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岛文学名词解释权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9
孤岛文学名词解释
孤岛文学名词解释:

指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日军进入租界止,存在于上海租界的文学。由于四面都是沦陷区,故称"孤岛"。

期间产生了大量出版刊物,反映了作家对抗战时期战斗和生活的记录。孤岛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杂文和戏剧。

杂文以唐弢为代表,带有强烈的"鲁迅风";戏剧以《夜上海》为代表,反映现实、民族等主题。另外还有报告文学等流行文学样式以及黄裳、柯灵等代表作家。

扩展资料:

孤岛文学 主要文体:

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边鼓集》《横眉集》代表了当时的水平。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

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花溅泪》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明末遗恨)《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李健吾的《王德明》(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等。

三是群众报告性文学发展较快,成果主要反映在由梅益、林淡秋等主编的《上海一日》里。

孤岛文学 代表作者:

1、唐弢

唐弢(1913年-1992年1月4日),原名唐端毅,1913年3月3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今宁波市江北区甬江街道畈里塘村)。著名作家、文学理论家、鲁迅研究家和文学史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所著杂文思想、艺术均深受鲁迅影响,针砭时弊,议论激烈,有时也含抒情,意味隽永,社会性、知识性、文艺性兼顾。代表作品 《推背集》、《海天集》。

2、柯灵

柯灵(1909年2月15日—2000年6月19日),原名高季琳,笔名朱梵、宋约。原籍浙江省绍兴市斗门镇,生于广州,1932年6月参加革命。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第二届民进中央理事,民进中央常委,中国电影理论家、剧作家、评论家。代表作品 《柯灵电影剧本选集》。

3、王任叔

王任叔(1901—1972),乳名朝伦,浙江省奉化县大堰村人。1922年5月始发表散文、诗作、小说,由郑振铎介绍加入文学研究会。1924年10月任《四明日报》编辑,主编副刊《文学》。翌年任县立初级中学教务主任,主编剡社月刊《新奉化》。

新中国成立后任新中国驻印度尼西亚首任大使,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终年七十一岁。代表作品 《生活·思索与学习》、《横眉集》、《边鼓集》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孤岛文学
名词解释:"孤岛文学"
吼吼!我们的期末考试题啊!

孤岛文学:指抗战时期上海租界的文学,存在时间是从1937年11月上海沦陷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这时期的租界,四面都是日军侵占的沦陷区,仅租界内是日军势力未到而英法等国控制的地方,故称“孤岛”。文艺工作者利用租界这一特殊环境进行抗日文学活动,称“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和《夜上海》《长夜行》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
名词解释:”孤岛文学”
孤岛”指1937年11月至1941年12月被沦陷区包围的上海租界。

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后,一部分文艺工作者利用上海租界的特殊环境,在日本侵略势力的四面包围中,坚持抗日文学活动,至1941年12月珍珠港事变日军侵入租界止,历时四年零一个月,称之为“孤岛文学”。孤岛文学最有影响的,一是杂文,孤岛作家唐弢,柯灵,王任叔(巴人)等发表了很多紧密联系现实,爱憎分明的杂文,《边鼓集》《横眉集》代表了当时的水平。

王任叔和阿英关于杂文曾发生颇有影响的“鲁迅风”的争论,后出版杂文刊物《鲁迅风》; 二是戏剧活动特别活跃,于伶的《夜上海》《长夜行》《花溅泪》等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和斗争的剧本,阿英的《碧血花》(明末遗恨)《海国英雄》等南明史剧,歌颂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李健吾的《王德明》(改编自莎士比亚的《麦克白》)等。

三是群众报告性文学发展较快,成果主要反映在由梅益、林淡秋等主编的《上海一日》里。 孤岛文学是中国抗战时期的重要文学组成部分。
名词解释: 1.湖畔诗派; 2.孤岛文学; 3.八大革命样板戏; 4.改革文学
1,湖畔诗派,于1922年4月组成于杭州西子湖畔的湖畔诗社,成员只有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四人。他们利用春假来到杭州,一同游览了西湖的名山秀水,一起写诗,记录这次难忘的春游。结成了具有较大影响的湖畔诗派。湖畔诗人是以讴歌纯真的爱情和友谊,表现人性的爱与美为主题的。

2,在党的领导下,孤岛进步作家以报刊、戏剧舞台为阵地,发表文章和公开演出,以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激励观众,产生很大的社会影响。孤岛文学的作品有鲁迅的《鲁迅全集》、《大时代文艺丛书》;文艺刊物《世纪风》多刊登杂文;专业剧团有于伶等的上海剧艺社,演出现代剧和历史剧。

3,八大革命样板戏:京剧:《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袭白虎团》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

交响音乐:《沙家浜》

4,改革文学,中国自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便开始了自上而下的全国性经济体制改革。与此同时,许多作家开始把创作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一边关注着现实中的改革发展,一边在文学中发表自己关于祖国发展的种种思考和设想。这就是 *** 一时的“改革文学”,其开篇之作,是蒋子龙的中篇小说《乔厂长上任记》。
“文学本体论”的名词解释!要权威
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原为哲学术语,是探讨存在、即一切现实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学说。

后运用于美学和文艺学。 文学本体论指关于文学存在的本源与本质的学说和理论。

由于文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学,故对文学本体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派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无意识,认为和艺术不过是无意识欲望的转移、改装和升华。

因此,无意识、即以 *** 为中心的本能冲动,是文学创作的本源。俄国 *** 者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作为总体的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个使某一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因此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

现象学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既不是观念体,也不是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领域,是个纯意向性的客体;它由语言现象层、语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四个互为条件、层层递进的层次构成。在我国,对文学本体论,尤其是现象学意义上文学本体论的研究,还开始不久。

目前文学理论界对文学本体论的看法,大致有三种:(1)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出发,认为文学的本体是社会生活,可称之为反映论本体论; (2)从文学是作家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出发,认为文学的本体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可称之为表现论本体论;(3)从文学就是文学本身出发,认为文学的本体就是文学的审美特性及作品自身,可看作是文本学或现象学的本体论 另外,尚有一些研究者把反映论本体论与表现论本体论的观点综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的看法。对文学本体论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构成我国文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本形态。
“文学本体论”的名词解释!要权威
文学本体论 本体论原为哲学术语,是探讨存在、即一切现实的基本特征的一种学说。

后运用于美学和文艺学。

文学本体论指关于文学存在的本源与本质的学说和理论。由于文学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学,故对文学本体的看法,是多种多样的。譬如,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派把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归结为无意识,认为和艺术不过是无意识欲望的转移、改装和升华。因此,无意识、即以 *** 为中心的本能冲动,是文学创作的本源。俄国 *** 者认为,文学研究的对象不是作为总体的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个使某一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因此文学性是文学的本质。现象学美学代表人物之一英加登认为,文学作品既不是观念体,也不是物质的实体,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领域,是个纯意向性的客体;它由语言现象层、语义单位层、再现客体层和图式化方面层四个互为条件、层层递进的层次构成。在我国,对文学本体论,尤其是现象学意义上文学本体论的研究,还开始不久。

目前文学理论界对文学本体论的看法,大致有三种:(1)从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出发,认为文学的本体是社会生活,可称之为反映论本体论;

(2)从文学是作家的思想感情的表现出发,认为文学的本体是作家的心灵世界,可称之为表现论本体论;(3)从文学就是文学本身出发,认为文学的本体就是文学的审美特性及作品自身,可看作是文本学或现象学的本体论

另外,尚有一些研究者把反映论本体论与表现论本体论的观点综合起来,从而形成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的看法。对文学本体论的深入研究,有可能构成我国文学基础理论发展的基本形态。
沦陷文学的名词解释
沦陷区文学: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结束了上海孤岛文学的时代,纳入了沦陷区文学的轨道。

在此之前,已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沦陷区文学,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以北平为中心的华北沦陷区文学,统称为"沦陷区文学"。1941年上海完全沦陷时,最有影响的文学杂志《万象》,团结了一大批在上海的进步作家,发表了大量揭露旧社会黑暗腐朽生活的具有爱国主义理想的作品,如师陀的《无望村的馆主》,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等,苏青的《结婚十年》等。

在北平沦陷区,最突出的是周作人的闲适小品,他的《药堂语录》等散文集典型地表现了一个民族变节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