、抗税、抗粮、抗租、抗债的“五抗”斗争。地主豪绅看到农民已经团结起来,众怒难犯,不得不有所收敛,农民取得了“五抗”斗争的初步胜利。

1929年3月,红军首次入闽,毛泽东就住在红都村,距赖永和宅10多米处的一座木结构民房里。

1930年3月18日,周围10个自然村的农会会员及青年农民聚集在红都村,在段奋夫、温必权、廖鸿林的指挥下,包围了伪乡政府,20多个乡丁吓得胆战心惊、跪地求饶、缴枪投降。推翻了伪乡政府,枪决了陈巴厘、廖朝东等恶霸地主,成立了300余人的赤卫队。尔后,在红都村宣布成立四都乡苏维埃政府,乡苏领导广大贫苦农民废除了各种苛捐杂税,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并把罪大恶极的温银祥就地枪决,同时成立四都第一个党支部。

2、组建中共汀西县委、汀西县苏维埃政府

1934年上半年,由于“左”倾冒险主义推行一整套错误的军事方针,终于把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引向失败。到同年6月,中央苏区缩小到只有宁化、长汀、石城、瑞金、兴国、宁都、于都、会昌等8个县。因此,中共福建省委、省苏为了做好退却的准备,计划以四都为中心建立游击根据地,决定从原长汀、兆征两县划出部分区域成立汀西县,并随即组建了中共汀西县委、汀西县苏维埃政府,管辖濯田、四都、红山、横田岗、东陂岗等五个区,省委派曾洪飞任县委书记,赖兴银任县苏主席。县委、县苏驻地设在红都村。

汀西县委、县苏成立后,立即动员广大劳苦大众为保卫革命根据地而战,进行坚壁清野、收藏粮食、支援红军支援游击队。县委根据濯田、南安、东山、水口等村撑船工人多的特点,组建了一支“河流游击队”,他们昼夜活动在汀江河、濯田河上,主要任务是把汀南一带的粮食及其他物资抢运到濯田、再肩挑到县委县苏驻地红都,仅2个多月的时间,就储囤粮食20多万斤。汀西县委还根据省委的指示精神,派出干部深入各区领导秋收。同时在各区组织游击队,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县游击司令部,由卢凤鸣任司令员、曾洪飞任政委,游击队一方面保卫秋收,另一方面配合红军作战。在各区还成立支援红军委员会,不但要为红军准备好吃的、用的、还要为红军解决好住的,使四都山区成为红军坚持游击战争的大本营。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后,进入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红都村又成了陶古游击队、汀瑞游击队生活和战斗的地方,红都村革命群众从人力、物力、财力各方面给予游击队极大的支援。

1935年,原国务院副总理陆定一夫人、中央卫生材料厂厂长唐义贞在红都村壮烈牺牲。

红都村不仅是四都暴动的聚集地,又是汀西县委、县苏的驻地,还是游击队活动的地方。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红都村人民保卫苏区,支援前线作出了重要贡献。1929年至1934年间,这个当时不到百户人家的小山村就有100多人参加红军,仅3人幸存。在册革命烈士就有丘祥基等30人,其余均成为无名英雄。

该宅当年是中央苏区红色交通线上的重要交通站,利用理发店及客栈作掩护,迎来送往出入苏区的主要领导、革命同志,承担信件、物资的传输、转运,为中国革命作出过重要贡献。

(长汀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