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遍朋友圈就是找不到你——小编泣血求助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6
翻遍朋友圈就是找不到你

——-我泣血求助帖

最近这段时间,“她经济”这个词经常被提起,它说的是在当前女性地位提升的大环境下,很多消费品牌因为服务好了女性群体的需求而获得了崛起的机会。

有几个有意思的数字跟大家分享一下,在过去的一年中,在天猫上买西装的有八成是女性,买拳击手套的女性人数翻了一倍,买AJ篮球鞋的,有七成是女性,这些消费都踩中了“她经济”的红利。看到这些数据,至少对我个人而言是十分出乎意料的,尽管大家可以说有些需求是女性给男性伙伴购买的,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女性在消费决策中所享有的权力越来越大了。

这样的红利同样体现在国外的市场上,就在上个月美国社交软件公司Bumble在纳斯达克上市,这家公司就是主打“女士优先”这张牌,公司的CEO是一位31岁的女性,她凭借公司上市,成了全球最年轻的白手起家的女性亿万富翁。

这位创始人把自己对女性需求的洞察,以及“尊重女性”的价值观全部都融入了Bumble里,让它成了一款独树一帜的社交软件。

这个APP里有三个产品设计上的细节,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Bumble在约会社交这件事上,把主动权交给了女性,Bumble的操作界面,和探探非常像,每一个人注册好了之后,系统会给你推荐其他用户,左滑表示无感,右滑表示喜欢,只有互相喜欢之后,才能开始聊天。一般来说,两个人互相匹配之后,往往是男生主动开口,女孩被动回复,男生总是牢牢把握社交的主动权,Bumble只用了一个小设计,就让女性在这个软件上获得了主动权。什么设计呢?在Bumble上,如果两个人成功配对之后,只有女孩先开口,聊天才能开始,如果女孩没有在24小时内主动发起对话,匹配就会消失,另我这个直男癌患者想不到的是女孩对这个社交软件会存在天然的好感,原本还以为撩撩更健康呢!

其次,Bumble对女性的体察远远不是“赋予特权”那么肤浅,它还在帮助女孩努力提高交友质量,帮助她们寻找严肃的长期关系,一般的社交软件只需要提供简单的个人资料,很多人只会提供自己的一张照片,就算要写点别的,往往也就是兴趣爱好这个层面,比如“爱旅游”“喜欢滑雪”等等,女孩想要判断谁能发展长期关系,还是比较难。但是,Bumble上面的标签则是不限于兴趣,有的标签还很严肃:比如“是否有宗教信仰?”“未来是否要孩子?”还有一些是关于生活习惯的,比如“你是否抽烟?”“你是否喝酒?”等标签可以用来筛选网上约会的对象。

大家可以琢磨一下Bumble这样设计的出发点:如果你谈过恋爱肯定知道,两个人可能会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在一起。但能不能长期相处下去,还得看两人对这些严肃问题的回答是否一致。Bumble为全体用户设计的标签,其实就是在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女孩从一开始就把那些不适合发展长期关系的人给筛出去。

说到这里,我走神儿为大家脑补一下,很多经典的爱情故事告诉我们:女主最早都是奔着白马王子去的,历经转折才发现青蛙先生才是自己的菜,说明好白菜被我辈拱了乃是历史的必然,上帝只给白马王子开了一扇窗,却给我们却留了一扇门。

第三个能让Bumble从2014年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原因,其实是它关注女性用户的更多需求,让她们在Bumble上有“被照顾”的感觉,在交友路上提供指引,大有帮着女用户防火防盗防渣男的感觉,老实说Bumble这个设计挺有“闺蜜感”的,它很细致地体察到女性用户在约会场景中很容易出现“不安全感”,同时通过讨论、回应也给了女性用户情绪上的安抚,这一点像不像一个八卦玲珑心的小闺蜜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这些心理层面的需求之外,Bumble还洞察到女性对于社交的需求,会有更多维度。

看看身边不论大小的女生你就肯定知道,除了约会对象以外,她们还希望拥有三五闺蜜当她们的坚强的后盾。在2016年,Bumble推出了一个叫做Bumble BFF的功能,用中文翻译过来就是“Bumble好闺蜜版”。用户如果选择了这个功能,系统就会根据算法,推荐你可能想认识的同性好友,可遇不可求的好闺蜜们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

我!你又跑题了!

说了这么多,又和珠宝老铁们有什么关系呢?我斗胆从文中为大家提炼了几个关键词:

1.更多的选择

2.更精细的标签

3.更多的体谅和洞察

我窃以为对待消费者像Bumble这么的体贴或许大概才是未来我辈小品牌珠宝人的生存之道吧,很多同行都已经特别出色了,而这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水贝珠宝微商莫属了,虽然没有很深的供应链,但是胜在更深的客户关系和体贴。在上面三项里,微商至少在后两项里是更有或多或少的优势的,至于第一项“更多的选择”,微商同行们早就通过互通有无的办法来弥补了,连大年三十春晚的款式,都能瞬间无卡顿的火遍微商朋友圈。

深圳水贝的珠宝加工和销售配套是从服务于传统珠宝实体店,连锁品牌店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加工品质和金银的材质决定了产品客单价偏高,这也是更加适合微商这种强关系的产品条件,遗憾的是少了品牌影响力的加持,不过,品牌不够,产品来凑,高格调和有一定稀缺性的产品对消费者信任度建立要友好一些。

只是,这种互通有无或许还太少了,或者太麻烦了,很多时候因为无从给客户提供更好的选择,那么认知度更高的某花某宝某尼自然大行其道了,而此时很多优秀的设计和产品还没能被发掘。

因为看到了水贝同行们互通有无的必要和需要,我们利用珠宝检测系统做了“找找珠宝”这个小工具,从2019年底开始运营,由于去年疫情停滞了挺长时间,今年春暖花开之际,我们又重启这个工作,希望得到同行们的支持!

随着“她经济”的兴盛,未来还会有“他经济”,“它经济”,大平台有大平台的生存之道,但是在未来看见消费者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需求,最后努力满足他们的需求,一定少不了微商的力量,也期待更多好的产品能从我们的手里推广出去。

本文是今天在得到的邵恒头条文章读后感,不喜望喷!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