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深度陪伴-如何高质量的陪伴孩子》 作者 张杨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第一章 深度陪伴,不只是陪伴

二、要做到深度陪伴,谈何容易

父母要做到深度陪伴,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做:

首先,陪伴孩子需要抽出时间。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收获就在哪里。如果你的注意力在陪伴孩子的事情上,那你就要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工作安排,使两者达到一个相对的平衡。

其次,陪伴孩子需要用心。

你用不用心,孩子都看在眼里,我们要去倾听孩子言语背后的需求,而不是仅仅提供优渥的生活条件。

再次,陪伴孩子需要方法。

职场妈妈需要学习时间管理技能,而全职妈妈则更多的需要精力和耐心。

最后,陪伴孩子要有“结果”。

深度陪伴的最后,是要跟结果挂钩。

三、深入陪伴:能自我安抚的孩子

在我们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安抚孩子,孩子就会学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安抚自己。这告诉我们,想要让孩子变得优秀,首先要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

五、孩子是我们的镜子

我意识到孩子就像一面镜子,父母可以通过他们看清自己的言行是否恰当,从而及时地对自己的言行进行修正。

父母深度陪伴孩子的过程中,需要在情绪管理这门课上面多下功夫。孩子恰恰是反映我们情绪变化的最好的一面镜子,在我们还没有就查到自己情绪的变化时,敏感的孩子就能感觉到我们的情绪变化。他们有时会模仿我们的语气和肢体动作,有时会被我们吓 得露出惊恐的表情,我们通过观察他们就能得知自己的行为是否带着不良情绪,从而快速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并赶紧修复亲子关系。

第二章:培养有幸福感的孩子

一、父母如何与孩子建立联结

我们这一代父母都是在“优秀”的期盼中长大的,当我们自己成了父母,我们才明白,优秀不等于幸福,所以我们真正要培养的是有幸福感的孩子。

美国“平和式教养”的创始人劳拉博士说:“育儿的工作80%都是在和孩子建立联结”

育儿本身就不是一件短平快的事情。

孩子0-1岁,甚至0-3岁都是建立安全感的非常重要的时期,尤其是0-1岁这个阶段,不论孩子要吃、要抱抱、要睡,我们的都应满足婴儿的需求,因为这不仅会带给婴儿极大的安全感,而且也会带给婴儿一种"我无所不能”的感觉,同时又能满足这个阶段孩子的全能自恋需求。当然,这样说孩子形成自信心的最重要的阶段。

作为父母,不能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来让孩子听话,因为这种做法除了让孩子畏惧自己,暂时听话外,对孩子的成长都没有任何好处。要知道,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父母的这份威慑力就会慢慢减少,我们就会看到孩子越来越叛逆。

二、懂孩子,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

当孩子说自己不害怕、不疼的时候,他们的内心可能仍然还存在恐惧。如果孩子内心足够有力量,他们就会尝试用游戏的方式去释放这种情绪,这是他们自己的方式。

三、错位的大小事儿

孩子一般在两岁前后就会有强烈的想要自己动手吃饭的欲望,如果父母能够利用好这个机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吃饭,可能就不会出现孩子长大了还吃得很慢,甚至到五六岁了还要喂饭的事情了。

孩子因为某个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哭泣的时候,我们需要给予他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当我们与孩子在一件事情上的认知达成一致的时候,我们就会和孩子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直接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因此,我们与孩子认知达成一致的多少,将直接影响我们亲子关系的质量。

四、不要和孩子较劲儿

孩子挑食怎么办?

这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我们每一顿饭都要从红色、黄色、绿色、紫色、白色五种颜色的蔬菜里面挑出三种颜色进行食用,你想吃哪几种颜色的蔬菜呢?

等孩子选出颜色之后,可以让孩子继续选择与那三种颜色相对应的蔬菜。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认识各种蔬菜,记住蔬菜的味道,也会让孩子对吃饭产生期待,并慢慢爱上吃饭。

相信孩子,即使他们年龄很小,但也有能力去主导一些事情。当孩子从自己主导的一件事情里获得成就感,那他就会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力,就算自己主导的事情失败了,孩子也会从中吸取经验。

我们给予孩子的主导权越多,孩子从家长这里感受到的信任就越大;孩子感受到的信任越大,他们想要把事情做好的意愿就越大。

没有不听话的孩子,只有不愿意给予孩子选择和主动权的父母。

大人眼中的不听话,仅仅是孩子想要成为自己而已。

第三章:深度陪伴没有诀窍,唯有用心

三、晚饭后的钻石两小时

我认为想要做好深度陪伴,关键要掌握以下几点:

1、 给自己设定一个短期陪伴的目标。

2、妈妈的情绪管理能力。

3、妈妈对陪伴孩子的态度和期待。

四、碎片的珍珠时间

设置一些阶段性的亲子陪伴目标。

比如,乐乐上幼儿园的 第一个学期 ,我的亲子陪伴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乐乐尽快适应幼儿园。

第二个学期 ,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帮助乐乐改善健康,摆脱每个月一次生病的节奏。

第三个学期 ,我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乐乐的社交能力。

第四个学期, 我的主要目标则是给乐乐做英语启蒙。

五、深度陪伴的三步骤

计划

1、制定短期目标,首先,明确自己深度陪伴的短期目标。

2、确定陪伴的节奏和时间

3、确定陪伴的内容

选择

1、孩子的兴趣和喜好

2、和妈妈的情绪状态匹配

3、不用担心自己的能力

拒绝

1、拒绝干扰

2、临时的邀约

3、懒癌症发作

第四章:深度陪伴,培养能玩会学的孩子

一、你阅读,孩子才阅读

先让孩子喜欢上书

妈妈要尝试用各种有趣的方式读绘本,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等宝宝跑过来的时候,就用绘本跟他互动,比如:“哇,这绘本里面的精灵居然会变出一根香蕉?”然后假装咬一口,“嗯,好好吃”,接着可以询问孩子:“你要不要吃精灵变出的香蕉?”

一家三口都阅读

父母闲暇时爱看书,孩子爱看书的比率更高。

父母闲暇时爱看电视,孩子不爱看书的比率更高。

家里图书数量多的,孩子更爱看书。

父母带孩子去图书馆多的,孩子更爱看书。

父母每天给孩子朗读多的,孩子更爱看书。

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

教育无非就是父母将自己知行合一的人生,毫无保留地展现在孩子面前,由孩子去决定要从中学什么。所以,最有保障的教育方式,不是我们去教孩子什么,而是我们要先认清自己,努力成为可以让孩子学习的榜样。

三、零基础英语启蒙如此简单

1、从孩子喜欢的事物开始

2、从孩子喜欢的故事开始

3、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互动

如何让孩子坚持学习英语

1、不要强迫孩子

2、和孩子一起做日程表

3、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

4、约孩子同学一起学习英文

七、仪式感,让孩子成为“有情”的人

你可能和曾经的我一样存在这样的一个误区:在家里常讲理,对孩子讲理,对爱人讲理:在家里喜欢争对错,无论大事小事,非要争个高下对错。殊不知,家庭没有对错,我们只需要追求怎么让我们的家更温馨、更幸福就好。要是总在家里讲理、争对错,再多的“情”也会没了。

第五章 孩子高情商源于深度陪伴

一、处理好孩子的负面情绪

当我们保持冷静不说教、不指责孩子的时候,就迈出了帮助他正确释放情绪的第一步。

引导孩子说出内心的感受,是帮孩子释放不良情绪的第二步。

如果孩子具备了分辨能力,妈妈就可以试着探究诱发孩子情绪的原因,并引导孩子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

我们可以试着和孩子交流,比如:“妈妈看到你不开心,我猜可能有些事情让你很生气,你愿意告诉妈妈吗?”“妈妈看到你很生气,如果你能告诉妈妈为什么这么生气,也许妈妈可以帮到你呢。”

第三步,帮助孩子释放负面情绪

父母们应该创造条件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体验各种情绪,因为只有体验了各种情绪,才会懂得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引导孩子用同理心来回应他人

比如,我看到你有些闷闷不乐,你想和我聊一聊吗?

或者,我看到你有些闷闷不乐,如果你可以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情,我或许可以帮助你。

宝宝,你看小B有些不开心,你觉得你可以做些什么让他感觉好一些呢?

四、培养孩子的社交商

培养孩子的社交商,需要帮他形成一种优良的社交习惯,也就是说,当一种习惯经过不断反复的练习,就会慢慢形成一个人的性格。

说“谢谢”

1、说“谢谢”的时候要具体

2、多对家人说“谢谢”

3、说“谢谢”的时候要看着对方的眼睛

4、“谢谢”可以有多种表达方式

我们要让孩子知道,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事情,并不是别人理所应当要为我们做的,如果别人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用行动表示感谢。

介绍自己

我会经常和乐乐一起扮演两个在游乐场偶遇的小朋友,相互介绍自己的名字、年龄、爱好。对孩子来说,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游戏,他们会反复的玩。当孩子能在游戏中熟练地自我介绍的时候,在真实的社交场合中,孩子就可以运用自如了。

赞赏他人

我经常对乐乐说的话就是:“乐乐,妈妈今天发现你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哦······”

“乐乐,妈妈从刚才的事件里面发现了你很大的一个优点······”

给孩子更多的鼓励

如果我们能养成随时随地鼓励内向型孩子的习惯,那么孩子遇到挫折产生挫败感的可能性就会减少。这就像孩子建立了一个储蓄胆量的账户,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个账户的存款会越来越多。

培养孩子的力量感

1、告诉孩子,妈妈永远爱你

妈妈的爱不会因为孩子的行为和能力而有所变化。无条件的爱永远都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基础。

如果一个孩子从来没有得到过爸爸妈妈无条件的爱,他一定会经常怀疑自己是否真的像别人那样不够好,是否真的像别人那样不值得被爱。

2、告诉孩子,别人的看法只是参考。

当孩子开始有自己的看法时,我们可以告诉孩子:“别人的看法只是参考,自己的看法才最重要。”当孩子知道自己的看法如此重要的时候,他就不会轻易因为别人的否定而否定自己,也不会轻易因为别人和自己的看法不一样而否定自己。

3、告诉孩子,要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时。即使我们的体验和孩子不一样,即使我们从逻辑上分析行不通,也要尊重孩子的感受。要知道,孩子这样去表达,一定有自己的理由,毕竟我们无法去替代孩子的感受。

4、告诉孩子,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伤害自己。

从小就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值得被尊重,每个人都没有权利去伤害他人

当孩子意识到任何人都没有权利伤害自己后,他在面临欺负或者“霸凌”时,才会更有力量去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权益。

智慧的处理“霸凌”

1、判断这是游戏还是“霸凌”

教会孩子正确的区分游戏和霸凌是很重要的。如果孩子有正确的感知力,即使对方是用游戏的心态和他玩,当他感到不好时,依然会马上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感受。

2、寻求支持和帮助。

营造一个孩子愿意来寻求支持和帮助的安全港湾,是爸爸妈妈的基础功课。当孩子说:“妈妈,今天有个同学打我了”,我们的第一个反应不应该是:那你是不是先惹人家了?而是要先同理孩子;那你一定很难过,可以跟妈妈讲一讲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3、帮助孩子分析“霸凌”原因

4、培养孩子赢得人心的能力

很多遭遇霸凌的孩子都是性格比较孤僻,或者说朋友比较少的孩子。所以,培养孩子的社交商,让孩子多交一些朋友,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减少遭遇霸凌的概率。

第六章 情绪平和才是好陪伴

对习惯吼叫说不

从小被吼大的孩子,要么会很容易变得懦弱,惧怕权威;要么会走极端,谁都不怕。不论是哪种情况,在孩子步入社会以后,都会对他人的人际关系和自己我发展造成很多负面的影响。

平和强调的是我们和孩子说话的方式,而不是接纳孩子所有的行为;我们可以给孩子设定限制,但是情绪上要做到平和。

其实,孩子的抗挫能力培养的前提一定是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而吼叫只会破坏孩子的安全感,削弱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的能力,只有让孩子对别人的吼叫更加敏感,更容易产生情绪反应,更容易做出一些冲动的决定。

经常吼叫孩子,会造成以下三个主要的危害:

1、让孩子与父母变得疏远

2、激起孩子的逆反情绪

3、孩子模仿父母大吼大叫

“踢猫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个名词,它是指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第七章 做好时间管理才能深度陪伴

怎样才能提升行动力呢?

首先,我们应放弃对完美的追求。

我们知道,完美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世界上不存在绝对的完美。

其次,放弃和他人做比较。

最后,做事情时不要纠结犹豫。

把事情授权给他人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筛选可以授权的事情。

2、做好心理准备。

3、多鼓励少纠正。

4、必要的时候花时间培训。

授权能否成功取决于意愿、能力和沟通。

第八章:深度陪伴“最后一公里”

五个方法培养孩子早睡的习惯

1、从孩子出生就开始培养作息规律

2、不论多晚睡,早上准时叫醒孩子

3、每天晚上入睡往前挪5分钟

4、创造安静的睡前环境和惯例

5、做好计划

养育孩子没有捷径,与其向别人抱怨自己的不易,不如沉下心来钻研育儿方面的知识。

父母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就要肩负起养育孩子的重任。

鼓励爸爸参与育儿的六个方法

1、找出自家爸爸的优点。

2、允许爸爸按照他的方式和孩子一起做喜欢的事情。

3、妈妈要赋予爸爸力量感。

4、让爸爸的陪伴变得有规律。

5、和孩子一起多聊聊爸爸的陪伴。

6、让爸爸产生被需要的感觉。

第九章 合理地满足孩子看电视、打游戏的需求

父母要明白,粗暴地制止孩子看电视、玩游戏,很可能严重伤害孩子。因为孩子这方面的需求没被满足,他就会找机会加倍满足自己,这种心理在心理学上称为“未完成事件”,即童年没有满足的事情,长大了也会想方设法再去完成。

如果你发现孩子沉迷电子游戏,不妨反思一下:

1、最近家庭的氛围如何?

2、你跟孩子的关系如何?

3、孩子是否承受了太多批评指责

合理引导孩子吃零食

3岁之后,每周给孩子10元零花钱,锻炼他的消费和理财能力。

尊重孩子的偏好和选择,给孩子自主选择的权利,就是给予孩子情感上的充分满足;给孩子一定数额的零用钱,教会孩子认识价格标签,引导孩子消费和理财,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孩子的自律能力和决策能力。因此,给孩子零用钱让他自己选择零食,是一个控制孩子乱吃零食的好方法。

孩子害怕打针怎么办?

1、 先接纳孩子的情绪。

2、提前告知孩子可能会发生的情况,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

3、鼓励孩子。

4、通过角色扮演,帮助孩子释放情绪。

当我们不再用“要勇敢”绑架孩子的行为时,孩子反而学会了勇敢。

每个孩子的内在节奏都不一样,家长要尊重孩子,耐心地等待他开窍的那一天。当孩子不是因为你的提醒,而是自己突然开窍时,他迸发出的能量是超乎你的想象的。

也许你的孩子,做什么事情都比别人慢,但那不是你代替他去做的借口,更不是你强迫他按照你的节奏做的借口,只有先接纳孩子的慢,再用智慧的方法去加以引导,今天的慢他才会拥有一个快的未来。

更何况,就算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

孩子不需要说教,只需要一个教练式的妈妈去启发他思考。

---------------------

用文字记录生活,用时间刻度生命。

我是一个爱生活、爱学习的吃货,

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带给你快乐和力量。

感谢你的关注,也希望能够遇见同频的你,

一起成长,成长为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是荷语微光,感恩和你遇见。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