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课程标准2017 研读课程标准 优化口语教学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01
  【摘 要】为了改变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在仔细研读新《英语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笔者从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兴趣、科学评价、挖掘潜力、开发资源等几方面入手,探索进行有效英语口语教学的方法。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 学生 口语教学
  
  “Language affects life!”为了推进有效的英语教学改革,国家教育部颁布了《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标准》对第五级(即九年级结束时)应达到英语“说”的能力也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能听懂教师有关熟悉话题的陈述并参与讨论;能就日常生活的各种话题与他人交换信息并陈述自己的意见。因此,英语教学必然也从传统的语言知识技能的传授向语言交际能力培养转变,口语教学的重要性日渐凸现。但一线英语教师都非常清楚地意识到口语教学存在着不少困难与问题,亟待解决:缺乏必要语言环境;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学生听、说英语的机会太少等。英语基本功不够扎实,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以致形成心理障碍。因此学生开口难,长此以往,导致我们的英语口语教学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外语教学不能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针对现状,为了有效地优化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不妨采取
  以下对策。
  
  一、转变理念,改进教法
  
  一位外国教学专家曾说过:“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我们的学生生活在非英语交际环境中,英语课堂是提高他们英语口语的主阵地。教师应改变教学理念,必须真正从思想上重视口语教学,在课堂上我们把以教师的教为主改为以学生的学为主,并要坚持一语化教学,培养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教师一定要坚持说英语,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大量语言实践活动,从而巩固语言知识,掌握语言技能。
  
  二、情感投入,师生互动
  
  新课程要求师生互动,互动就是教师和学生多交流。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通过交流营造出一种平等、和谐、宽松、民主课堂环境,学生便会被老师感染,发挥出其主动性与积极性,有助于达到师生互动。
  课堂上师生的交互活动(interaction),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要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的不同,恰如其分地采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乐于参加的一些笑话、游戏、谜语、竟猜等活
  动。既可以活跃课堂,又能激起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热情。
  
  三、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真正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必须靠大量的口语活动,因而,我们要为学生创设大量的口语活动形式,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通过交流和合作,锻炼听说交际能力。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可以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1.Daily report
  每天课堂上利用三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一人或几人组合)上台作daily report,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在众人面前说英语的机会。要求学生向生活要题材,少杜撰,但是可以模仿,可以借鉴。台上学生讲,台下学生听,然后根据内容设置简单的练习进行检查,一举两得,学生的胆量得到了锻炼,口语能力也能得到提高。
  2.Role play
  Group works and pair works make students talk actively.课堂内,针对课文内容与学生实际,多利用authentic material,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可进行课本剧表演,小品角色扮演等形式,分组协作学习。还可组织学生开展课文短剧表演比赛,学生们争先恐后表演起来十分生动,使语言学习充满活力,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必然得到提高。
  3.Imitation(homework)
  为了有效配合课堂教学,督促学生加强口语能力的锻炼,笔者坚持每星期两次布置有声作业,内容为:模仿教科书配套的磁带或New Concept English10-15分钟。学生需将模仿、朗读的内容录在磁带上,第二天抽查,由学生评委团评选出“今日模仿之星”,并把读得好的磁带在全班播放,予以表扬。通过抽听学生的磁带,还可以发现语音、语调等问题,对改进口语教学有很大作用。
  4.English festival
  为了营造学生学习英语的氛围,拓展学生英语习得的环境,给学生铺设展示的平台,我们每年进行校园英语节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英语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英语节的内涵不断扩大,范围不断拓宽,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英语节逐步演变成活跃全校文化氛围、展示学校英语教学成果和学生英语学习的全面能力的综合活动。这些活动一次又一次点
  燃了同学们说英语的激情,是课外对课堂的延伸,更是课堂对课外的拓展。
  
  四、注重差异,协调发展
  
  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这是《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Hymes认为,人的能力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知识,二是使用。口语教学中,老师要充分了解学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采取不同的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分别培养和提高他们口语表达的能力。“着眼中间,兼顾两头”,让各层次的学生各尽所能,快乐地享受学习给他们带来的乐趣,根据各自的实际水平协调发展交际能力。
  
  五、做好评价,挖掘潜力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而初中生群体中客观存在着分化现象。针对这种现象,《英语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作如下阐述: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英语教学要取得最大的效果,就必须针对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措施,为此在教学中我实行等级制评价,把学生英语口语分为A、B、C、 D四等,对每个级别的学生的口语分别提出不同的阶段性要求,这样有助于消除分数带给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等级评价制以学生的实际等级水平为基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智力潜力。
  
  六、纳入考试,培养能力
  
  为了全面地促进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提高,近几年来我们一直坚持在阶段测试,终结测试中加试口语考查。期中、期末的口语测试安排在书面考试之前进行,测试分为日常用语,磁带录音模仿和topic。磁带录音从《新概念英语》中抽签决定,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及语音语调。Topic也由学生在指定的五个话题中抽取,准备几分钟,主要是为了考查学生在模拟场景中的交际能力。老师将平时、期中、期末口语测试成绩进行综合得出学年口语成绩。口语测试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平时练习口语的热情,使学生的口语能力得到了切实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七、开发资源,消除障碍
  
  《英语课程标准》提到:英语课程要力求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给学生提供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内容健康和丰富的课程资源。同时,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校本课程中,我们尽量结合现行教材,帮助学生消除文化障碍,使口语教学更接近地方文化,我们自主开发了适合本校实际的《校园英语900句》等校本课程。
  当然,口语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英语老师脚踏实地去实践。我们要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尽量为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使之不断提高口语水平,从而切实有效地推进英语素质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
  [2]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1,(2).
  [3]詹红娟.中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方法探讨.外语研究,2006.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