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的第五冲击波理论是指什么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5-12-07
“第五冲击波”
   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持续保持在欧洲机场客运量第四,货运量第三的位置,并从航空港发展到航空港都市,在机场周围聚集大量企业总部。
   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交通运输始终是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影响着企业和企业家的区位选择、产业空间布局、区域和城市的兴衰。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航空业的进步,世界各地的大型机场都先后推出临空经济区的建设计划,并且在整体规划上,呈现多元化、多层次、辐射广的态势。
   1959年,爱尔兰成立了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它包括紧靠香农国际机场的香农自由工业区和香农镇,自由贸易区利用国外资金和原材料,大力发展出口加工业,这是临空经济区的早期形式。
   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政府就先后提出了在东京、大阪建设三大国际空港的课题,新东京国际空港(成田)、东京国际空港(羽田)、关西国际空港成为日本最重要的航空港。日本采用了研究-建设-再研究-再建设的方针,使得航空运输在日本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形成了建设与发展的良性循环。最典型的是日本长崎县,依托长崎空港,在滨海区域规划兴建了一个临空经济区,建设一条商务办公街,建立系列航空关联产业开发区、自由贸易区、高级文化娱乐区、高级住宅区和高精尖端技术产业区。
   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持续保持在欧洲机场客运量第四,货运量第三的位置,并从航空港发展到航空港都市,在机场周围聚集大量企业总部。
   美国的内陆城市孟菲斯,则随着联邦快递的入驻,一扫棉花(18690, 90.00, 0.48%)业衰落后的萧瑟,从美国“南部最不活跃的城市之一”跃升为美国的航空大都市。因为,联邦快递将孟菲斯机场作为其货物中转站后,越来越多的依赖航空运输的企业追随联邦快递在孟菲斯布局。其中,包括电子零售商、技术维修企业、整形外科医院,甚至是毒枭。
   中国的临空经济区在上世纪90年代初萌芽,北京顺义、上海虹桥、成都双流,成为这其中的先行者。2004年机场属地化改革之后,全国各地开始了临空经济的规划浪潮,我国临空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2010年后,临空经济区的发展甚至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目前,我国临空经济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产业发展特点鲜明。”北京赛迪方略开发区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徐楠介绍,一方面,已初步形成了以北京、上海、广州等枢纽机场临空经济区为中心,以成都、昆明、重庆、西安、深圳、杭州、武汉、沈阳、天津等直辖市、省会城市或重点城市的特色临空经济区为骨干,其他城市相继顺势发展临空经济区的基本格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变化和航空运输业的发展,以节约研发时间、新产品以最短的时间进入目标市场的柔性化生产方式为特征,中国临空经济区发展呈现出航空产业、航空物流业、高轻产品制造业、国际商务会展业、康体娱乐休闲业为主的五大高附加值产业向机场周边聚集的态势。
   以天津空港经济区为例,在其11年的发展史上,2006年空客飞机组装项目落户,无疑是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
   “因为这不仅是一个项目的落户,而是带动航空制造业在天津从无到有。”天津空港经济区管委会张志强处长说。
   随着空客的落户,首先是为其提供零部件的企业开始跟随布局。比如,西飞机翼,以前就是空客的零部件供应客户,但其需要将机翼从西安先运到欧洲。空客落户天津后,西飞就在空客旁边设了一个厂房。
   其他的飞机组装企业如古德里奇、PPG、泰雷兹、左迪雅戈、英德拉、海特等,也悉数追随空客而来。紧接着,一些与空客没有直接关系的航空企业也开始向这里聚集,如中航直升机、金鹰直升机、亚联公务机、奥凯航空、中航产业基金等项目。
   “空客项目带动了与航空相关的研发、维修、销售、金融租赁等各个行业的发展。”张志强说。
   富士康落户郑州航空港综合经济试验区,亦起到类似的作用。据河南省省长谢伏瞻介绍,截至2012年年底,富士康生产苹果手机1.05亿部,占全球苹果手机的70%;并有上百家富士康协理厂商落户,带动100多个产业、400多个配套企业入驻,“一批电子信息、生物制药、航空运输等企业加快集聚,呈现出航空枢纽建设和航空关联产业互动发展的良好局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