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生活水平也提高了,为什么还有那么多老人在地里耕作呢?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农村生活提高了但是老一辈的生活习惯跟思想已经固定了,在农村自己有田有地一年四季该种什么想种什么老一辈人都刻入骨髓,而且那个年代很多人连肚子都填不饱所以对田地粮食的感情可想而知,就以我公公50年代的人刚好经历过大饥荒,哪怕到城市去他也不习惯什么都要钱买物价又高会有压迫感,在农村有田有地家里有粮都是通过自己的辛苦土地回馈给我们的这样的幸福感,这次疫情我娘家叔叔回去吃的油米菜全是村里留守老人家里种的,农村人的朴实善良慷慨在这里发挥的淋漓尽致。就不知那一辈的老人还能种多久,他们下一代人全都出去了,他们不种田地就会荒,这个现象也验证了这个时代的巨大变化。

跟生活水平不相干,勤劳是农人的天性,耕种劳作是农人的日常工作,工作就是生命,不能工作了生命也就停止了。只要不是懒惰思想的人,即使生活过得再好他们也闲不住,想找点事打发时日。

关于你的问题,我只想说几点。

农村生活确实比以前改善了不少,但与城市的生话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而农村老人也没有养老保险,只是近几年国家惠农政策的普及,每个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每人享有一百多元的养老金,而现在的生活消费水平,一百多块对于老人来说是够的。

再则,爱劳动爱生活是一项优良传统美德。是值得发扬的。

生活水平提高了与做事没有因果关系,做事有两个原因,一,生活所迫,他们没有养老金,为了减轻子女负担,为了减少点后顾之忧,在他们还能劳动的时候就必须劳动否则心里很不踏实。二是一种习惯,他们从能劳动时就开始下地干活,几十年除了生病就没停过,你要他们一下子停下来还真有点不习惯,当然更多的是无奈。

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什么农村还有那么多老人仍然劳作呢?

这里的原因有多种,其主要原因是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优秀文化根植在5O,6O后这代人的血脉中,网络段子上有句新语,世界上最好的爹娘是中国的老爸老妈,特别是农村的老人,他们更可爱。

年前,我到两个老战友家去串门,其年龄六十多岁了,他们过的都很好,有一位,四个孩子,都成家立业,老大干物流,老二开饭店,两个小的,在国立医院当医生,孩子们的小家过的都很好,孩子都很孝顺,给钱不要,就给买各种东西。说话间,战友的爱人插话,俺老大,说了多次,不叫俺种地了,当家的就愿种,我接话,兄弟干了大半辈子了,孩子不让种,再说也没别的大事了,就别种了。

他说,地必须种,我有8亩地,一年两季,大蒜,玉米轮作,行情好些,年毛收入都在8万元左右,行情不好,也能净落二万多。孩子有钱是孩子的,自己干,自己花,花的坦荡,花的自由,再说,现在身体还好,整天,串亍,打麻将,有啥意思,自己能干,收多收少都是自己的,活着活着,不干活了,就等于死了,活着也没价值了。

收入多了,让孩子花,孙子花,心里高兴,多半辈子,都是给孩子钱,只要能干,能养活自己,就不花孩子的钱,硬塞也是给他们放着,老了,一切都归他们。

他又言,现在政策好,种地补钱,再说现在种地机械化,没有过累活,有忙有闲,种地心情舒畅,还觉着自己还年轻。

另一位战友,一男二女,男孩在市里安家了,两个女孩嫁在邻村,他种了近2O亩地,家还养着十几只羊,我问他能忙过来,他说,这点活,我跟你嫂都干了,说的很轻松。

从我这两个战友,家庭状况看,他们都不穷,为什么他们还在幸苦劳作呢?他们视劳动是快乐,他们尽自己所能,创造更多财富,他们要活得有尊严,活的有价值,他们以向儿女伸手为羞,以给儿女为乐,为荣。

此上两例也可以说,他们上了年级,仍不辞辛劳,在他们内心,是中华民族,勤劳,善良的文化理念在支撑着。

这是主要原因,但也有其它原因。

在我所在的村,是我上班同学,近七十岁,有病,还在地里劳作,说起来,两儿一女,家家过的都不强,他两口长年吃药,虽然村里给办了低保,但因长年看病,收不敷出,虽然有病,也坚持在地里劳作。

但是,也有少数农村老人,把自己的土地租了出去,这也有多种原因,在此就不说了。

人都有变老时,农村老人生活不易,年轻人,要读懂父母,尽孝不可马虎,不可等,尽力而为吧!

劳动是农民的本色。上年纪的老人还在地里劳动,证明他热爱劳动的本质没变。是值得赞扬的行为。人活着,只要身体允许就要劳动,是一种传统思维的表现。

虽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但是农村的老人都是从事了一辈子的农田耕作,只要身体条件允许,是不会在家赋闲的。

人的生活习惯是多年养成的,土地给予农民太多的收获,所以,农民对土地有很深厚的感情,就算是没事也想到地头转转,就当是锻炼身体了。

农村生活水平高了,但是农村老人还要劳动,因为农村老人还没有养老保障。二是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承担了地里劳动的农活。三是农村人有勤劳的美德,农民很喜欢劳动。

年岁大的人,不愿意看着土地白白浪费掉,闲着也没事,种地也不费劲,花两钱,有播种有帮着收的!

这个问题个人谈一下自己的肤浅看法,不当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指教!我是53后生,从记事开始慢慢认识了这个 社会 ,小的时候生活很困难,和周边的孩子一样,衣服上带着多块补丁,一件衣服要穿好几年。随着年龄增长进入 社会 ,那时的生活水平比不了现在。六七十年代的口号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一顿省一口,一年省一斗"。农村的生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富裕起来的,现在各家有的轿车比以前各家的自行车还多,衣服不 时尚 就不穿扔了。生活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任何时候生活水平个人之间都有差异。现在农村有些老年人还在地里耕作,关键是这部分人没有退休金,只有政府每月发放100元左右的基础养老金,可这些钱对他们来说只能勉强维持生活,所以他们还得参加劳动,多挣点钱来补贴家用,这是没办法的事。这些人当年也为 社会 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挖河、修路、植树、交公粮,只有政府提高基础养老金,才能使他们的生活水平有所好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