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文化故事:白先勇的米粉情结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8
2017年2月17日,一位80岁的当代文学家回到桂林,接待的一行人为其准备了丰盛的宴席,他却大声喊道:“快点带我去吃桂林米粉!”

这就是童心未泯的白先勇先生。

白先勇先生出生于1937年,正是战火纷飞的年代,他的父亲是桂系高级将领白崇禧。1944年抗战中桂林沦陷,6岁的他只好跟随母亲迁往重庆。从此,一别故乡几十年。

1958年,他在大学里,发表了短篇小说《金大奶奶》,从此奠定了他的文学之路。他的笔墨间,总是透着淡淡的乡愁,和浓浓的故乡情。

特别是对桂林米粉,白先勇先生情有独钟。在他的《花桥荣记》、《金大奶奶》、《玉卿嫂》等小说里,都可以找到桂林米粉的影子。

一到桂林米粉店,白先勇就用正宗的桂林话喊道:“帮我冒三两米粉。”光是这个“冒”字,就体现了白先勇先生桂林话真是极其地道。

米粉冒好了,白先勇小心翼翼地端着碗,走到旁边的调料台,一边往碗里加调料一边喃喃自语:“来点酸豆角,再来点芫荽,再来个米辣椒......”

他夹起一块“锅烧”,放在嘴里贪婪地咀嚼着,满足地发出啧啧地赞叹声。随后,他又把米粉搅拌均匀,吃了一大口,不停地说:“好吃好吃!”在场的人都被他逗乐了,他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梦里头都想着吃我们的桂林米粉!”

白先勇先生接着说:“我只要回到了桂林,三餐都到处去找米粉吃,一吃就是三四碗。这是乡愁引起原始性的饥渴,填不饱的。”

确实是这样,1993年,当他第一次回桂林时,也是满世界找米粉吃。

而这一次回到桂林,他希望把父亲的纪念物、史料等存放到正在筹建的白崇禧陈列馆内,让人们记住那段抗日历史,记住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不易!他说,如果没有战争,他就不会颠沛流离。

在白先勇的记忆里,他总是在不断地搬家,从一所房子搬到另一所房子,在一所学校与同学们还没熟起来就转到另一所学校,那样的经历对他来说,是很痛苦的。

他非常欣慰地说,如今,中国人都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国泰民安的日子里,吃米粉也吃得格外香!

感恩今天的幸福生活,让我们不再有战争。能够安安静静地吃碗米粉,原来也是一种幸福!

桂林桂林,这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历史文化名城,关注燕晓,与您交流更多桂林历史文化故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