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评价的含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17
教学评价是指以教学目标为依据,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手段,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给予价值上的判断,即对教学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的过程。

教学评价的种类:

(一)根据实施功能的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1.诊断性评价

诊断性评价是在学期开始或一个单元教学开始时,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准备状况及影响学习的因素而进行的评价。

功能:①检查学生的学习准备程度;②决定对学生的适当安置;③辨别造成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2.形成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评价。

功能:①改进学生的学习;②为学生的学习定步;③强化学生的学习;④给教师提供反馈。

3.总结性评价

总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称为终结性评价。

功能:①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②证明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程度和能力水平以及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③确定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的学习起点;④预言学生在后继教学活动中成功的可能性;⑤为制订新的教学目标提供依据。

(二)根据运用的标准不同,可以分为相对性评价、绝对性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1.相对性评价

(1)基本含义:相对性评价又称为常模参照性评价,是运用常模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2)具体作法:以常模为参照点,把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与常模相比较,根据学生在该班中的相对位置和名次,确定他的学习成绩在该班中是属于“优”、“中”还是“差”。

(3)基本评价:相对性评价具有甄选性强的特点,因而可以作为选拔人才、分类排队的依据。它的缺点是不能明确表示学生的真正水平,不能表明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特定的标准,对于个人的努力状况和进步的程度也不够重视。

2.绝对性评价

(1)基本含义:绝对性评价又称为目标参照性评价,是运用目标参照性测验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的评价。

(2)具体作法: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以外确定一个客观标准,将评价对象与这一客观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其达到程度。

(3)基本评价:绝对性评价可以衡量学生的实际水平,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它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什么、能做什么或没掌握什么、不能做什么,宜用于毕业考试和合格考试。它的缺点是不适用于甄选人才。

3.个体内差异评价

这种评价是对被评价者的过去和现在进行比较,或将评价对象的不同方面进行比较。

(三)根据评价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外部评价、内部评价

1.外部评价

外部评价是被评价者之外的专业人员对评价对象进行明显的(看得见的、众所周知的)统计分析或文字描述。

2.内部评价

内部评价也就是自我评价,指由课程设计者或使用者自己实施的评价。

(四)按评价的方法的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

1.定性评价

定性评价是对评价资料作“质”的分析,运用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归纳与演绎等逻辑分析的方法,对评价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思维加工。

2.定量评价

定量评价是对评价材料做“量”的分析,运用的是数理统计、多元分析等数学方法,从纷繁复杂的评价数据中提取出规律性的结论。

(五)根据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不同,可将教学评价分为正式评价与非正式评价。

1.正式评价

正式评价指学生在相同的情况下接受相同的评估,且采用的评价工具比较客观,如测验、问卷等。

2.非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则是针对个别学生的评价,且评价的资料大多是采用非正式方式收集的,如观察、谈话等。有时,教师可以采用非正式评价作为正式评价的补充。
第2个回答  2020-10-17
教育评价是指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依据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纵观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的历史发展,一般认为大致经历了古代的传统考试、近现代的科学测试和当代的科学评价三个不同时期。因此,教育评价来源于古代学校对学生的学力检验,但是,教育评价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则直接来源于20 世纪初兴起的一种以追求考查教育效果的客观性为目的的教育测验运动。
2019年2月,国家教育部发布2019年工作要点,明确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大力加强劳动教育、推进学前普惠教育发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外负担、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系统推进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等34项重点。
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