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霸凌事件中的旁观者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2
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踩着九月的尾巴低调上映,目前豆瓣评分从开始的6.5落至5.7,相信有不少人去看这部电影的初衷和我一样,被它“聚焦校园霸凌事件”的话题所吸引。

坦白来说,若是凭借郭敬明这个卖点,除了小四粉的其他人估计是不会买账的,毕竟郭敬明的青春疼痛文学是出了名的狗血,怀孕、堕胎、三角恋比比皆是。而在这部影片中,郭敬明让出了导演的位置,狗血色调也就减弱了那么几分。

对于“校园霸陵事件”这一话题,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不会陌生,只是每个人所亲历或见证的程度不同,对此的感触也便不同。

而作为曾经的“校园霸陵事件”中心人物的我,感触良多。这篇文章便是我历经这一切之后的一些感悟了。

一般来说,校园霸陵事件中有三个主体,即施暴者、受辱者、旁观者,而旁观者又可分为四种角色,分别为: 援助者、强化者、局外者和保护者。不同角色在欺负事件中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援助者往往积极参与到欺侮事件当中, 在影片《悲伤逆流成河》中,主要施暴者唐小米始终未曾直接进行施暴,而是利用旁观者进行施暴,食堂打饭的男同学、传播谣言的两名女同学都是援助者。

强化者一般不会积极的帮助欺负者 ,但是能提供积极的反馈,他们会在旁边观看欺负事件的发生,大声地欢呼,影片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属于这一类。

局外者会尽量地回避欺负情境, 他们往往力量弱小,想要去帮助受辱对象却通常会被阻拦,又或者直接选择忽视。

谈及此,我想起自己所经历的校园霸凌事件,那时我几乎被全班同学孤立,但实际上我并没有被所有人所讨厌,只是大多数人跟我并没有太大瓜葛,所以选择不去蹚浑水,但在被欺负者看来,局外者未尝不是霸凌事件的参与者,就像影片最后易遥自杀前所喊出的, “你以为你们不是杀人凶手,以为这些事情与你们无关,但是是你们的冷漠杀死了我。” 影片中只有一个女同学对易遥表示出同情,但在同行人的阻拦之下,她什么也没有做。

还 有一种便是保护者,他们积极支持、帮助受欺负者,或者直接反对欺负者, 安慰受欺负者或告诉老师。顾森西便是这样一个角色,他善良、开朗、乐观,是易遥最灰暗的时期中最亮眼的那一道光,是他让易遥感受到了温暖。或许因为曾经经历过校园霸凌事件,对于顾森西这样的存在,我一直心怀感激。

援助者、强化者、局外者加剧了霸凌事件的恶劣程度,而这三者未尝不是由于从众心理所引发的,经历了太多的校园霸凌事件后,我越发觉得这类人是一个十分有趣的群体。

中国自古以来主张大和,数千年来传统儒家思想的积淀导致我们每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尽量避免与人为异,似乎只有符合大多是人所接受的东西才是正确的东西,在校园集体中,大多数人都讨厌一个人,如果你不讨厌,便是异端,极有可能会和被讨厌的人一起,成为被欺辱的对象。

我国自古以来便对异端份子是不友好的,一如排除异己也是封建王朝士大夫上位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在这种大社会背景之下,不少人热衷保守,最终变得麻木不仁,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劣根。

不只历史文化因素,社会偏见和刻板印象同样会加剧从众心理,在此我想到了《女人公敌》中的孙小美,虽说这部戏也是管晓杰的烂片,但其中也是能看出一些东西的,比如对漂亮女人的偏见,似乎漂亮女人的上位必然是不光明的,秉承着这一念头,公司的美女主管们明里暗里地给孙小美“使绊子”。当然,当这种“使绊子”落在职场这个前提,我们不再称之为霸凌,而是唤作“磨砺”。除了主要的始作俑者,公司也涌现了一批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的旁观者,等着看孙小美的笑话。

在霸凌事件中,没人会承认他们和霸凌事件相关,易遥跳河时,曾经欺辱她的对象们说, “我们什么都没有做,她跳河和我们无关。” 毕竟,当时那么多人都在看易遥的笑话,每个人身上的责任都被别人分走了一点点,大家便都不觉得自己也是霸凌事件的参与者了。 “雪崩时每一片雪花都觉得自己是无辜的。”但是雪花真的无辜么?每一片雪花,都是造成雪崩的一份子。

旁观者也是校园霸凌的主体部分,旁观者数量庞大,旁观者加入到欺负者与被欺负者的任意一方都会改变事件的走向,如果旁观者对欺负者加以制止,或者不去加入欺负者中,而是选择公平对待双方,可能悲剧就不会发生。

校园霸凌事件中,我曾是奋起反抗的勇者

我第一次接触校园霸陵事件,还是在小学,由于身材瘦小,又没有父母在身边照料,顶着转校生身份的我变成了“坏小子”欺凌的对象,他们在放学的路上围堵我,用路边的小石头掷打我,还经常叫我“没爹没妈”的野孩子。

那时候班里面有人给我起了外号“小不点儿”,还编了一句顺口溜儿:“小不点儿,吃麻花儿,烂屁眼儿……”后来姨妈知道了这件事,扯着坏小子的耳朵去找了班主任,班主任当即放话,以后谁欺负我,就是欺负他。

自那时起,班级里的同学们便不再招惹我,但村子里还是有一些坏小子继续作恶。就像影片中顾森西所说的,“他们欺负你就是因为觉得你怕他们,当你学会反击了,他们就不敢欺负你了。”某一天,我奋起反击,用半块砖头砸向了欺负我的小男孩儿,从此开启了我无人敢惹的童年岁月。

我的童年是平安了,然而班级里的其他女孩子,却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经历了更为可怕的侵犯事件。班里的小团体不知从哪里搞来了黄色录像,开始学着大人的样子,扒女生的裤子,还学着大人的样子,压在女同学的身上。

班级里时常出现这种场景,我在讲台前的黑板上抄题目,班里大部分男生在角落里围成了一个圈,而圈圈的中心是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我和剩下一部分同学看着这一切发生,却毫无办法。闹剧结束后,女同学乱糟糟的头发和眼角噙着的泪深深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是我第一次面对强势力并且不知所措。

直到有一天,那群人欺负了我当时最好的朋友,我再也憋不住了,将这件事情写在日记里,告诉了老师,成了群体中的“叛徒”。闭上眼睛,我还能想起事情败露后的那个清晨,两个和我关系比较要好的男孩子指着我说,“没想到你是这样的人。”

时至今日,我丝毫不后悔自己成了所谓的“叛徒”,我无法容忍自己成为霸陵事件的“旁观者”而无法作为。至今这件事情已经被当时的绝大多数人所遗忘,但我,却始终忘不了。

我也曾间接成为校园霸凌事件的参与者

不可否认,校园霸陵事件的定义太过模糊,比较广泛的说法是,校园暴力常泛指针对学校师生所施加的不同程度的暴力现象,其实施途径和形式多样,既有肢体暴力、语言暴力、故意排斥的冷暴力等形式,也有群体实施的暴力和个体实施的暴力。

按照这样的定义,我想起了初中的悲惨生活,初中的我即是校园暴力的承受者也是校园暴力的参与者。这一次,对我施加暴力的主要人物是老师,而老师对我施加的暴力是一种冷暴力,比如言语上的奚落。

说来可笑,我初中不被喜欢的原因很功利,没去班主任那里补习功课,而是去了校外的补习班,当时我补习的科目是数理化三门,以班主任数学老师为首的理科老师便动不动就拿些尖酸刻薄的言语来奚落我,可以说,初中开启了我人生的灰暗期。

而我也曾间接成了校园霸陵的主导者,那时,班里有个女孩子莫名其妙地不喜欢我,跟她同属于同一个地方的女孩子也跟着不喜欢我,常常对我的个人物品施加一些小破坏,比如接二连三地搞坏我的盆子,偷偷毁坏我的艺术课作业等等。

我那时委屈,便跟着班里一个要好的同学说了自己在宿舍被欺负的事情,结果班里有几个同学知道了这件事,便开始对她很冷淡,就这样,我也成了霸凌事件的主导者。后来,可能她无法忍受这些奚落,便和我和解了,和解的那天我问她,“为什么你这么讨厌我?”她的回答是,我说话爱咬文嚼字,她觉得我拽词儿,要是论拽词儿她比我能拽的多。

校园霸陵事件的起因往往十分可笑,就像在《悲伤逆流成河》中,易遥开始被欺负的导火索不过是因为她上厕所回来晚了,打断了唐小米读课文。我也始终无法忘却,自己因为声音问题所遭受的一切暴力,初中时,有男同学在我读课文的时候转过头冲着我恶狠狠地说了句,“你能不能别整那死声!”这个瞬间也令我难以忘却。

当一个人被讨厌时,她连呼吸都是错的,所以你永远也不会知道,下一刻你被讨厌的原因是什么。

最灰暗的高中时光,人性本多恶

我人生最灰暗的时光是在高中,电影里易遥曾缩在床的角落里抱膝痛哭,这样的事情我也曾亲身经历。那时我年少轻狂,被老师指为班长之后便以为自己应该履行好班长的职责,再加上性子耿直,管理班级纪律时不懂变通,被有心人利用,乃至被全班孤立。

那时班里有个女孩子嫉妒老师对我的“重视”,私下里组成了个小团体,团体里包括姐妹八人,依照年龄划分为老大至小八,这群人明里暗里地搞坏我的名声,整天说三道四,甚至在我反应快回答出问题的时候,朝着对方使眼色“讥讽”我。

由于我的“张扬”,班上的很多人对我并无好感,但也不至于讨厌,这群人成了我被霸凌的“旁观者”。那时候觉得天都是灰的,和易遥一样,我并不能把这些告知给我的父母,因为告诉他们也没有用,毕竟当时的班级里,多是些因为父母关系被分进来的学生。

他们欺负我的具体细节,我已不愿意再去提及,只是回想这段往事时,还觉得自己很搞笑,别人不喜欢你,就是不喜欢你,我还傻乎乎地以为是因为我管理班级太过严苛。其实不过是一群人无聊找乐子,而我不幸成了那个乐子而已,这个人不是我,也会是其他人,总要有那么一个人成为他们共同讨厌的对象,他们的小团体才能维持稳固与和谐。

我不能说在这种霸凌事件中我一丁点责任都没有,要怪只怪我当年年少轻狂、不懂变通,又过于积极活跃爱举手回答问题,想来还真是可笑。

影片中唐小米这个被霸凌的人摇身一遍成了霸凌者,这是我最不能接受的部分,我无法认可她的行为,但我尊重她的选择,只是她的复仇选错了对象,害死了森湘,那么美好的人意外丧生,令人难过。

面对霸凌者,有人选择释怀,也有人选择复仇,但我还是更欣赏《芳华》中何小萍的态度,越是不被偏爱的人,才愈发懂得善良和爱的可贵。至今我原谅了很多曾经伤害我的人,但我始终无法释怀自己曾经经历的一切,但我也不想去谩骂那些曾经伤害我的人,只希望此生不会再有任何交集。

埋怨、憎恨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伤害,或许我们永远做不到原谅和释怀,但能够做到不去伤害其他的人,人性复杂,不去埋怨和憎恨,已是难得。

对了,忘记在哪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当你被一个人讨厌的时候,可能是对方的问题,当你被所有人讨厌的时候,就是你自己的问题。”对于这一观点,我只想说一句话,放屁!难道弱小的人只是因为弱小就活该被欺负么?易遥和何小萍只是因为贫穷就该被欺负么?凭什么弱小和贫穷就该被侮辱和排斥,生而为人,没有谁比谁更高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