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家祠堂的诗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1

1.谁有关于陈家祠的名人诗词

1, 道缵太邱,星聚一堂昌后世;德令广雅,风培百粤振斯文。

陈瑞焘撰陈家祠首进大厅格扇(楹柱联),此联挂在陈家祠首进大厅格扇档中两侧柱子上。

上联大意为:沿着太邱祖所走的道路走下去,把贤德之士集于一堂切磋学问,使后代更加繁昌。下联大意为:与德高望生的广雅书院为邻,用良好的学风培养我百粤子弟,举拔优秀人才。

2,文范仰先生,依然东汉德星,有光祖庙;孙谋诒后嗣,长此南天耀日,继照吾宗。

陈炳章等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

上联大意为:景仰太邱祖立行置言的典范,要像这位文范先生一样做个贤士,为宗族增光。下联大意为:把先祖创立的好德行、好家风传给后代,使它长此像南方明亮的太阳,继续照耀我宗族。

3, 光先绪于东都,立德立功,观往昔之勋名,同昭日月;裕后昆于南国,俾昌俾炽,庆今兹之享祀,永荐春秋。

三邑镇南陈边房光裕堂祀孙等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此联为挂在陈家祠后殿的大堂楹柱上。

上联大意为:发扬我祖在都城开拓的世业,立德立功名,看我陈氏往昔的功名与日月同光。下联大意为:后世子孙在祖国南疆发扬光大,兴旺发达,祝愿今天的祭祀,世世代代、年年岁岁永远举行。

4,发祥溯东汉之年,文范炳千秋,仰征士风高,群贤星聚;启宇在南天门外,秀灵钟百粤,看石门返照,珠海回澜。

陈景奎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

上联大意为:我陈氏发源于东汉时期的道德典范照亮了千秋万代,为学习太邱祖令人敬仰的高风亮节,我族贤士有如灿烂群星汇集一起。下联大意为:在岭南开办书院,集中全省优秀子弟到广州进德修业,羊城美景石门返照也为我献瑞,珠海回旋的澎湃波涛也为我讴歌。

5,衍绪溯胡公,历周秦汉晋以迄于今,代有伟人,门闾大启;敬宗详戴记,统远近亲疏而系之姓,谊关一本,畛域何分。

陈源堂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正中(楹柱联),此联为挂在陈家祠后殿正中的大堂楹柱上,是了解陈氏来历的一副重要楹联。

上联大意为:陈家的渊源和功业起源于胡公,经过周代、秦代、汉代、晋代直至今天,代代都有伟大的人物出现,陈氏的门户大大地发展了。下联大意为:敬奉祖宗礼法详尽地记载在《大戴礼记》这本书中,不论远近亲疏的族人都联系到一个陈字,彼此的情义都是通到本族世系一条根上,有什么门户之见、地域之分呢!

扩展资料:

陈氏书院,俗称陈家祠,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陈氏书院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二十年(1894)落成。陈氏书院是广东规模最大、装饰华丽、保存完好的传统岭南祠堂式建筑,被誉为“岭南建筑艺术明珠”。

陈家祠集中了广东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巧妙运用木雕、砖雕、石雕、灰塑、陶塑、铜铁铸和彩绘等装饰艺术,是一座民间装饰艺术的璀璨殿堂。

陈家祠的建筑雕塑饰件多达284件,包括石雕58件、木雕57件、灰塑57件、陶塑58件、砖雕41件、铜铁铸和壁画13件。陈家祠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陈家祠

2.谁有关于陈家祠的名人诗词

陈家祠对联 仙岩生玉女; 佛井吐甘泉。

——佚名撰陈氏书院西院“姑婆屋”陈列室联 过去时代,封建礼法苛严,不少女性不甘受虐待,矢志不嫁,或与女伴相互扶持以终老,约自明代中后期起,相继产生了自梳女和不落家的特殊习俗。由于蚕丝业的兴起为女性提供了独立谋生的机会,这些习俗在封建礼法压迫下,得以相沿300余年,在晚清至民国前期达于高潮,直至本世纪30年代以后,才随着女性社会地位提高和战乱的影响而渐趋消歇。

过去女子出嫁,须由母亲束髻,立心不嫁者则履行一定的仪式自行束髻,称“自梳”。仪式通常在自梳女及不落家妇女聚居的“姑婆屋”内举行,当事者预先购备新衣鞋袜妆镜头绳及香烛酒肴,以黄皮叶煮水沐浴,设供拜观音,立誓永不婚嫁,然后由年长的自梳女将其辫子梳成发髻,更换新衣新鞋,向其他自梳姐妹一一行礼,经济宽裕的,还须摆酒宴客。

履行仪式后,该女子即为“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终生不得翻悔。“自梳女”平日可继续居住母家,采桑缫丝,自食其力,闲时常到“姑婆屋”与众姐妹聚会,在生活上互相扶持,亲如家人。

年老或病危,必须移居“姑婆屋”,绝不能在母家去世。不落家是自梳女子的一种假婚习俗,为遭父母强迫嫁人抗争无效所采取的折衷办法,过门行婚礼而拒绝同丈夫寝处,三朝回门后即长居母家不返,故称“不落家”。

道缵太邱,星聚一堂昌后世; 德令广雅,风培百粤振斯文。 ——陈瑞焘撰陈家祠首进大厅格扇(楹柱联) 此联挂在陈家祠首进大厅格扇档中两侧柱子上,上联大意为:沿着太邱祖所走的道路走下去,把贤德之士集于一堂切磋学问,使后代更加繁昌。

下联大意为:与德高望生的广雅书院为邻,用良好的学风培养我百粤子弟,举拔优秀人才。在这副对联中,陈氏族人极力渲染陈氏书院与广雅书院为邻,欲借广雅之德、广雅之风以培育百粤之陈姓子弟。

南国名祠,济济人才酬祖国; 广州胜境,绵绵宗祠遍神州。 ——新撰陈家祠首进大门轮换挂联(1) 颍川贤裔同心,六院八廊祠永润; 南国精工翘指,千姿百采艺长春。

门额:陈氏书院 ——新撰陈家祠首进大门轮换挂联(2) 九百年派溯英州,故土常怀绳祖武; 七十县宗联穗石,德星再聚蔚人文。 ——南海致远堂撰献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 上联大意为:九百年来宗族分支上溯到颍川时代,要时常怀念生我育我的故土,继承祖先的行迹前进。

下联大意为:七十县(为对仗采用整略概数修辞,实为72县)同祖所生的族人在羊城联合了贤德之士聚首一堂,使我族礼教文化的发展更加繁荣茂盛。 文范仰先生,依然东汉德星,有光祖庙; 孙谋诒后嗣,长此南天耀日,继照吾宗。

——陈炳章等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 上联大意为:景仰太邱祖立行置言的典范,要像这位文范先生一样做个贤士,为宗族增光。下联大意为:把先祖创立的好德行、好家风传给后代,使它长此像南方明亮的太阳,继续照耀我宗族。

院聚名贤,杰构冠于岭南,一百周星迎庆典; 馆藏博物,巧艺矫然宇内,万千气象祝吉祥。 ——佚名题陈家祠(楹柱联) 光先绪于东都,立德立功,观往昔之勋名,同昭日月; 裕后昆于南国,俾昌俾炽,庆今兹之享祀,永荐春秋。

——三邑镇南陈边房光裕堂祀孙等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 此联为挂在陈家祠后殿的大堂楹柱上,上联大意为:发扬我祖在都城开拓的世业,立德立功名,看我陈氏往昔的功名与日月同光。下联大意为:后世子孙在祖国南疆发扬光大,兴旺发达,祝愿今天的祭祀,世世代代、年年岁岁永远举行。

发祥溯东汉之年,文范炳千秋,仰征士风高,群贤星聚; 启宇在南天门外,秀灵钟百粤,看石门返照,珠海回澜。 ——陈景奎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 上联大意为:我陈氏发源于东汉时期的道德典范照亮了千秋万代,为学习太邱祖令人敬仰的高风亮节,我族贤士有如灿烂群星汇集一起。

下联大意为:在岭南开办书院,集中全省优秀子弟到广州进德修业,羊城美景石门返照也为我献瑞,珠海回旋的澎湃波涛也为我讴歌。 衍绪溯胡公,历周秦汉晋以迄于今,代有伟人,门闾大启; 敬宗详戴记,统远近亲疏而系之姓,谊关一本,畛域何分。

——陈源堂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正中(楹柱联) 此联为挂在陈家祠后殿正中的大堂楹柱上,是了解陈氏来历的一副重要楹联。上联大意为:陈家的渊源和功业起源于胡公,经过周代、秦代、汉代、晋代直至今天,代代都有伟大的人物出现,陈氏的门户大大地发展了。

下联大意为:敬奉祖宗礼法详尽地记载在《大戴礼记》这本书中,不论远近亲疏的族人都联系到一个陈字,彼此的情义都是通到本族世系一条根上,有什么门户之见、地域之分呢! 祖德厚流光,帝王将相道学神仙垂于后昆,丕焕堂基隆享祀; 工师何有力,欂栌侏儒椳闑扂楔成兹寝庙,惟勤涂墍壮观瞻。 ——陈瑞昌撰陈家祠后殿大堂(楹柱联) 上联大意为:先祖道高德厚影响深远,留传至后世伟人辈出,建筑如此规模宏大、光彩夺目的大殿堂,以隆重祭礼祭祀祖宗先辈。

下联大意为:工匠师傅的手艺何等精巧,用木石砖泥精雕细刻建成的这座书院,惟有勤加粉饰修缮,才能雄伟壮丽的。

3.关于堂的诗句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乌衣巷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题岳阳楼 白居易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临江仙 曹雪芹

白云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围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宿无可上人房 马戴

稀逢息心侣,细话远山期。

河汉秋深夜,杉梧露滴时。

风传林磬久,月掩草堂迟。

坐卧禅心在,浮生皆不知。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清烟,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悬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此会在何年。

江村 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自去自来堂上燕,

相亲相近水中鸥。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多病所须唯药物,微躯此外更何求。

4.关于“祠堂”的诗句有哪些

《题太白祠堂》

年代: 宋 作者: 喻良能

长安酒楼歌管新,一曲乌栖泣鬼神。

狂客解龟同一醉,人人知是谪仙人。

《寄题沙县死事祝将祠堂》

年代: 宋 作者: 刘克庄

淮右多良将,吾犹识祝侯。

虎生能肉食,豹死有皮留。

铁汉为挥涕,冰翁与雪雠。

标名忠义传,荣甚复何求。

《过彭泽县,望渊明祠堂》

年代: 宋 作者: 杨万里

梦里邯郸熟,谈间栗里亲。

不闻担板汉,曾羡釆薇人。

停待容来日,商量尚小贫。

只欺五斗米,典没万金身。

《题雱祠堂》

年代: 宋 作者: 王安石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天才。

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

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

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

《题范文正公祠堂》

年代: 唐 作者: 李深

一章奏免鸟衔茶,惠及饶民几万家。

遗老至今怀德政,为余谈此屡咨嗟。

5.告诉我一个关于陈家祠的故事

陈家祠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中山七路,是一个中国清代宗祠建筑,为广东省陈氏的合族祠堂,以其巧夺天工的装饰艺术著称,荟萃了岭南民间建筑装饰艺术之大成,以其“三雕、三塑、一铸铁”著称,号称“百粤冠祠”。

陈家祠堂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建成于光绪二十年(1894),由黎巨林设计。因祠堂落成后,一直作为陈姓子弟读书办学的地方,又称陈氏书院。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科举后,书院改为陈氏实业学堂。民间期间,这里先后为文范学校、广东体育专科学校和聚贤中学。1950年设立广州市行政干部学校。1957年,经广州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列为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并由广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进行全面维修管理。1959年辟为广东民间工艺馆。

陈家祠整座建筑坐北向南,占地1.5万平方米。主体建筑为五座三进、九堂六院,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主体建筑面宽和纵深均为80米,平面呈正方形,以大门、聚贤堂和后座为中轴线,通过青云巷、廊、庑、庭院,由大小19座建筑组成建筑群体,各个单体建筑之间既独立又互相联系。采用抬梁式建筑结构,硬山式封火山墙。总体采用“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布设,以六院八廊互相穿插。布局严谨对称,空间宽敞,主次分明。在建筑的处理上,以中轴为主线,两边以低矮偏间、廊庑围合,衬托出主殿堂的雄伟气概,形成纵横规整而又突出主体的构局。建筑外围有青砖围墙,形成一座外封闭内开放的建筑群体,是典型的广东民间宗祠式建筑。

陈氏书院以其精湛的装饰工艺著称于世,在建筑中广泛采用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壁画和铜铁铸等不同风格的工艺做装饰。雕刻技法既有简练粗放,又有精雕细琢,相互映托,使书院在庄重淡雅中透出富丽堂皇。在陈家祠堂各厅堂、廊、院、门、窗、栏杆、屋脊、砖墙、梁架、神龛等处,随处可见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等传统建筑装饰以及铁铸工艺,琳琅满目。陈氏书院中的木雕数量最多,规模亦大,内容丰富。首进头门梁架上雕有“王母祝寿”、“践士会盟”、“尉迟公争帅印”等取材于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的木雕。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三国演义》中曹操大宴铜雀台一组,描绘曹操坐在铜雀台上观看校场下各员大将比武的场面, 突出刻划了徐晃与许褚在比武后为了锦袍而争夺得难解 难分的情景,人物生动传神,引人入胜。

陈家祠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是广东地区保存较完整的富有代表性的清末民间建筑,建筑装饰工艺早在20世纪20年代已为国内外建筑专家和学者所重视,德国和日本的建筑艺术专著中已有专题介绍。1959年辟建为广东民间工艺馆后,1980年国家拨专款再次重修。1988年由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描写祠堂的诗句

登凌云高处

宋 刘过】

摄衣更上一层楼,才到层霄最上头。

方识乾坤真转毂,好知身世付虚舟。

九秋草木岚烟湿,万里山川海气浮。

更欲杖藜穷望眼,眼中何处认神州。

朝中措

宋 马子严

龙荪晚颖破苔纹。英气欲凌云。深处未须留客,春风自掩柴门。蒲团宴坐,轻敲茶臼,细扑炉熏。弹到琴心二叠,鹧鸪啼傍黄昏。岳阳楼记

藤王阁序

将进酒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小松

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

重上井冈山。

千里来寻故地,

旧貌变新颜。

到处莺歌燕舞,

更有潺潺流水,

高路入云端。

过了黄洋界,

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

旌旗奋,

是人寰。

三十八年过去,

弹指一挥间。

可上九天揽月,

可下五洋捉鳖,

谈笑凯歌还。

世上无难事,

只要肯登攀。

岳阳楼记

藤王阁序

将进酒

7.描写祠堂的诗句有哪些

1.《徐孺子祠堂》宋 黄庭坚乔木幽人三亩宅,生刍一束向谁论?藤萝得意干云日,箫鼓何心进酒尊。

白屋可能无孺子,黄堂不是欠陈蕃。古人冷淡今人笑,湖水年年到旧痕。

2.《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3.《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唐 杜甫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4.《耒阳杜工部祠堂》唐 徐介手接汨罗水,天心知所存。固教工部死,来伴大夫魂。

流落同千古,风骚共一源。消凝伤往事,斜日隐颓垣。

5.《商山祠堂即事》唐 窦常夺嫡心萌事可忧,四贤西笑暂安刘。 后王不敢论珪组,土偶人前枳树秋。

6.《题屈原祠》唐 洪州将军苍藤古木几经春,旧祀祠堂小水滨。 行客谩陈三酎酒,大夫元是独醒人。

8.表达“大家欢聚一堂”的诗句有哪些

1、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唐代岑参的《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译文:河西幕府里我有很多老朋友,老朋友分别以来已有三五春。如今在花门楼前又见到秋草,哪能互相看着在贫贱中变老?人生一世能有几回开怀大笑,今日相逢人人必须痛饮醉倒。

2、会桃花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出自唐代李白的《春夜宴桃李园序 /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译文:相聚在桃花飘香的花园中,畅叙兄弟间快乐的往事。

3、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出自宋代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

译文:在秋风白露的七夕相会,就胜过尘世间那些长相厮守却貌合神离的夫妻。

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过故人庄》唐代:孟浩然

译文:老朋友预备丰盛的饭菜,要请我到他好客的农家。翠绿的树林围绕着村落,苍青的山峦在城外横卧。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问刘十九》唐代:白居易

译文:酿好了淡绿的米酒,烧旺了小小的火炉。天色将晚雪意渐浓,能否一顾寒舍共饮一杯暖酒?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