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你的努力配的上你的喜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4
文/桃小夭

忽然想起多年前,也是这样有暖阳的冬日午后,坐在高三的教室里,大家都在奋笔疾书,“沙沙沙”的声音令人烦躁不安,老师来回踱步,每每走到学霸面前露出满意的笑容。而我无比痛苦的看着那些写满分子式,加速度的卷子,情绪低落到了冰点,我心里唯一的念想就是:高考快点结束吧,无论好坏,只要不比努力读书,干什么都可以。

在读书方面,我一直把没有天赋作为懒的借口,因为身边太多学霸,我害怕就算我拼尽全力了,还是不如他们,然后被笑话。桀骜不驯的青春里,尊严高于一切。

高考之后,朋友们几乎都去了心仪的学校,学了喜欢的专业,而骄傲的我,毫无悬念的与所有的美好失之交臂,进了一所二流大学,选了莫名其妙的专业。

不敢努力,怕努力之后仍然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看似无所谓的背后其实是一颗虚荣的心。

不敢追逐梦想,而心却蠢蠢欲动不安于现状,无数次勾勒出自己想要的人生,却始终不敢往前迈出一步,按部就班,随波逐流,一眼就能看到死的生活我害怕及了,我想要改变。

将尘封在心底深处的作家梦拷贝出来,重新开始,我想要抛开天赋,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

所有的成功都来自努力的积累,这些年的生活阅历让我明白这句话的真谛,没有谁是靠天赋一直走到最后的,但一定是靠努力成功的。

写作也一样,不是单单靠灵感这东西的,一篇文章背后是长时间知识积累。有人做个调查,一个人大概写20多万字之后,自身储备的知识基本会被消耗殆尽,如果没有及时补充新的知识养分,会枯竭而亡。

参加了各种写作培训之后,更加坚定写作就是一个自身知识储备从量到质的飞跃。所谓文艺青年的创造灵感只不过是个优雅的噱头。

汪峰说:比起灵感,他更信任劳动本身,热爱创作从来都不需要灵感。这个观点我和他不谋而合,即使我根本不喜欢这位长年累月都穿皮衣皮裤的大叔,可是他却是全中国最高产最勤奋的音乐人。

汪峰说写歌是迄今为止,他生命里最重要的事情,他用一种规律化的流程来保证这件事情的绝对地位。从上午十点到下午三点这段时间留给写歌,五个多小时只允许午饭占去15分钟。

他赶飞机的时候写,坐在马桶上写,他觉得写歌的意义是进行时,存在于写歌这件事本身当中,而不是等到灵感降临才去写。

汪峰认为写歌不是艺术创作的天马行空,而是和科学实验一样,枯燥严谨。

他从来不认为自己是天才,只是在写歌这件事情上他坚韧不拔的坚持,他在同一件事情上付出的太多,以至于变成了一件枯燥没有意思的事情,最后升华到他写100句歌词的时候,60句都变成了经典,因为之前写的垃圾太多了。

他觉得依靠灵感创作是非常愚蠢的想法,唯有不停的去写,去创作才配的上所谓的热爱。

其实不管汪峰如何描述,这种汪峰式努力,无不传递着一个讯息,那就是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都是通过一种自虐的努力方式,追逐自己喜欢的梦想。

人生最恐惧的事情应该是:比你有天赋的人比你更努力。不是嫉妒别人的天赋,而是恐惧平淡如水的未来。

在写作培训课上我认识了汤小小老师,准确说我只认识她,她压根就不知道我,在任何的培训课程上,我只是默默的听,很少说话,也不去互动。她是我知道所有写作大咖里最接地气的一位老师,她的每篇文章都能看到生活的烟火味,真诚而又温暖。

我想像她一样,触碰的是内心深处最真的情感,是自由的表达。可是看到她最初的努力方式的时候,我禁不住问自己,能可以做到吗?

她为了完成月入1000的目标,每天中午利用休息的时间用笔写作,写完之后偷偷溜进网吧,一字一句的敲入电脑,然后投稿。整整半年时间她不休息,偷偷上网,最终有了第一篇文章的发表,有了第一次编辑约稿,有了第一次在大刊上发表,有了第一次月入一千。

后来她全职写作,每天在电脑面前一座就是八个小时,不是在写文章,就是看书,要么就是研究别人的文章,即使出去买个车票都会带一本杂志回来。她每年文章的发表量在1400多篇,按照这个数量,一天应该要写出3-5篇的文章,没有源源不断的知识储备,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没有真心实意的喜欢,应该很难做到吧?

在这个自媒体时代,她无疑已经算是成功了,可是她的微信公众号每天坚持日更,没有团队,没有炒作,就简单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就简单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长年累月就做这一件事情,这件事情升华之后就是荣誉和利益。当然,所有的成功后面,是一刻也不敢懈怠的努力。包括现在,她说每天都在为写什么文章而焦虑,无论天气多冷,都会早早地爬起来写作,常常看书到深夜,凌晨三点还在点评作业。基本上不怎么出门,不参加聚会,不做任何浪费时间的事。

这样的努力才配得上喜欢。

人生最害怕的事情就是:比你优秀的人比你更努力。不是害怕别人的努力,而是害怕自己的碌碌无为。

你说讨厌学生时代无休止的考试,你的梦想在远方。你说厌倦了工作中的朝九晚五,你期待自由。你说你不喜欢生活中的人情世故,想要按照自己的方式过一生。

你曾无数次,在漫长的黑夜里辗转反侧,内心深处计划着每一个想要实现的梦想。可惜当阳光照在脸上,你不情愿的翻身继续睡去,梦想夭折在每一个天亮。

大多数所谓的努力也只是装装样子,骗骗自己。然后丢在肆意挥霍的时光里,感慨命运的不公,老天的偏见。唯独没有问自己是否真的拼尽全力努力过。

喜欢也不过是说说而已。

大学时期有一位非常励志的哥们,他是邻班的班长,因为在他眼里我是一个勤奋上进的好姑娘(其实也是故意作,为了与众不同),他跟我讲马云,讲经融危机,推荐我看《资治通鉴》,《中国经济前沿报告》。

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担忧大概也是因为那个时候看了很多的所谓“专家”研究。在他的鼓励下,讲真大学时期是我整个人生最努力的时期,早起晚睡,泡图书馆,跑步。我都被自己感动了。

我到现在都记得我的五年计划,十年计划,读研出国留学,那个当下我真真切切的觉得不是梦想,就是努力和时间的问题,可惜我的梦想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刻就夭折了。

我清楚的记得他当时告诉我的一句话:每个成功人都是普通人,他们只不过在我们坚持不下去的时候继续坚持了。

我当时不信,觉得这哥们想成功想疯了,但是现在每想起这句话就觉得特别有道理。

喜欢吃就吃,吃遍天下所有美食,做个美食评论家。而不是变成200斤的胖子。

喜欢跑步就去锻炼,全球有那么多马拉松等你挑战。而不只是偶尔的心血来潮。

喜欢写作就每天坚持写,诺贝尔文学奖就在那里。而不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

凡事做到极致,才会带给你意外的惊喜。你所谓的幸苦,无非就是多翻了几页朋友圈,逛了几个小时的淘宝,即没有成为自媒体大咖,也不是时尚博主,只是浪费了有限的生命。

比你有天赋的人在努力,比你优秀的人在努力,你有什么资格觉得游戏规则不公平。

愿你所有的努力配得上你真正的喜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