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第18集:来世化作采莲人,与君相逢横塘水(5)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胡啸来禀报柴牧说,“先生,九公主又出宫了,我派了个生面孔跟着。”

        柴牧问道,“可靠吗?”

        胡啸回答说,“查得很清楚,家中也是受高相所害,绝无二心。”

        柴牧这才点了点头。

        柴牧为什么要派人来跟着小枫?还这么谨慎?他不是最不顾惜小枫的性命吗?再说了,这时候的李承鄞,并没有在柴牧面前表露出他爱小枫的意思,他也用不着上赶着去为了李承鄞保护小枫吧?

        这只有一个解释,就是柴牧是为了找到顾剑的下落。他知道,顾剑在得知小枫出宫以后,一定会跟着小枫,和她相见,他就可以顺藤摸瓜,找到自己的义子了。柴牧对顾剑,可比对小枫真心。

        柴牧对小枫的态度,也是本剧中1个不可忽视的隐藏情节,那就是,柴牧不觉得他利用小枫屠灭丹蚩有什么问题,不觉得一定要保住小枫的性命,也不觉得小枫与化身顾小五的李承鄞决裂有什么大不了的,但是却对自己的女儿明月被李承鄞利用万分警醒,万分反感,他要把明月送出关,最后还想带明月离开皇宫。《东宫》是一个讲究“因果轮回、报应不爽”的故事,柴牧对别人家的女儿这么冷血无情,这份狠戾,便全都报应在自己的女儿身上,所以,明月最后被李承鄞刻意利用,自杀了。

        柴牧走进了楼下的房间,原来,李承鄞在那里等着他呢。柴牧问道,“殿下尚未痊愈,要不要过两天再议啊?”

        李承鄞笑道,“放心吧,柴先生,我没事。”

        在这场表面上温情脉脉的嘘寒问暖之下,是柴牧对李承鄞的并非完全坦诚的暗潮涌动。柴牧是和胡啸在楼上交换了派人跟踪九公主(也就是顾剑)的消息,代表着柴牧在防备李承鄞。他知道李承鄞当初为了小枫,跟顾剑闹得很不愉快,为了维护顾剑,他才这么做的。这就为后来,李承鄞发觉了顾剑与小枫可能的亲密关系暴跳如雷,最终射杀顾剑,也不在乎柴牧的性命埋下了伏笔。

        柴牧问道,“太子那边,有什么消息吗?”

        李承鄞道,“我向父皇请命修西境志,就是为了能拿到这块、可以查阅各部资料的令牌。这几日,我在弘文馆装样子也装够了,过几天,我就去刑部、户部、吏部,去查查有关太子的文书。”

        李承鄞告诉柴牧说,他向父皇请命修西境志,就是为了这块出入六部的令牌,他好趁机查一查有关太子的文书,抓住太子的把柄。编剧在这里暗示,李承鄞是真的不知道他父皇打算把他发配到丹蚩去的心思,他还以为自己拿住了宣德王的把柄,父皇就会改立他为太子了呢,直到他被宣德王陷害,明明证据确凿,皇帝还对他不管不顾开始。

        皇帝对李承鄞有没有父爱呢?当然是有。李承鄞毕竟是他最钟爱的顾淑妃的儿子,如果皇帝不爱他,为什么会允许当年拥有像高于明一样权势滔天的母家的顾淑妃生下自己的儿子,甚至是在他铲除顾家,顾淑妃有可能利用李承鄞复仇以后?后来,在高家被扳倒以后,他对高如意是什么态度?而且,皇帝还在顾淑妃被毒死以后,把李承鄞交给皇后抚养,给了他嫡子的身份。

        但是,皇帝对李承鄞的父爱,比不上他对自己皇位的看重,所以,他才在朝中高相一党独大的时候,想把李承鄞贬出京城,以坐稳皇位。后来,李承鄞斗倒宣德王,皇帝来试探他对高相一党的态度,在明白了李承鄞也不会任由高相一党独大以后,皇帝没有任何疑虑地立了他做太子。

        再后来,皇帝发觉,刺杀明月、带走太子妃的刺客是李承鄞派来的,他可有像当初宣德王谋反时那样,不顾任何情面地惩治李承鄞?那一剑,明明也冲着他来了。皇帝对李承鄞的偏爱,在此时再次显露,他只是在李承鄞面前表露了他一定要抓住那个刺客的意愿,点了点李承鄞而已——我已经知道你在耍什么鬼把戏了,你应当好自为之。甚至,皇帝在配合李承鄞,把高相一党在朝中连根拔起,让李承鄞彻底坐稳了太子位。那个时候的他,已经对明月表露出了他想安享晚年、把朝局都交给李承鄞的意愿,可是李承鄞却不会放过他。这便是权力的肆虐了,你跟一个有权力的男人讲什么真情呢?

        皇帝风瘫后,李承鄞对他的父皇说,“您在算计这个算计那个的时候,却忘记了,我是您的孩子!”这句话其实对皇帝非常不公平,要知道,皇帝除了李承稷,最偏爱的就是李承鄞了。同时,在这句话中,我还可以看出李承鄞对他与小枫的孩子的期待——如果小枫生下我的太子,我才不会这么算计他,我会把他当作是我的孩子,我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人,保护他,教导他,而不是像您这样。只不过,编剧不会放过做下那么多罪孽的李承鄞,她也不会允许小枫生下他的孩子。

        柴牧道,“太子那边确难入手啊!自从他上位一来,对外圆融怀柔,恐怕一时很难抓住他的把柄。”

        李承鄞冷笑道,“圆融怀柔?除非他真的做得无可挑剔,否则众口铄金,可不是光凭一张嘴就能说成的。我二哥这些年,为了笼络自己的势力,必然花了不少银子。”

        1.柴牧毕竟远离朝局,他对朝廷内部的情况不甚了了,所以才说太子那边确难入手,只怕一时抓不住他的把柄。

        2.于此同时,李承鄞却有了高相一党的帮助,他知道了李酽去了户部的事,便想到了太子把心腹派到户部,应该就是为了打钱的主意。而且,前后一牵连,也很容易发觉,太子应该是为了笼络自己的势力才花这么多钱,这就是他能被自己拿捏的把柄。

        与宣德王相比,李承鄞做了太子,可能聪明多了。他才不想用钱笼络自己的势力,而是在整个朝局中合纵连横,先笼络皇帝斗高相,坐稳太子位,又利用高相认清皇帝的“真面目”,坐稳了他的“皇位”。甚至,李承鄞在朝廷的用度上还很抠门,他和小枫看烟花,都说为场烟花花这么多民脂民膏,真是可惜。(这么抠门的太子,在和小枫一起看烟花的时候,都说这烟花值了;在小枫离开他以后,都悬赏万锭黄金把自己的挚爱找回来,可知他爱小枫爱得都魔怔了。)

        柴牧听了这话,立刻嘉许地说道,“好,那咱们就从钱上下手,太子做得再干净,也难保他手底下的人手脚不利索。”

        这里终于出现了不容忽视的关键情节,就是李承鄞正式开始在柴牧面前有了自己的主意,柴牧则开始慢慢失去了他对李承鄞的掌控权,开始沦为了李承鄞的棋子。

        在这个转变过程中,高相功不可没,他非但是扶立李承鄞登上太子位的最大功臣,还是帮助李承鄞发挥智谋,抵制自己成为任何人的棋子的最大助力。小时候的李承鄞,从高相身边学会了假装爱吃核桃酥,长大了的李承鄞,在高相身边正式开始反叛对自己还叫“忠心耿耿”的柴牧,他要做在棋局中翻云覆雨的某后黑手,也不是柴牧加以利用、为挚友复仇的棋子。

        李承鄞道,“第一个要查的就是那个李酽。我一直在想,他李酽放着好好的兵部侍郎不做,偏偏要去做那个户部的主事,虽然是有贬谪之意,可户部是什么地方?若无利可图他会去吗?”

        柴牧立刻应和道,“我马上吩咐下去,就从这个李酽入手,我就不信找不到他的把柄。”

        1.李承鄞说,他觉得李酽很古怪,虽然从表面上来看,他可能是为了宣德王被加封为太子,为避免陛下忌惮,他自请贬谪,去了户部做主事,不做兵部侍郎了。但是,户部是什么地方?那里掌握着朝廷的钱袋子,还一向是高相二子高坤的地盘,他去户部,怎么可能不是为了图利?

        2.李承鄞并没有告诉柴牧,他是从高相那里得知李酽被调往户部的事,这暗示了李承鄞开始对柴牧有所保留,哪怕他主观上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其实,从他一力引诱赵瑟瑟,却不曾告诉柴牧他只是培植自己在朝中的势力以扳倒高家,也能看得出来。在下一集中,李承鄞在朝局上翻云覆雨,独自与瑟瑟合谋,把赵敬禹拱上了镇北侯一位,瞒过了高相,也不曾告诉柴牧,也是必然是因为这个。

        3.编剧无时无刻不在强调宣德王与李酽是本剧最佳CP的事实,你看,李承鄞都知道从李酽入手去拿捏宣德王。李酽对宣德王的意义,可不就相当于小枫对李承鄞。后来,宣德王起兵谋反,至少有一半的原因是为了保住李酽的性命,他不会容许李酽去抗下整件事,自己却躲在后面不出头。这就特别像李承鄞在见到小枫被李酽针对的时候,上赶着为小枫出头,挨了陛下的呵斥,又把宣德王与陛下的火力,全都转移到了自己的身上,以保全小枫。

        只不过,李承鄞比宣德王强得多的地方,是他把自己的挚爱好好地掩盖起来了。除了宣德王,没有任何政敌知道小枫对他的意义。他在针对高相之前,高相一直不知道小枫是他的挚爱,还以为对付瑟瑟他便会跳脚。在针对柴牧之前,他已经在柴牧面前表露出小枫是他的逆鳞,谁也不能针对她的态度,他把小枫妥当地安排在了东宫,还把明月拿捏在了手心里。在针对皇帝之前,为了让明月确认,柴牧真的是陛下杀的,我对他可是仁至义尽,甚至假装挽留一心想要归隐的柴牧,进而逼迫明月对陛下下手,让明月成为他扳倒陛下最好用的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他还是把小枫妥当地安排在东宫,又把自己摘干净,给自己和小枫留了后路。

        说完正事,李承鄞又问道,“对了,柴先生,可有我表哥的下落?”

        柴牧含糊道,“还没有,不过殿下放心,顾剑几经危难,定能自保。”

        李承鄞放心地点了点头。

        此时的李承鄞,还处在他人生的前期,对柴牧、对顾剑,还是很讲情义的。上一次,他就吩咐胡啸去查顾剑的下落,这一次,他还记得问柴牧有没有查到什么,当然是因为他很关心顾剑。

        与李承鄞相对的,是柴牧。柴牧明明派人去跟踪九公主,以得知顾剑的下落,但他就是不会告诉李承鄞,他只是含糊地说“还没有”,更多的细节没有说。在柴牧心里,在没有确认顾剑是什么心思之前,在他觉得顾剑可能在挽回小枫的时候,他是不会让李承鄞知道顾剑的下落的。

        柴牧对李承鄞说的,“顾剑几经危难,定能自保”这句话,对李承鄞的影响非常大。为什么李承鄞在诱杀顾剑的时候,丝毫不顾阿渡的死活呢?就是因为李承鄞知道,顾剑武艺高强,还几经危难,他可能救不了别人,但自保还是可以做到的。于是,他在把小枫拉出了箭阵后,专门挑着阿渡下手,在阿渡重伤倒地的时候,仍然下令放箭,亲眼见到顾剑为了小枫把阿渡护在身下,他的羽林郎射够了箭,他确认了顾剑没得救以后,才放过了阿渡。

        顾剑果然出现了,他点了小枫的穴道,对小枫说,“我找了大半年才找到你,你就不愿意跟我多说几句吗?”

        此处是原著的情节,还是小说一开始就出现的场景。那个时候,李承鄞甚至还没有正式上场。不过这里有了一处改动,就是把“我找了你三年”改成了“我找了你大半年”。

        书枫嫁给李承鄞三年后,顾剑才出现,之前,顾剑去哪儿了,作家留白了,再加上假如说顾剑真的对小枫有很深的感情,他不会在上京城被李承鄞利用,却不来找小枫,所以我也不好揣测顾剑在这三年中究竟去了哪里,不过不在上京总是确定的。编剧在改写这个故事的时候,对这个前后不好对应的情节做了很好的改编,把顾剑在小枫的出现,改为“大半年”,又把顾剑出现的时机,改为小枫嫁给李承鄞之前。

        当然,不管是三年也好,还是大半年也好,都是顾剑的谎话。书枫嫁给李承鄞三年,他便说是“他找了她三年”,剧枫来到豊朝,不过几个月的时间,并不是大半年,顾剑这么说,是为了给后面的话做铺垫。顾剑知道小枫失忆了,忘记了顾小五和他自己,于是以顾小五出现的时间为节点,故意抹去了所有小枫与顾小五相识相恋的情节,以求得小枫回心转意,愿意和他回西州。

        顾剑又说,“咱俩之前是一对,并且已经交换了定情信物,我们约定好了要私奔,可是后来你和我闹别扭,一气之下就跑了。后来你遇上了沙盗,脑袋受了伤,连我都忘了。”

        顾剑所说的定情信物,有可能是指原著中所指的鸳鸯佩。书里的顾剑把小枫与顾小五相认的信物,转嫁在了自己身上,以取代顾小五的身份,挽回小枫。编剧以此情节为牵引,补写了后来小枫错认顾剑为顾小五的情节,以达到短短三天内使得情节迅速激化的目的。后来李承鄞误会顾剑是顾小五、而顾剑又没有否认,才使得顾剑万箭穿心。那时候,顾剑、裴照、小枫与李承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思,又都不是全知全能的,才能互相牵引,才使得本剧在结局之前在情节上达到了毋庸置疑的小高潮。

        因为本剧的剧本经过多次改动,所以,鸳鸯佩的情节被完全删去,出现了这一处看似是漏洞的情节。不过,也有可能的是,顾剑所说的,我们已经交换了定情信物,是指鸣镝。这也是后来李承鄞笃信的,小枫与顾剑的定情信物,他才从小枫那里偷出了鸣镝,又发射鸣镝,叫顾剑万箭穿心。

        顾剑说,我们约定好了要私奔,这句话来自原著,但是是顾剑编出来的。在电视剧中,这句话就是真的了,顾剑与小枫是青梅竹马,他们也的确曾经想过要一起私奔。

        顾剑说,你和我闹别扭,所以跑掉了,后来又遇上了沙盗,受了伤,失了忆,所以把我忘了。这句话,是顾剑在从裴照那里得知了小枫失忆以后,又从别人那里打听了小枫自己知道的失忆的原因,再编出来的。这句话,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合理地回答了他与小枫分离这么久、他还是小枫心上人的问题,但事实上是很有漏洞的。那就是,小枫明明知道,她是在和亲的路上遇上了沙盗,如果小枫真的爱着顾剑,她为什么要答应和亲?如果她为了她的父母而来中原和亲,放弃了顾剑,那也便说明,顾剑并不是她不可割舍的心上人。

        顾剑说,“不过你不记得我也没关系,不过我可以让你重新爱上我。”

        小枫听了,立刻“呸”了一声,说道,“你没病吧?我是最近一些事不记得,可是从小到大很多事,我还是记得的。要是真像你说的,我们约定好了要私奔,那岂不是相处了很长时间?我为什么一点儿都不记得你?”

        小枫下意识地就“呸”了顾剑一声,说她才不会重新爱上顾剑,再次暗示了小枫已经爱上了李承鄞的事实,她才不会变心,再去爱别人。同时,小枫试图从理智的角度来分析顾剑不是她挚爱的原因——你说你和我要私奔,那我们一定相处了很长时间了,我为什么不记得你了?编剧在这里再次暗示,小枫是真的不爱顾剑,小枫要是爱一个人,才不会用理智去分析她要不要爱他,他值不值得她爱,在小枫真正的挚爱面前,她是没有理智的。所以小枫才对她爱上李承鄞那么纠结,那么痛苦,最后伏剑自刎。

        但是,顾剑说的小枫因为遇上沙盗而忘记爱他的这番话,骗不过爱着李承鄞的小枫,却骗过了误会顾剑是顾小五的李承鄞。他们两个在竹林里决斗的时候,顾剑又把这番话重新说了一遍,李承鄞全都信了,虽然他嘴上说“她为了救我,连性命都不要了,这些,岂是你一句谎话就能抹杀的吗?!”这代表了李承鄞内心的慌乱与恐惧,他是太害怕失去小枫了,小枫还真的曾经和顾剑“私奔”过,才会相信那个“顾小五”说出的话。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