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我军参谋长属于什么级别,军参谋长和师长谁更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1-01-03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抗战的影视剧中出现参谋长,他们帮助主帅出谋划策,谋划一场战争。他们人在后方却可以算尽前线发生的事情,指挥千军万马,与敌人在战场上博弈。

毫无疑问,电视剧中的参谋长是很厉害的,深受人尊敬,权利也很大。但真实的情况真的如此吗?



中国军队近代化过程中,深受德国和日本的影响,所以我军在一般采用的是德军的参谋长体制。其实除了德日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对我国军队近代化建设产生过影响,这支国家的军队被称为苏军。

有一段时间,我军甚至仿照苏军建制,将参谋长下设,一直到团一级。而且还有一点很大的改变就是,上一级别的参谋长权利要大于下一级别的主官。也就是说军级别的参谋长大于师长,师级别的参谋长大于旅长,以此类推。



就此看来,参谋长的权力确实很大,但实际的情况却并不是如此。

由于中国军队历来的指挥习惯,士兵会对他们的直接指挥者言听计从,而不会因为上一级别的将领发出的命令与自己的直接指挥者发生冲突。因为这在任何一支军队中都是一件无法容忍的事情。



这也就导致了参谋长虽然名义上比下一级别主官地位高,实际上他的命令能否执行,完全看军队主官对他的态度。

在军阀部队中,参谋长是一个很尴尬的身份,他的地位和权利大小完全取决于这支军队主官的个人意愿。如果这支部队的主官是一个放权的人,那么这个参谋长能够发挥的空间就大,但如果主官不是一个放权的人,那么参谋长可能啥事都干不成。



除此之外,参谋长的地位还取决于与部队主官关系的远近。如果关系处的非常好,那么参谋长的权力和威信就很大,但是如果与主官的关系处理的不好,很有可能说什么都不好使,甚至连普通的士兵都不理睬他。

所以说,抗战中的参谋长们并不全是像电视剧中演的那么权势熏天,也许他们很有才华,也许他们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但是这一切是否能够实现,则有着很大的偶然因素。

第2个回答  2021-01-22

参谋长是各级部队军事指挥部门的首长,协助该部队的军事主官进行指挥。如军区参谋长是协助军区司令工作的,师参谋长是协助师长工作的。我军团以上包括旅、师、集团军、军区等各级部队都有参谋长。在团以下单位,只有作战参谋等职,而没有参谋长一职。只有在旅团级以上单位,才设参谋长。他的主要职责是整理战斗信息,为军事首长提供资料并提出一定的建议;经军事首长授意,向下面单位布置具体的战斗任务。 级别:参谋长相当于单位军事主官副职,也就是说团参谋长是副团级、师(旅)参谋长是副师(旅)级,军参谋长是副军级、军区参谋长相当于军区副司令员。

众所周知,师一级编制是国家的常设编制,师长是一个师的最高军事长官,而是参谋长是司令部的最高长官,那么师长与参谋长到底谁更大呢。

中国军队自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启正规化,清政府以北洋六镇(6个师)为中央师,同时要求每个省编练一镇(1个师)新军作为国防师,也是就中央6个师,地方上每省1个师。

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倒台,袁世凯出任大总统,当时全国共有14个师及18个混成旅。袁世凯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设立了陆军总部与参谋总部。陆军总部的最高长官是陆军总长归政务院管辖,参谋总部的最高长官是参谋总长归总统袁世凯掌管。部队的师长或旅长由陆军总部任命,而部队的参谋长由参谋总部任命。

袁世凯的想法是师长有统兵权,而参谋长有调兵权。所谓的统兵权是指管理这支部队的权利。调兵权是调动部队的权利。统兵权与调兵权分开是防止武将专权。

参谋长接收到上级调令,然后找师长出兵。同时师长如果调兵一定要经过参谋长的同意,在命令上一定要有参谋长附属签名,否则下级团长可以拒绝执行命令。很明显此时的参谋长属于上级的特派员,权力大过师长。

袁世凯死后,北洋政府的中央权力大大弱化,各地的督军都兼任师长,根本就不用买上级的帐,自然此时的参谋长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摆设。

中原大战结束,蒋介石在形式上统一了全国,同时为了对日作战进行准备组建了军事委员会,蒋介石出任委员长,军事委员会下设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与军令部(部长:白崇禧),师长由军政部任命,参谋长由军令部任命。抗战全面爆发前,参谋长的地位高于师长,抗战相持阶段就出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参谋长自然也就没有权利了。

解放战争初期,由于国军刚刚进行整军,设置了参谋总长(陈诚),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又进行了军政与军令分开。孟良崮战役中,陆军总部命令张灵甫撤出一线,而参谋总部命令张灵甫进行“中心开花”,最终张灵甫执行了参谋总部的命令,结果全军覆没。原因很简单:防止产生新军阀割据,利用参谋总部打压陆军总部。

世界各国的军事制度都是“掌军不能令军”,所以作为地方的军事长官(师长)与上级派来军令长官(参谋长)权力大小主要取消上级对下级控制的权利。

第3个回答  2021-01-28

经常能够看到一些抗战的影视剧中出现参谋长,他们帮助主帅出谋划策,谋划一场战争。他们人在后方却可以算尽前线发生的事情,指挥千军万马,与敌人在战场上博弈。中国军队近代化过程中,深受德国和日本的影响,所以我军在一般采用的是德军的参谋长体制。其实除了德日之外,还有一个国家对我国军队近代化建设产生过影响,这支国家的军队被称为苏军。有一段时间,我军甚至仿照苏军建制,将参谋长下设,一直到团一级。而且还有一点很大的改变就是,上一级别的参谋长权利要大于下一级别的主官。也就是说军级别的参谋长大于师长,师级别的参谋长大于旅长。

由于中国军队历来的指挥习惯,士兵会对他们的直接指挥者言听计从,而不会因为上一级别的将领发出的命令与自己的直接指挥者发生冲突。因为这在任何一支军队中都是一件无法容忍的事情。这也就导致了参谋长虽然名义上比下一级别主官地位高,实际上他的命令能否执行,完全看军队主官对他的态度。

在军阀部队中,参谋长是一个很尴尬的身份,他的地位和权力大小完全取决于这支军队主官的个人意愿。如果这支部队的主官是一个放权的人,那么这个参谋长能够发挥的空间就大,但如果主官不是一个放权的人,那么参谋长可能啥事都干不成。除此之外,参谋长的地位还取决于与部队主官关系的远近。如果关系处的非常好,那么参谋长的权力和威信就很大,但是如果与主官的关系处理的不好,很有可能说什么都不好使,甚至连普通的士兵都不理睬他。所以说,抗战中的参谋长们并不全是像电视剧中演的那么权势熏天,也许他们很有才华,也许他们一心想要建功立业,但是这一切是否能够实现,则有着很大的偶然因素。

第4个回答  2021-01-17
军参谋长跟军长的级别差不多,都是将军级别的,当然是军参谋长比师长更大。
第5个回答  2021-08-20
我军在各个时期的军事编制是参考了国军和苏联的军事编制,抗战时期军一级的建制辖有军部、军直属部队和两到四个师级建制部队。军参谋长属于副军级干部是军级部队的主要领导尤其在军事指挥方面是要超过正副政委的,参谋长有权对军队的调动、训练、作战做出建设性的意见,对整个军的军事指挥发挥重要作用。师长是对整个师级建制负全责并有绝对权威的干部,本师发生的任何事情都需要师长同意授权,才能执行。两者相比传统意义上还是军参谋长更大,两者职权概括面不完全相同,没有直接可比性。但是师长的晋升路线中军参谋长是主要的上一级晋升路线之一。作战中参谋长可临时替代军事主官指挥部队的某些行动,而师长要调动其他单位的军队是不允许的,也基本调不动。除非碰上主动上门暂时归属建制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