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属于你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6
人们喜欢定义别人,也喜欢被人定义,但真正的青春是无界的。30岁不是只能用稳定、妥协、成功或失败来片面定义的。成年的意义应当是不断地检验和推翻年轻时全然仰赖的“真理”。只有不停地打破这个世界对自己的禁锢,才能获得解锁世界的更多权限。这是畅销书作家李尚龙在自己30岁来临之际写给敢于探险、敢于突破自己的年轻人的进取之书。30岁,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人这一生可以有无数种可能,只要你永远逆风不怂,乘风破浪。

看了一个帖子,吓了我一跳,帖子上说:“二零后出生了。二零后会怎么看我们九零后呢?嗯,就跟我们看六零后一样。”

这时光,真残忍。

我赶紧想了想,我是怎么看六零后的,却忽然愣住了。

因为我的脑子里并没有一种特定的形象,相反,在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两种人:

一种逢人便教育,见人就批评,大腹便便,高高在上,不学习,不锻炼;

另一种风度翩翩,和年轻人做朋友,好学,经常锻炼,谦虚微笑,还一直奔跑。

这两种人,都是六零后。

但是他们截然不同:第一种,已经老了;第二种,依旧在路上。

因为人和人不能用生理年龄来区分,更不能十年、十年地来划分,人和人的区别,有时候比人和动物的还大。

所以,等二零后长大,他们是不是也会这么一分为二地看我们这代人呢?

当然会。

我想,至少我要努力做到,让这一代的孩子,在几十年之后,能喜欢我,而不是讨厌我。

2

我想起了我的父亲。

父亲在部队待了二十多年,自主择业后决定进入保险公司。

从高高在上,到有求于人。一晃,他在这个行业待到了今天,这样一算,也快二十年了。

这二十年里,他每天锻炼,每天学习,直到今天,竟没有多少白头发。他获得了保险从业资格证,考过了许多年轻人都没有通过的考试。要知道,他有的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身体和年纪了。

前些日子,我陪父亲参加他的同学会,看到一群头发斑白的人在那里指点江山,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吹嘘着自己的一生。父亲待了一会儿,就带我走了。

远处一看,父亲像是他们的学生,而这些人比他老太多。

这些年我时常跟父亲走在街上,别人告诉我,我哥看起来真帅。我听到后又自豪又沮丧。但父亲教给了我很重要的价值观:永远学习,才不会老。

虽然我们无法阻挡时光流逝,但我们可以让心灵保持年轻。

3

我一直不太喜欢把人分为几零后,那种分法,只是生理上的分割,并不合理。

我见过很多二十多岁却从不学习的年轻人,也见过六十多岁还在路上奔波的长者,前者已经老了,后者依旧年轻。

前些天,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帖子:“你有没有什么特别‘相见恨晚’的知识想跟年轻人分享?”一条评论映入眼帘:

“不要相信太多实际上能力level(水平)不高,但是年龄很大的人或者长辈的话,尊敬他们,但不一定要相信太多‘老人言’。你需要想想,是他们的想法让他们活成现在的样子,你愿意像他们那样活着,不然,就去寻找自己的路。”

同理,也不要相信每个年轻人未来都是有希望的。很多年轻人一眼就能望到头,等他反应过来时,早已来不及了。就像那句话一样:“二十多岁死,八十多岁埋。”

4

所以,人到底什么时候才算变老了呢?

我的答案是,不学习的时候,不进步的时候。

我曾经看到过一种说法,特别有道理,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巅峰时刻,你什么时候最值巅峰时刻,自那之后,你就会开始变老。

比如,我的一位从北大毕业十一年的朋友,他的微信、微博,甚至所有的社交媒体账号上还写着“PKU ”,我知道,他已经老了。一个人已经从学校毕业十一年了,还把自己高考时的巅峰状态作为人生名片,那他之后的日子,也就只剩下衰老了。

还有一位朋友,毕业十年,还在一次次提及自己当年英语演讲比赛的成绩,而这个牛已经吹了十年。辉煌时刻已过,剩下的就只有衰老了。

当然,你可能会辩驳,那谁都是这样啊,每个人都会走下坡路啊,人怎么可能一辈子都在巅峰时刻呢?

其实不然,有两种方式可以让人减缓衰老:

第一,寻找一个伟大的目标,用一生完成。

当然这个目标要足够大,大到许多人一看到都觉得你太好笑了,比如你要改变世界。

我刚认识樊登老师时,我问过他的理想,他说希望中国有三亿人可以通过他读书。我心想,三亿?吓死人了。可是,随着时光的流逝,他每一年的业绩和会员都在增加。我想,他还是会这样,一直年轻下去。

当你的理想被人嘲笑时,记住别被别人的眼光左右,别被别人的评价绑架,更不要拿自己的青春为别人的言论买单。

埋头去做,一点点靠近它,放心,所有笑你的人,最终都会笑不出来的。只要你的目标足够大,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完成,你就会永远在路上,就算皱纹长到脸上,至少它不会出现在心里。

第二,做一件持续升值的事情,直到永远。

许多职业都具备这样的特点,比如作家、老师。

越往后,你的职业越值钱,随着你的读者越来越多,学生越来越多,你的巅峰时刻永远在明天。俞敏洪老师在《我曾走在崩溃的边缘:俞敏洪亲述新东方创业发展之路》里讲过一个故事,新东方去香港、新加坡募资,他刚讲了几句,台下的投资人就说:“俞老师,你别讲了,告诉我们你们要多少钱。”后来一问,他们都是他当年的学生,学成之后他们出国留学了,再后来回到国内或待在国外,都成了投资人。

当你的职业随着年纪的增加越来越值钱时,你也就很难衰老,至少内心深处是这么回事。

5

但不知道你是否发现,这两种减缓衰老的方式,都需要一个人具备这样一种能力:远见。

我曾经在《你的努力,要配得上你的野心》里写过一篇文章叫《做一个有远见的人》,当一个人的眼睛像探照灯一样,照耀着远方,他的未来一定不会差。

人到了三十岁,应该多考虑考虑未来的事情:这件事在十年之后,会成什么样?这个职业在我四十岁的时候是加分还是减分?这份工作在我老年时还能不能做?

换句话说,你做的这件事,是短期获益的还是长期获益的?你玩儿的是有限 游戏 ,还是无限 游戏 ?你是看着现在,还是盯着未来?

前些日子,我在高铁上读完了《褚时健传》,虽然他跟我不是一个年代的,但我特别震惊于他给每件事都设置了一个三十年的盘。对于每件事,他都提醒身边的同事,多考虑考虑以后,别总是盯着现在。就算出狱时,他还把哀牢山上的农场包了三十年,那个时候他已经七十多岁了,虽然很多人都预测他活不了那么久,但他在八十五岁的时候,东山再起,成为身家亿万的“橙王”。

读完这本书后,我在网上搜索了褚时健的照片,他虽然头发斑白,却鹤发童颜,看不到一丝苍老。

在上海电影节,我见到了自己一直很崇拜的阎建钢导演,他的电影《甜蜜》刚刚杀青了。那个夜晚,他一直在调侃自己的头发是染成白色的,每一个见解和包袱都把我们逗得哈哈大笑。一个晚上时间过得飞快,我们转到第二场时,导演喝了一杯酒,说他还在准备下一部电视剧,说他还准备做点其他有趣的事情,说他其实是1959年的……瞬间,我就被震撼了。因为,他竟然比我父亲的年纪还大一岁,但我完全只能感受到他的青春。

是啊,在路上的人,不会苍老,一直在进步的人,也不会衰老。

而三十岁,或许人的巅峰才刚刚开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