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上文明看山西,地下文明看陕西,山陕文化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0
山西和陕西在华夏文明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一直都有地下文明看陕西,地上文明看山西的说法。陕西人和山西人相爱相杀几千年,山陕之间又有什么相似和不同呢?

​山西属于华北地区,而陕西属于西北地区。山西各方面劣势大于陕西,加之后者坐拥西北最重要的城市——西安,获得大量的国家资源倾斜,如今山陕不可同日而语,这是现状。

本文共1718字,完整阅读需要3-6分钟。

山西的方言

山西省大部分都在讲晋语,虽说晋语区存在各市各县方言不互通的情况,但是在很多用词和发音上,从最北边的大同到最南边的晋城都有共性,个别词更是几乎完全一致。

山西西南部两市,称为晋南地区,属于官话区,虽然与另外九市方言分区不同,但依然有相似点。

陕西的方言

陕西则情况不同,陕西由陕北、关中、汉中三个板块组成,陕北属于晋语区,文化与山西比较像,关中属于官话区,晋南和关中比较像。

汉中地区属于巴蜀的北大门,方言和文化接近西南地区,在历史上汉中本就属于四川,在本文的比较中就不涉及汉中地区了。

山西陕西讲话语调之像

也就是说陕西有两个地区,而且是话语权最大的两个板块和山西在方言上很相似。

哪怕是山西晋语区的老百姓,他们讲话的调和关中讲中原官话的人们说话的听起来很像。虽然山西人和陕西人说话可能互相听不懂,但说话方式非常相似,仅论语调,山陕的相似性甚至要比处于同一方言区的关中、河南更大。

相对来说,陕西人说话更有“冲”劲,而山西相对更平和一点。

山陕的“不敢”和“甚”

“你可不敢熬夜”,“你可不敢喝凉水”外地人听了以为有什么不敢的,你这不是小瞧人?

陕西和山西人都知道这是“不能,不要做”的意思,但除此之外,山西人会以为说话的人是山西的,陕西人会以为说话的人是陕西的,实际上两省的人都会说“不敢”,他们的“什么”、“啥”都会说成是“甚”。

秦晋之好

陕西山西历史上羁绊颇深,古来就有“秦晋之好”,说的是春秋时秦国和晋国交好,时常联姻或者联合起来去打别人,也就是说山西的晋南人和陕西的关中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就关系匪浅。

政区统一

在中国建都长安的历史上,山西的河东地区更是牢牢掌握在关中王朝的手中,原因就在于河东地区对如果在别人手中势必会对关中造成威胁,所以相当一段长时间保持了山西南部和关中地区在同一行政下的情况。

强汉盛唐

汉武帝时赫赫有名的大将军卫青、骠骑大将军霍去病都是今天山西临汾人,关中作为帝国都城的时候,河东地区对关中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时间到了隋唐时期,老家在陕西甘肃一带的一家姓李的父子,从山西太原起兵,沿着汾河谷地一路南下进入长安,建立了唐朝。从此山西和陕西的关系达到了最亲密的程度,唐代很多活跃在长安的名臣、诗人、美女乃至世家大族都有山西背景。

晋商和秦商

明清时期中国商业发展繁盛,商人们为了获得优势纷纷组团,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利用邻省之便,抱团发展。

在如今中国的大片土地上都有山陕会馆的存在,这里的山是指山西,陕就是陕西,可见曾经晋商秦商联合之后势力之大。

民歌和戏剧山陕差距较大,陕西省内以秦腔和陕北民歌最为著名,山西省内的戏剧则有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四大梆子之分,这四大棒子是同根异枝,一脉相承,因此可以统称为山西戏剧。

秦腔和晋剧

以秦腔和晋剧为例,这两者虽有不同,但在个别唱法和乐器上是很相似的,实际上晋剧秦腔,都是在同蒲梆子(也称山陕梆子)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这两者的历史相当。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曾经风靡全国,最著名的有由阿宝演唱的《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是典型的陕北信天游,但阿宝本人并不是陕北人,他是山西大同人。

​陕北和晋西北民风、方言接近,民歌自然也极为相似,统称为陕北民歌。风格上是有露骨,也有含蓄,有粗犷洒脱,悲怆的,也有热情大方的。原因在于以前陕北、晋北出于农耕文化和游牧文化交界处,自然条件不好,人们的生存环境相对要差。

山西民歌

我曾经听过有把山西民歌划入陕北民歌的说法,但两者虽有相似,却不能混为一谈。山西民歌中最著名的有《桃花红杏花白》。                              

​古代山西汾河谷地自然环境要陕北好,这里的人民生活相对更好些,因此民歌相对更加婉转、缺少陕北民歌的“悲怆”之感。

​如今山西和陕西的相似,要比东北三省之间、四川重庆、苏南浙北的相似要小得多。按照人文、文化大致绘制出秦晋文化分界线,东北为晋文化主导,西南为秦文化主导。

本文首发于我的百家号【逸卿小史】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