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考研经验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5

一、个人介绍:

亲爱的学弟学妹们好,我是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的硕士生学长。在考取研究生之后,本着自己的热忱,也希望能够帮助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在考研路上不迷茫,坚定自己的信心与信念,我觉得有必要写一篇关于我个人的经验帖,为学弟学妹们在择校初试复试的备考和抉择中提供一些参考。我也有辅导下一届的经历,同样我也是跨专业录取的考生,所以我对于同学们在备考时的种种疑惑感同身受,同时我也相信自己会有一些可供参考的经验。

二、 择校与定专业

1、考研刚开始可以说完全是一个小白,我本科学的是商科类专业(金融),决定考研之后,我首先要做出的选择是考学硕还是专硕。最后考虑到一方面是因为金融专硕一般学费都比较贵,好的学校一般一学期七八万都很正常;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硕未来如果想要读博的话相比专硕来说更为简单一些,并且学硕时间比较长,有更多时间去积累实习或尝试自己到底适合哪个方面。因此综合全面分析之后,我最终选择了考经济学专硕。

2、其实刚开始我选择考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因为被数学一有些吓退。但是后来在复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数学悟性还不错,并且一直对武汉理工大学有些念念不忘,因为分数线和报录比相对于这个层级的学校太香了!武汉理工大学这个专业是21年开始扩招到十个左右,之前都是只招收2、3个,分数线往年在340左右,21年350,22年360,报录比不到10:1,比起我刚开始准备报考的一个财经类院校高达20:1的报录比,这个竞争力真的很让人心动。今年在考研这么卷的情况下,尤其是商科类,国家线都已经到了350,武汉理工大学作为C9,这个分数真的很香了。虽然说管理学院不是武汉理工大学的强势学科,但是毕竟学校平台很好,而且往年无论是选调还是就业这个专业毕业的研究生都还是不错的。因此综合以上这些方面,最终选择了报考武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硕。

三、 初试经验

1、政治:

(1)由于我考研政治开始的时间相对较晚,所以对于这一块我的经验并不是很足,只能说出我对于考研政治这一块的认知。我认为考研政治主在选择,得选择者得天下,为什么这么说?大家都知道上海市的政治是带回去,大体是有一些压分的,在上海地区考研政治75分以上,已经上绝对的高分,70分及以上就是我们常说的较好的分数了,65分就是我们说的不会拖后腿的分数,我这一年我的选择题的得分是在 43分,但我的总分是69分,其他考研的同学也是如此。

(2)抛开大题都是最后几周准备了,不谈武汉地区的大题得分整体来说还是比较低的,除非你有过硬的政治水平,否则无法在政治大题上面取得高分,那么我们何不把眼光放在更容易得分的选择题上呢?

(3)我的建议是,好好把握选择,那这样就意味着你需要把基础知识吃透,如果有时间可以听徐涛的课并写两遍1000题的选择题与巩固之后,通过练习肖四肖8等模拟卷来提高自己的知识库储备,后期知识点的一些查漏补缺很重要,因为肖四肖八这些模拟卷真的太重要了,他们模拟的得分真的就是大概考试的这些情况。

2、 英语一:

(1)英语这一块最重要的就是单词单词单词!然后就是真题真题真题!英语这一块是非常不建议去观看过多的视频的,因为它需要你整体的长线的长期学习,在考研初期看一些引导类的视频,以及张建的黄皮书,但是我们最终的目的是学会单词学会写真题,学会考研初试,而不是为了刷完某一系列的视频。

(2)因为每个同学的情况各有不同,所以只能在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供学弟学妹们做一个参考,就拿我来说,当时我的6级分数是490分,因为基础还算可以,我过完单词的时间点是6月份左右,我所用的书籍是红宝书,采用王江涛老师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做了一个40天的单词计划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能够很好的阻止你的遗忘。

(3)因为同时也在准备考研和6级,在暑期期间我才开始了真题的练习,练习的话重点一定是在练习,而不是正确率上,并且英语的话大头在阅读,所以需要尽可能多的做真题,写年份更早的真题参考意义也是很大的,考研英语词汇就那么多,我们可以通过真题阅读中的单词查漏补缺,对我们背过的单词做一些复习和整理,暑期的话大头因为在数学上,所以英语的话可以每天固定留出几个小时的时间进行单词和阅读的记忆和练习,在暑期结束之前,我个人认为只需要把重点放在阅读上,因为其它的完形填空翻译等等题型都是当你在阅读起来之后是很容易提升的,并且很快能掌握到题型的要领。后期开始背作文,我是分主题背真题范文,推荐王江涛,将作文中一些通用的句子整理出来,背后边作文之前尝试自己套用前面的句子写。阅读不能断,继续二刷三刷,注意总结。

(4)对于作文这一块,所用到的单词和句型和阅读是不相通的,我们在考研中后期需要单独的留一块时间对他进行学习,比如很多同学学习王江涛的写作课程,背诵20篇作文范文,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但是我觉得这比较厚实,如果同学们的考研时间紧张,或者急迫的情况之下,建议去通过不同的范文来整理自己的模板,因为作文始终结构还是固定的,三段论作文所需要的一些句型句式,大家从小到大写过这么多的作文也应该知道,其实同质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只是说我们不应该照抄范文,而应该学习其中比较好的部分,来形成自己的模板,以应对不同的题型,也不变应万变。

(5)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在考研的后期千万不要放弃对英语的学习,因为英语的答题正确率十分靠自己的感觉,尽管后期政治背诵的压力和数学冲刺的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还是要每天有规律的时间留给英语并及时做真题检验判断自己的水平。

3、数学一:

(1)这可以说是考这个学校这个专业的重中之重了。基础阶段:我是六月份开始的数学。高数部分基础课我听的是武忠祥老师的,我觉得他真的讲的很详细,我也很喜欢他上课的风格,没有其他多余的内容,但有些人可能不太喜欢这种风格,会觉得有些枯燥,大家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老师的选择,其实都差别不大的。然后线性代数李永乐老师yyds,概率论部分基础课我听的是余炳森老师,也是讲的非常详细。这段时间我做的习题是660和部分课后题。时长差不多一个月吧。

(2)强化阶段:7-9月份进行强化阶段。这个阶段我没有听课,自己研究李正元全书整理笔记,然后配合习题880。其实我觉得数学最重要的是要输出,进行归纳总结,而不在于听了多少课,做了多少题目。我当时是汇总各个老师的一些方法还有技巧,整理了相关笔记,包括基础知识点、技巧、题型等几个部分。

(3)九月份终于整理完了自己的笔记,差不多一百来页,后来也是断断续续看了好几遍这份笔记,真的很有用,推荐大家试一下这个方法。冲刺阶段:这个阶段就是做模拟卷。推荐合工大共创超越往年的卷子,质量挺好的,上面也说了我是一个喜欢刷题的人,所以这段时间也做了将近100张模拟卷吧。然后最后就是错题回顾和回归基础,数学一内容很多,公式也很多,所以最后建议大家把知识点再过一遍,以免忘记基础失分。

(4)我们都知道考研数学三是要学高数线代和概率论的,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学的知识模块是比较多的,在我的备考过程中,考研数学的备考时乎占到了我全部的时间的一半,因为我是一个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在本科阶段并没有学过线代和概率论,学的高数也是同济4版的比较简单的高数类型,说这些也是想告诉大家,有志者事竟成,数学也并不是一个很吃头脑的学科,只要大家备考认真规划合理是能够取得一个较好的结果的。

(5)个人建议高数课本这块还是少看,因为它的基础知识解释较为复杂,并有很多证明过程,可能是不会考到的,我们可以以讲义为主,例如李永乐团队他们出的高数讲义,线代讲义和概率论讲义都是非常好的浓缩的书以及他们团队初试的复习全书。大家可以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不同的考研老师,我觉得这些老师都是非常好的,如果基础较弱的话,可以先跟汤家凤的视频,思维比较灵活的一些同学,可以多看看张宇的课程。

(6)因为我的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我高数和线代就选择了汤家凤老师的基础课,而在强化阶段,我在高数上则选择了张宇的30讲以及李永乐团队的线代和概率,算是博采众长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去跟哪一个老师,我们最后的目的是为了把知识打牢固即可。

(7)对于一些关键的时间节点,我个人是这样认为的,在暑期前后我们就需要过掉高数的所有内容,并且在暑期集中冲刺刷题,例如李永乐的660或者张宇的1000题都是可以的,对于线代概率的话,我们需要在暑期阶段进行全部的消化以及讲义题目的练习,因为线代概率的模块相对于高数来说比较独立,题型和分数也比较有限,所以是可以跟得上的,在暑期结束的时候,我们最好能做到刷完一遍高数的练习题,线代概率讲义结束,我们需要继续复习巩固以及现代概率的冲刺,为10月份以后的真题模拟做准备。

4、专业课(869微观经济学):

(1)专业课的话,我整体的时间安排大概是从七月份开始看书,然后两个月左右把课本整体看两遍,看的过程中有不太懂的地方就去看郑炳老师对应的课程加强一下理解,都是课本上的知识,按照背过的答题就可以,且历年真题中的名词解释重复率较高,这部分基本可以做到不失分。简答题:10分一个,占分比重很高,回答简答题的时候要根据分数和时间控制自己的答题内容,答得太少不利于老师给分,答得太多占用时间太多会影响后面论述题的答题,所以答题时一定要分点罗列重点内容。同学们应当尽量掌握参考书目中的重点知识内容。

(2)专业课参考书目是高鸿业的微观经济学,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轻松的。就改革之后的专业课来看,难度不是很大。主要题型是选择题、论述题和计算题。计算题占了很大的比重,所以大家复习的时候要注意计算题的部分,但是难度不用大,基础的高鸿业的难度就可以了,学有余力可以看一下范里安中级难度的题目。

(3)论述题部分主要都是结合热点问题的一些分析,学的时候要学会结合实际进行分析,而不是单纯的背诵理论。选择题部分难度不大,抓好基础就可以了。学习微观经济学的时候,我是从看课本开始的,听了几节郑炳老师的课,但是不是特别适合自己,所以最后选择了自己看课本做题。高鸿业这本书难度不大,大家耐心看下去肯定是可以的啦。对于工商管理其它课程的一些内容都有了解,能够让自己有足够的话术来运,对这些灵活的论述大题。出事的命题是由不同的任课老师所出的题,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更多有关企业有关管理的一些实施内容或理论模型,而不能只是简单的停留在管理学这样一个浓缩的知识中。

(4)然后九月份开始,基础阶段基本结束,我开始自己整理笔记,最后整理了一份大概七十页左右的背诵笔记。题目的话这段时间我做的是绿皮书加上课后习题的错题部分。

(5)十月份左右我开始每天按照计划读背诵笔记,其实也没有可以去背诵,到考研之前读了三遍左右,就基本都记住了。十一月份我开始整理热点,因为市面上热点大多数都是宏观的,所以最后我选择了自己整理热点问题,结合当前新闻还有一些论文,整理了差不多快三十页的热点内容,我觉得这个整理的过程很有意义,能够让你去思考该如何从哪些方面去回答这些热点问题。专业课整体来说难度不大,大家稳扎稳打,基础打扎实,再配上一些方法和技巧的运用,我觉得肯定可以有一个不错的分数。管理学的参考书只有大家熟知的罗宾斯的《管理学》一本,初试的命题思路是严格按照原指定教材的内容进行命题的,基本上不会超出指定教材的范围,那么要求所有应试者必须严格按照推荐书目罗宾斯的《管理学》进行掌握和学习。

四、 复试经验

今年最后进行了扩招,最后录取了十四个人左右,分数线是360。进复试是17个,差不多1.2:1的比例,还是很友好的。复试整体难度不大,因为疫情的原因,没有笔试,只有面试。面试包括自我介绍、英文文献翻译、专业课问题问答、文献汇报、综合问题问答五个部分。最重要的应该就是文献汇报的部分了。复试前一周会发几篇文献,每个人选择一篇进行汇报,十分钟左右。复试整体风格比较发散,应该说是一种能力的综合考察,老师们都很友好,所以大家不用太担心啦。

五、寄语

对于考研我们能做好的就是坚持自己,希望大家不要辜负自己认真的付出,成功上岸!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