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道德经》(二十六)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4
【原文】第二十六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译文】

厚重是轻率的根本,静定是躁动的主宰。因此君子终日行走,不离开载装行李的车辆,虽然有美食胜景吸引着他,却能安然处之。为什么大国的君主,还要轻率躁动以治天下呢?轻率就会失去根本;急躁就会丧失主导。

【感悟】

《礼记》中有一句话是:“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意思是说有深度不一定是表现在外表的。能够让人一眼见底的,只能是浅水,水越深,水流的速度反而越平缓;有水平有涵养的人说话一般语速是缓慢的,说话不急躁的。

明朝徐有贞曾经担任过宰相,还推举明英宗复辟。有一次他和门客杜堇一同饮酒,醉后问道:“你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作宰相?”杜堇推称不知。徐有贞道:“左边堆积数十万两黄金,右边杀人流血,还能目不转睛,这样的人才是真宰相。”

这就是做人的涵养。越是遇到棘手烦乱的事,越要保持一个平静祥和的心态,从中能看出一个人是否是做大事的人。

有些人好卖弄之人,不管场合是否合适,都喜口沫横飞,极力显摆自己。孔子就非常不喜欢“多语”和“惊人语”之人,而推崇慎言持重之人,核心的意思是和本章中所说有共通之处的。

学经典,就是要以经典为参照来审视自己的言行,你是一个轻率躁动之人,还是一个敏行讷言之人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