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十大弟子_孔子十大弟子介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04
  颜渊、仲由、言偃、卜商、曾参、子贡、端木赐、冉雍、冉耕、闵损为孔门七十二贤中孔子的十大弟子。下面是我为你搜集孔子十大弟子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孔子十大弟子介绍
  颜回:(前521~前481年)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颜渊以德行著称,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反、仁”(《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鲁莽,好勇力,事亲至孝。除学诗、礼外,还为孔子赶车,做侍卫,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深得器重。孔子称赞说:“子路好勇,闻过则喜。”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后任大夫孔俚的宰。卫庄公元年(前480年),孔俚的母亲伯姬与人谋立蒯聩(伯姬之弟)为君,胁迫孔俚弑卫出公,出公闻讯而逃。子路在外闻讯后,即进城去见蒯聩。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子路目毗尽裂,严厉喝斥道:“君子死,而冠不免。”毅然系好帽缨,从容就义。

  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且列言语科之优异者。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司马迁作《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对子贡这个人物所费笔墨最多,其传记就篇幅而言在孔门众弟子中是最长的。这个现象说明,在司马迁眼中,子贡是个极不寻常的人物。我们循着司马迁的这个思路,再细细阅读《论语》等书,便可看出子贡这个人物非同寻常。他的影响之大、作用之巨,是孔门弟子中无人所能企及的:他学绩优异, 文化 修养丰厚, 政治 、外交才能卓越,理 财经 商能力高超。在孔门弟子中,子贡是把学和行结合得最好的一位。

  言偃 (前506~前443)春秋时孔子唯一的南方弟子。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22岁时离乡北上,拜孔子为师,为其三千弟子中七十二贤之一。谦虚好学,擅长文学,曾任鲁国武城宰,用礼乐教化民众,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深得孔子赞赏。后学成南归,从游弟子无数,被誉为传播东南文化第一人。唐代起先后被封为吴侯、吴公、吴国公及先贤言子等。清康熙间特设五经博士一员,由其后裔世袭。言偃对吴地文化的繁荣作出了很大贡献。 颜回(前521~前490) 春秋末鲁国人。字子渊。孔子弟子。以德行见称。勤奋好学,笃信孔子学说,并“闻一知十”,领会深刻。为人平易谦逊,沉默寡言,才智较少外露,在行动上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成为孔子最忠实、最得意的学生。孔子屡称他品格高尚,说 他“三月不违仁”,“不迁怒,不贰过”。33岁时去世。今曲阜城北陋巷街有颜庙,亦称复圣庙。今曲阜城东11公里防山之南程庄村东北角有颜子林,为颜回及其家族的墓地。

  曾参(约前505~前435) 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 (今平邑)人。人们尊称为曾子。孔子弟子。乐道养亲,曾仕为小吏,以孝著称。认为"忠恕"是孔子" 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吾日三省吾身"的修养方法,主张"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较)”,矢志不懈地实践孔 子学说。相传著有《孝经》和《大学》。在孔门中被视为道统的继承者,被后代统治者尊为 “宗圣”。《汉书·艺文志》著录《曾子》18篇,已残,今存《大戴礼记》中,自《立事》至《天圆》凡10篇。清阮元有《曾子注释》。今嘉祥城南20公里南武山南麓有曾庙,又称宗圣庙。
  孔子十大弟子介绍
  卜商(字子夏)——命理始祖桃李遍,辈晚才高传佳作。卜商是最早提出“死生有命,富贵在天。"观点的始祖,这句话对中国人的命理观影响几千年,这并不是子夏在提倡一种宿命论,而是教导人们:要看得开生和死,生和死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必经之路,要用一颗平常心去看待生死;富有、地位在某一程度上是由上天 决定 的(比如出身的家庭有富有、贫穷、皇室、平民之分),但是当一个人哪怕是处于贫穷和艰难之中,也要奋发向上,努力拼搏。子夏的子弟非常之多,曾在西河(今安阳一带)传道授业,当时的魏文侯经常去请教他,比较出名的弟子有李悝、吴起和商鞅。在孔子从卫返鲁(公元前484年)之后,子夏才拜孔子为师,在孔门诸弟子中,他的行辈要较颜渊、仲由、端木赐等晚,而他的传世著作却最多,《论语》主要是他与仲弓合撰之作,《毛诗》也是传自他,《诗序》为他所作,《仪礼·丧服篇》也是传自于他,《易传》之中的一卷,他也有参与撰写,这足意说明他在孔子诸多弟子中地位是多么的重要!说完卜商,我们再说一位挺会做生意的子弟端木赐。

  端木赐(字子贡)——取才有道聚千金,外交风去展雄才。子贡在孔子的弟子当中最有钱,算是一位富豪,他很会做生意,在当时儒学可是提倡重文轻商,认为经商不是正道,可是子贡偏偏不吃这一套,文要摆弄,商也要经营,一个典型的现实主义者,《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当中的记载充分可以说明他是一个经商高手:“子贡好废举,与时转货资„„家累千金”(“废举”指贱买贵卖,“转货”是指货物种类更新快,意思就是:子贡依 据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从贱买贵卖中获利润,从有成了一个有钱人),除此之外,他还被鲁、卫等国聘为相辅,可谓是文、商、政三结合的第一人。子贡还是一个出色的外交家,经常穿梭各国,出色地完成了各种政治使命,比如为了达到“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的目的,他游离齐、吴、越、晋四国之间,不断发挥自己的外交才能,嫁祸水于他人,使得四国君主对他的利弊分析深信不疑,并纷纷采纳他的主张和见意。(《史记·仲尼弟子传列》记载:“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孔子不但有做生意的弟子,还有会打仗的弟子冉求。

  冉雍(字仲弓)——王室之后德化民,惊世之作毁于秦。仲弓是周文王的后代,然后传到他这代的时候却末落了,家里比较贫穷,以放牛为业,人称“犁牛氏”,这点有些类似刘备,都是王室之后,一个以放牛为生,一个以编草席为生,只是一个成了“贤才”,一个成了“皇帝”。仲弓曾做过季氏私邑的长官,他主张“以德化民”,但是在季氏之处“仕三月,是待以礼貌,而谏不能尽行,言不能尽听,遂辞去„„”。看来他的以民为本、以德化民的为政之道,很难得到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仲弓开始 反思 自己的思想和品德,觉得还需要改正和提高,辞官之后,他师从孔子,开始了自己学习修行之路。孔子对他有“雍也可使南面”(在古代以南为尊为长为贵,意思是:仲弓可以从政做大官治理国家)之美誉,后世也有人将他与孔子相提并论,荀子就这样认为,在他的《儒效》中就说:“通则一 天下 ,„„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仲尼指孔子,子弓就是指仲弓)。惟一让我们觉得遗憾的是:后人不能看到他的个人著作,只有通过片断的 历史 记载去侧面了解他,因为他独立完成的著作《敬简集》,不幸毁于秦始皇的“焚书”之中

  冉耕(字伯牛)——坦直端正树威望,英年早逝扼腕惜。伯牛为人端正正派,率直、坦诚,非常善于待人接物,在孔子的弟子当中于德性称著,有很高的威望,可是史书对其介绍很少,再加上他英年早逝,他的很多才能没有得到展示和发挥,实在是令人惋惜,我们能找到关于对他的才能和品德进行正式描述的只有《史记》最具有说服力,里面记载说:“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孔子能亲口肯定伯牛的品德,并与颜回并列,看来他在品德行为方面有着相当高的造诣,孔子对其是何等的器重。伯牛,曾为中都宰,可是不久却得了不治之症,孔子亲自前去探望,紧紧握着冉子的手,望天长叹,悲痛异常(孔子哀叹伯牛之死:“亡之,命矣夫!”)。除了伯牛称著于德行之外,还有一位叫闵损的同样于德行称著。

  闵损(字子骞)——老成持重孝为先,淡泊名利拒费宰。子骞年幼不幸丧母,不断受继母虐待,生活过得很清苦,成人之后,父亲又病故,可是守丧三年未满,国家战事不断,被应征从军。艰苦的生活和复杂丰富的社会经历,使他深深感到世事艰辛难料,慢慢养成了寡言少语、老成持重的性格,平常,他话语不多,然而只要讲话就说得很中肯受用,孔子说他:“夫人不言,言必有中”(《论语·先进》)。子骞比较完整地接受了孔子 教育 ,由于独特的生活经历,使他在实践孔子思想学说的基础之上,而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例如他非常奉行孝敬,刘向《说苑》中曾记载:继母给其亲生儿子絮丝棉,而给子骞絮芦花,冻得拉车时常掉绊绳,父亲不了解真情,便常鞭打他,后来父亲知道真相,要赶走继母,子骞却连忙替继母求情,劝父亲道:“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他的孝行感动了父母,受到了父母、乡邻的称赞。子骞是孔子弟子当中第一个主张不做官而淡泊名利的人,他主张修身养性,不刻意追求物质享受和欲望,有一次季氏派人来请他做“费宰”,被他谢绝了(《雍也》有记载)。他是真正做到期淡泊名利的人,诸葛亮也追求“淡泊名利”,可是最终还是做了蜀国宰相,倾权朝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