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正向、具体的语言表达需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原文:

首先,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请求他们去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我的同事鲁斯·贝本梅尔曾经写过一首儿歌。其中有两句歌词是:“让我不要这么做,那我要怎么办?我只知道,让我不要这么做,我就偏不想答应你。”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用负向的语言提出请求通常会引发两个问题:1.人们往往搞不清楚我们到底请求他们做什么;2.负向的请求很容易使人产生抗拒的心理。

一位女士在一次工作坊中谈到,她对先生在工作上投入许多时间十分苦恼,而她向先生提出的请求非但没有效果,甚至适得其反。“我请他不要花那么多时间在工作上。没想到3周后,他居然告诉我,他报名参加了一个高尔夫球比赛!”这位女士说出了她不想要什么——她不希望先生花太多时间在工作上,但却没有说清楚她想要什么。于是,当我鼓励她换一种方式提出请求时,她想了想说:“我希望他每周至少有一个晚上在家陪我和孩子。要是一开始我这样和他说就好了。”

越战期间,我受邀参加一场电视辩论赛,就战争的议题和一位与我立场不同的男士展开辩论。当天晚上,当我在电视上看见自己的表现并不是我想要的那样时,我感到十分懊恼。于是我告诉自己:“下一次辩论时,绝不能这么被动。我可不想让他把我当成傻瓜。”请注意,我只是告诉了自己不去做什么,而非我要的是什么。

一周后,我有了一次弥补的机会,这个节目邀请我继续上一次的辩论。在去演播室的路上,我反复告诫自己不要重蹈覆辙。节目一开始,对方就像上星期那样猛烈地攻击我。在他讲完的十秒内,我努力控制着不做自我辩护。实际上,我只是一言不发地坐在那里。而就在开口的瞬间,所有那些我不想讲的话都倾泻而出!我只知道自己不想要什么,却没有理清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真是一次惨痛的教训。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

负向的语言会使人们搞不清楚我们到底需要什么,并很容易使人们产生抗拒的心理。我们通常会向对方表达不想要什么,却从没有理清自己想要什么。满足需要,首先要清楚地告诉对方,我们请求他们去做什么,而非不要做什么。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老公习惯将穿过的脏袜子丢到卫生间的洗脚盆里,攒上几双再一起洗。这是我很不喜欢的习惯,曾经好多次跟他沟通这件事情都以无效告终。

想起以往的沟通方式,我会抱怨他,指责他,会带着情绪跟他讲不要攒到一起,不讲卫生,很讨厌,你就是懒惰……每次他也会反击我,说我不够包容他,不够爱他。每次提到这个问题,就会争执很久,最终还是保持以往的生活状态,他没有改变,我继续指责,循环往复。

A2:我的应用(目标+行动)

目标:学会使用正向的具体的语言表达需要

行动:

表达观察:看到卫生间里的袜子又脏又臭

表达感受:这些脏袜子让我感到很烦躁

表达需要:我需要一个干净卫生的家庭环境

提出请求:每次脱下脏袜子后希望可以马上清洗,需要我们共同经营干净卫生的家庭环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