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关羽的评价 500字 要写作文 帮帮忙!!

如题所述

关羽,刘备的义弟,蜀汉五虎上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坐骑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因杀豪强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因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但降汉不降曹,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在攻打樊城时,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威名远扬。但终因娇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 。有儒将之风,知晓《春秋》大意。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关羽是罗贯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和《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齐名,称为“义绝”。他周身闪耀着超绝尘世的理想人格的光辉。毛宗岗就评价他“世服其神威,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所以他最终虽然镇守荆州失败,但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个令人崇敬的大英雄。真可谓“忠义凛然参天地,成败岂足论英雄”。关羽的英武神威、忠义刚烈、义薄云天等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更是深入民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仁义君子、忠义化身,而受到历朝统治者的嘉许、追封,为后世百姓所顶礼膜拜,关羽形象也逐渐被圣化、神化。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一艺形象,就该拂去他头顶种种光环,还原他以本来的性格面目。

关羽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忠义,其中包含着多重丰富的内涵,有对国家社稷黎民之忠,有对君主兄长朋友之义。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官吏腐败、豪强横行,关羽凭着一股忧国忧民、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家国责任之感,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毕生都在为此奋斗,抗争。义字在三国演义中是贯穿始终的,尤其在关羽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可以说关羽的一言一行都和“义”密不可分。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兄嫂,不得已投降,但曹操有三项约定在先:一为保节操,降汉不降曹;二为保两位嫂嫂;三为保忠义、誓言,一旦知道刘皇叔下落,立即投奔。甚至关羽因为战袍是兄长刘备所赠,即使破旧得无法补救,也不肯换上曹操为其赶制的新袍。足可见关羽的至情至性,至忠至义。在他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返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世间的种种考验。

关羽还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贤能之才。《三国演义》在描写关羽勇冠三军的英武神威上,用了许多笔墨,如温酒斩华雄一段,就写得有声有色。先是华雄自称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接着写几员大将均被其斩于马下。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都惊恐失色,惟独关羽挺身而出,对曹操赏赐的酒,也只轻描浅写地说了句“且斟下,某去便来”。雷鼓大振,众人还在恐惧之时,关羽已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杯中的酒还是热的呢。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是对关羽胆识、才智自信的又一次极好展示。关羽知道鲁肃这次邀请他去东吴摆的是鸿门宴,可能对自己不利,仍然从容前往,并以超人的谋略,机警应变,挟持住了鲁肃,最终控制了局面,反败为胜。在千军万马中从容往来,如入无人之境,令人惊叹。不但如此,关羽内在的人格修养尤其令人钦佩。他深明大义,金钱、美色、爵禄都动摇不了他,显示了高尚的道德操守;而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也体现了他有着知恩图报、不忍杀戮的宽容仁慈之心和人道精神。

同时,关羽性格也有一定的弱点,主要是生性骄傲,有时难免听不进劝谏。关羽的矜持自傲固然与他自己文武双全、声名远播有关,但也给他带来了终身的遗憾。在关羽留守荆州之时,诸葛亮询问关羽镇守的策略,关羽只回答对曹军“以力拒之”,对孙权之兵,则“分兵拒之”。虽然对诸葛亮一再叮咛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箴言也表示赞同,却依然按自己的个性办事。孙权派诸葛瑾为其子求婚、两家结好,共同抗击曹军的时候,关羽心高气傲,勃然大怒,并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最终落得个兵败被杀。

总之,关羽是一个以天下、百姓兴亡为己任的忠义之士,又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神勇无比,拥有高洁操守的理想人格典范。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的身上也有着居功自傲、不听人言的一面,但这并不妨碍千百年来人们对关公的喜爱、敬仰、怀念之情。

归纳三点: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

参考资料: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年12月版《四大名著人物点击与知识问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2-27
关羽,刘备的义弟,蜀汉五虎上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坐骑赤兔马,提一口青龙偃月刀。因杀豪强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曾因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但降汉不降曹,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来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在攻打樊城时,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威名远扬。但终因娇傲轻敌,刚愎自用,兵败麦城,被孙权所杀 。有儒将之风,知晓《春秋》大意。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 关羽是罗贯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和《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齐名,称为“义绝”。他周身闪耀着超绝尘世的理想人格的光辉。毛宗岗就评价他“世服其神威,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所以他最终虽然镇守荆州失败,但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个令人崇敬的大英雄。真可谓“忠义凛然参天地,成败岂足论英雄”。关羽的英武神威、忠义刚烈、义薄云天等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更是深入民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仁义君子、忠义化身,而受到历朝统治者的嘉许、追封,为后世百姓所顶礼膜拜,关羽形象也逐渐被圣化、神化。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一艺形象,就该拂去他头顶种种光环,还原他以本来的性格面目。 关羽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忠义,其中包含着多重丰富的内涵,有对国家社稷黎民之忠,有对君主兄长朋友之义。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官吏腐败、豪强横行,关羽凭着一股忧国忧民、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家国责任之感,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毕生都在为此奋斗,抗争。义字在三国演义中是贯穿始终的,尤其在关羽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可以说关羽的一言一行都和“义”密不可分。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兄嫂,不得已投降,但曹操有三项约定在先:一为保节操,降汉不降曹;二为保两位嫂嫂;三为保忠义、誓言,一旦知道刘皇叔下落,立即投奔。甚至关羽因为战袍是兄长刘备所赠,即使破旧得无法补救,也不肯换上曹操为其赶制的新袍。足可见关羽的至情至性,至忠至义。在他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返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世间的种种考验。 关羽还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贤能之才。《三国演义》在描写关羽勇冠三军的英武神威上,用了许多笔墨,如温酒斩华雄一段,就写得有声有色。先是华雄自称斩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接着写几员大将均被其斩于马下。讨伐董卓的各路诸侯都惊恐失色,惟独关羽挺身而出,对曹操赏赐的酒,也只轻描浅写地说了句“且斟下,某去便来”。雷鼓大振,众人还在恐惧之时,关羽已提华雄之头,掷于地上--杯中的酒还是热的呢。六十六回“关云长单刀赴会”是对关羽胆识、才智自信的又一次极好展示。关羽知道鲁肃这次邀请他去东吴摆的是鸿门宴,可能对自己不利,仍然从容前往,并以超人的谋略,机警应变,挟持住了鲁肃,最终控制了局面,反败为胜。在千军万马中从容往来,如入无人之境,令人惊叹。不但如此,关羽内在的人格修养尤其令人钦佩。他深明大义,金钱、美色、爵禄都动摇不了他,显示了高尚的道德操守;而在华容道上义释曹操也体现了他有着知恩图报、不忍杀戮的宽容仁慈之心和人道精神。 同时,关羽性格也有一定的弱点,主要是生性骄傲,有时难免听不进劝谏。关羽的矜持自傲固然与他自己文武双全、声名远播有关,但也给他带来了终身的遗憾。在关羽留守荆州之时,诸葛亮询问关羽镇守的策略,关羽只回答对曹军“以力拒之”,对孙权之兵,则“分兵拒之”。虽然对诸葛亮一再叮咛的“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八字箴言也表示赞同,却依然按自己的个性办事。孙权派诸葛瑾为其子求婚、两家结好,共同抗击曹军的时候,关羽心高气傲,勃然大怒,并说“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最终落得个兵败被杀。 总之,关羽是一个以天下、百姓兴亡为己任的忠义之士,又是深明大义,智勇双全,神勇无比,拥有高洁操守的理想人格典范。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关羽的身上也有着居功自傲、不听人言的一面,但这并不妨碍千百年来人们对关公的喜爱、敬仰、怀念之情。 归纳三点: 1.关羽性格的核心特征是忠义,称为“义绝”。 2.关羽更是一个武艺超群、有着崇高道德修养的济世之才。 3.关羽身上也有着生性骄傲、听不进劝谏的弱点。全文
第2个回答  2010-08-19
2楼

刘备及关羽张飞同志在平原县遇到了盟军第十四集团军军长公孙赞,刘备同志从大局考虑,率关羽张飞等同志暂时加入军阀队伍,形成统一战线共同抵抗董卓,参加了讨董战争(史称中原大战)。在战争初期,董卓部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华雄上将骁勇异常,先后击毙孙坚部第四师师长祖茂、盟军第九集团军副军长鲍忠等名将,一时之间无人敢迎战,关键时刻关羽同志挺身而出,亲自将华雄击毙,当时关羽同志不但作战勇敢,而且立场鲜明,坚决与曹操(时为第十八集团军军长)划清界限,拒绝喝曹操为他烫的酒,在曹某频频暗送秋波的情况下,关羽同志丝毫不为动摇。在虎牢关前,关羽同志同刘备同志、张飞同志一起并肩作战,大败号称“天下第一美男”的吕布,并为讨董卓打开了一个很好的局面,但由于军阀之间明争暗斗,不能团结一心,致使联盟迅速解散,未能完成**董卓的大业。之后关羽同志随刘备又回到了平原。
注4:关羽同志在后来的回忆录中对当时救董卓一事后悔不已,参见《关羽选集》第二卷
注5:刘备、关羽、张飞在平原县战斗的事迹,参见《平原作战》《平原枪声》《平原游击队》等作品
注6:曹操籍贯安徽亳县,并发家于故乡,当时是皖系军阀的代表

三、许田杀曹瞒
不久,黄巾党余党又起,兵围北海,北海市市长、知名**人士孔融先生(曾任盟军第十集团军军长,后因反对曹操反动派**统治而遭杀害)向时任平原相的刘备同志求救,已升任少将师长的刘备同志与关羽、张飞带三千人马前往救援,当时关羽同志已经由少校营长升为上校团长,在与黄巾党交战中,关羽同志亲手毙匪军长管亥,解了北海之围,之后又随刘备去徐州救陶谦(曾任盟军第十二集团军军长),并协助刘备同志第一次解了徐州之围。在此之间,刘备同志再三婉言谢绝了陶谦主动让徐州的要求,最后实在退让不过,只好同意出任江苏省省长兼徐州军区司令,此时关羽同志已经成为副部级干部,少将师长,成为一名名副其实的将军。

之后,刘备同志收留了战败的吕布,但吕布贼心不改,趁刘备与关羽等同志出兵在外之机夺取了徐州,刘备同志从抗曹大局出发,对吕布进行了一定让步,与吕达成协议互不侵犯,在此间关羽同志参加了**袁术的护国战争,不久吕布又背约,终于使刘备与关羽张飞同志看清了吕布反复无常的丑恶嘴脸,联合曹操,于公元198年消灭了吕布,为人民除了一大害。


刘备、关羽、张飞同志经过不屑的努力,终于由地方进入中央,刘备被刘协主席认做亲叔叔,并封为大将军衔,关羽、张飞为少将军长,可是当时实权掌握在曹操手中,曹操为了试探自己在国中、军中的地位,发动了有名的“许田打围事件”,关羽同志对此非常愤慨,并差点当场杀了曹操,刘备同志担心投鼠忌器,阻止了关羽将军。后来在当阳战役之后,刘备同志也后悔地说:“我现在也是”投鼠忌器”了”(注7),证明当时关羽将军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

注7:出自《刘主席语录》

四、身在曹营心在汉

公元200年,刘备同志借机脱离曹操束缚,重回徐州,在夺取徐州一战中,关羽将军用计击毙曹操爱将、徐州卫戍区司令长官车胄,为重夺徐州立下头功。在第一次反围剿过程中,关羽同志与张飞同志分别活捉了敌军长刘岱(曾任盟军第四军军长)和副军长王忠,成功粉碎了第一次围剿。刘备主席还专门赋诗:齐声唤,前面捉了伪刘岱。(注8)不久,曹操亲自为总司令,兵分五路,共二十万人马,组织了第二次围剿,由于兵力相差悬殊,第二次反围剿失利了,刘备同志去联合袁绍共同反曹。关羽将军在下坯被围,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为了保全革命的火种和两位国母的安全,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通过曹操的五虎上将之一,关羽将军的故交敌第一集团军军长张辽将军约法三章,在“降汉不降曹”“一旦知道主席去向便离开曹操”的前提下,投降了当时被曹操控制的大汉共和国。(注9)
关羽同志在曹营期间,不为金钱地位美女所利诱,他时刻不忘同志加兄长的刘备,正是 “身在曹营心在汉”,他生活简朴,对曹操为拉拢他而送的金银财宝,全部上缴两位国母以作为革命活动经费,在曹营期间,他始终穿着刘备主席送他的那件旧大衣,对于曹操送他的美女,他一概拒收,实在拒绝不了,他就给那些女子讲革命道理,并赠送路费送她们回家。刘主席后来说:“关羽同志在曹营所作所为,对得起天地,对得起人民和蜀汉共和国,任何想借“降曹”攻击关羽将军的言行,都是反革命的,是别有用心的。”(注10 )

关羽同志在曹营期间,参加了著名的“白马战役”,击毙直系军阀袁绍部下四大主力中的颜良军长和文丑军长,这时关羽将军正当壮年,他的武艺达到了颠峰时刻。在曹操等众人的吹捧面前,关羽同志保持了清醒的头脑,他在谦虚谨慎的同时,不忘给曹操等施加压力,他说:“我弟翼德可在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注11)唬的曹操等闻张飞之名而色变,后来张飞一人吓退百万曹兵,里面有关羽很大的功劳。由于他立下大功,被曹操授予元帅军衔,他是惟一一位在蜀汉共和国和违曹魏帝国都有元帅军衔的将军。

注8:参见《刘主席诗词》
注9:参见《蜀汉共和国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注10:参见《刘主席语录》
注11:参见《关羽选集》第二卷

五、千里走单骑

在得知刘备同志的下落后,关羽同志归心似箭,立即向曹操提出辞职,尽管曹操想尽诡计要留住关羽,但都被关羽同志一一识破,最后关羽同志挂印封金,毅然离开曹营,开始了长达一千多里地的长征,在此期间,关羽同志先后经历了东岭关,击毙伪师长孔秀;在洛阳击毙伪副军长韩福、敌伪师长孟坦;在死水关击械伪师长卞喜;在荥阳关识破敌伪师长王植诡计并将其击毙;在黄河渡口关击械伪师长秦琪,这就是著名的“过五关斩六将”。(注12 )

在千里转战过程中,关羽同志先后结识了后来成为蜀汉共和国著名军事家、国家军委副主席的廖化同志,并积极争取他从草寇走上革命的道路,结识了后来成为开国中将的胡班同志,把他从敌人的队伍中拉了过来,促使其后来起义投诚,还有著名**人士,后为蜀汉共和国政协副主席、蜀汉共和国佛教研究会名誉主席普净大师,以及著名**人士关定、胡华等人。另外还收留了周仓、关平、裴元邵(注13)等共和国开国元勋,并与敌伪元帅张辽、夏侯敦做了坚决斗争。由于关羽同志长期投身革命,因此年过四十仍是光棍一根,为了革命后继有人,为了割草刀法昌盛不衰,关羽同志将关平收为义子,一时传为佳话。

在得知刘备同志在汝阳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敌后,关羽同志立即回师汝南,途中遇到在古城建立根据地的张飞同志,因此又有了“斩蔡阳兄弟释疑”的佳话,可以说,关羽同志的这次长征,是极其辉煌的历程,不但积聚了革命的力量,而且狠狠地打击了反动势利的嚣张气焰。

注12:参见《千里走单骑——前所未闻的故事》
注13:裴元邵同志在根据地大肃反运动中被错杀,后被平反,追认为革命烈士。

六、转战荆襄

大革命失败后,关羽同志重新回到了刘备同志的阵营中,暂时投靠了著名开明军阀湖北省省长兼荆州军区总司令刘表,继续高举刘姓大旗。刘备同志进驻新野期间,关羽同志及张飞同志跟随刘主席不辞辛苦,三次拜访后蜀汉共和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兼军委常务副主席的诸葛亮同志,后在刘备、诸葛亮同志的正确领导下,在对曹操的围剿过程中,参加了火烧拨望坡、火烧新野的战斗,当阳战役时,关羽同志驻军在江夏,带领一个军成功地接应了因敌众我寡而战败的刘备同志,刘备同志有诗赞道:汉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关云长。(注14)

关羽同志参加了著名的赤臂大战,之后参加了收复荆州战役,公元 208年,在长沙会战中,关羽同志只用一个营的兵力就攻克了长沙,并收服了黄忠、魏延等后来的革命骨干力量,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之后,在同东吴修正主义集团的多次斗争中,关羽同志协同诸葛亮等同志,屡次击败敌军,确保了荆州根据地的发展和巩固。
在刘备同志、诸葛亮同志、庞统同志指定西线作战计划后,关羽同志辅助诸葛亮固守后方,西线战事失利,庞统同志不幸中箭,为革命壮烈献身,诸葛亮率张飞、赵云等同志支援前线,关羽同志独自则担负起了保卫荆州的重任。

注14:选自《刘主席诗词》

七、单刀赴会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关羽同志坚定执行刘备、诸葛亮同志制定的游击战术,与敌周旋,他用兵如神,多次击败号称“世间福将曹子孝”的伪敌五大主力之一的敌新一军军长曹操嫡系部队上将徐晃等,并言辞拒绝了东吴集团的拉拢,孙权欲与关羽同志结亲,实际上是想以关羽同志的爱女为人质要挟关羽,被关羽同志识破奸计,并义正词严地怒斥投靠东吴集团的诸葛谨:“我虎女焉能嫁汝犬子!”(注15)吓的诸葛谨抱头鼠窜,狼狈逃回,东吴集团又生一计,假意邀请关羽同志赴宴,妄图加以谋害,如果关羽同志不去,东吴集团就借口关羽没有和谈的诚意,从而破坏联盟挑起内战,关羽同志为了揭穿敌人的奸计,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单刀赴会,他凭借个人智慧和勇敢和魅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胆大心细,遇事不慌,征服了江东,吓得当时江东警备总司令鲁肃“如痴似傻”,以至于当时江东兵将闻关公之名而色变,小儿半夜闻关公之名而不敢啼哭。

关羽同志的威名引起了曹操反动集团目只牛在屡战屡败之后,曹操下定决心,派出七路大军,以伪敌中南剿总副司令于禁为总指挥,原西北马家军名将庞德上将为前敌总指挥,发动了对荆洲地区的第五次围剿,在同庞德的单挑时,由于被庞德以暗箭所伤,关羽同志未能将其击败,这是关羽同志几十年征战以来第一次在单挑中撤退!!!

面对强大的敌军,关羽同志不与其打消耗战,而是利用天将大雨的有利时机,不战而屈人之兵,放水淹七军,大败曹军,生擒于禁、庞德,击毙敌师长成何、董超、董衡等。

不久在同曹仁的一次战斗中,关羽同志又一次右臂中箭,虽然伤上加伤,但关羽同志带病坚持工作,在部下的劝说下,同意由著名**人士,号称“神医”的华佗主刀动手术,为了不影响智力,关羽同志坚持不用麻药,他一边和参谋长马良同志下棋,一边让华佗为他疗伤,始终镇定自若,谈笑风生,令华佗赞叹不已。这就是著名的“刮骨疗毒”。“华佗同志作为一个外国人,作为曹操的同乡,不远千里,来到荆州为关羽同志治病,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注16)这样好的一个同志,竟被曹操杀害,这给大汉医学界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注15:出自《关羽选集》第四卷
注16:出自《刘备选集》第四卷,《纪念华佗》

八、大意失荆州

刘备同志出任益州总司令之时,便任命关羽同志为荡寇将军,汉寿亭侯,上将军衔,刘备同志出任汉中主席时,任命关羽为前将军,与张飞等人号称为“五虎大将”,大将军衔,关羽同志为大将之首。时年关羽同志已经58岁了,有部下劝其退休养老,关羽同志则说:我大丈夫,年近六旬,即死何憾?”(注17)

曹操、孙权反动集团趁关羽同志领兵在外之时,互相勾结,发动了震惊一时的“荆州事变”。由东吴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成功,关羽同志在外遭到曹军徐晃的顽强阻击,兵败麦城,再加上投降主义分子公安军军长糜芳、政委“不是人”叛变投敌,右倾机会主义分子上庸军军长刘封、政委孟达坐视不救,关羽同志不幸阴沟翻船,被东吴无名鼠辈少将旅长马忠擒获,面队孙权的威逼利诱,关羽同志大义凛然,厉声骂贼:“碧眼小儿,紫髯鼠辈!吾与刘皇叔桃园结义,誓扶汉室,岂与汝叛汉之贼为伍耶!我今误中奸计,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公元219年腊月,关羽同志被孙权杀害,时年58岁。与关羽同志同时遇害的,还有关平、周仓、王甫、赵累等同志。

公元220年,关羽同志遇害的消息传到成都,举国皆悲,刘备同志亲自担任“关羽同志治丧委员会主任”,为关羽同志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并写下悼亡诗: “记得当年草上飞— —”,(注18)并亲手题写挽联:“武学泰斗,人世楷模”。参加关羽同志追悼会并赠送花圈的领导同志还有:诸葛亮、张飞、赵云、黄忠、马超、许靖、李严、魏延等。

关羽同志死后被追封为“壮缪侯”,追封为元帅军衔,追认为蜀汉共和国001号烈士,追认为著名革命家、思想家、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武术家、旅游家,为蜀汉共和国33位军事家之一。并被蜀汉共和国围棋协会名誉会长“白毛”马良同志追授“围棋国手”“名誉七段”头衔。

关羽同志生前,曾获“大汉共和国十大杰出青年”之首,“大汉共和国十大帅哥”第十名,并在“大汉共和国武力排行榜”中获第四名称号。

关羽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是刘备主席的亲密战友,是共和国第一代领导核心人物之一,关羽同志的不幸逝世,为当时尚未诞生的蜀汉共和国造成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关羽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关羽同志永垂不朽
第3个回答  2010-08-22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并州河东解县人(今山西运城市)。一直是历来民间崇祀的对象,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前将军,汉寿亭侯,军事家,五虎上将之首。死后受民间推崇,又经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为关圣帝君,佛教称为伽蓝菩萨,尊称为“关公”。被后来的统治者崇为“武圣”,与号为“文圣”的孔子齐名。有“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温酒斩华雄”的佳话。
《三国志·关张马黄赵传》中论及关羽与张飞:“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还说:“羽善待士卒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的确如此。
关羽重然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即使白马被擒,身在曹营,也仍不忘旧恩,终于复归刘备,忠义一时无两。
凝聚在关羽身上而为万世共抑的忠、义、信、智、仁、勇,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伦理、道德、理想,渗透着儒学的春秋精义,并为释教、道教教义所趋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实质上就是彪炳日月、大气浩然的华夏魂。
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违背史实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第4个回答  2016-12-12
关羽是罗贯中最用力刻画的武将,和《三国演义》中塑造的曹操--“奸绝”、诸葛亮--“智绝”齐名,称为“义绝”。他周身闪耀着超绝尘世的理想人格的光辉。毛宗岗就评价他“世服其神威,是古今名将中第一奇人”。所以他最终虽然镇守荆州失败,但在人们心目中仍然是个令人崇敬的大英雄。真可谓“忠义凛然参天地,成败岂足论英雄”。关羽的英武神威、忠义刚烈、义薄云天等经过《三国演义》的艺术加工,更是深入民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仁义君子、忠义化身,而受到历朝统治者的嘉许、追封,为后世百姓所顶礼膜拜,关羽形象也逐渐被圣化、神化。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和评价《三国演义》中关羽这一艺形象,就该拂去他头顶种种光环,还原他以本来的性格面目。

关羽最为突出的性格特征就是忠义,其中包含着多重丰富的内涵,有对国家社稷黎民之忠,有对君主兄长朋友之义。汉朝末年天下大乱、官吏腐败、豪强横行,关羽凭着一股忧国忧民、拯救百姓于水火的家国责任之感,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并毕生都在为此奋斗,抗争。义字在三国演义中是贯穿始终的,尤其在关羽身上体现得最为充分,可以说关羽的一言一行都和“义”密不可分。在刘备兵败投奔袁绍之时,关羽孤身一人为保护两兄嫂,不得已投降,但曹操有三项约定在先:一为保节操,降汉不降曹;二为保两位嫂嫂;三为保忠义、誓言,一旦知道刘皇叔下落,立即投奔。甚至关羽因为战袍是兄长刘备所赠,即使破旧得无法补救,也不肯换上曹操为其赶制的新袍。足可见关羽的至情至性,至忠至义。在他眼中,投降是可以变通的,但惟独他对汉朝之忠、对刘备之义,是永远不可更改的。关羽之义绝不是一般的义气,而是披肝沥胆、义无返顾,他的义比泰山还重,比生命还珍贵,禁得住人世间的种种考验。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