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是谁写的?其中比较有名的片段是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5
它分为两部分。第1部分书写的是余既为此志之后书写的一部分是他的一些话。具体的作者是归有光。他是明代的文学家,被称为震川先生。这本书当中主要写的是回忆性的散文。非常著名的片段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说到枇杷树是他的妻子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长得非常好了。
第2个回答  2022-07-25
是归有光写的,比如在厕所里去创作,而且他也擅长写书法,还记载了诸葛亮的一生以及刘备是怎么死亡的。秦始皇怎么崛起,大禹治水。
第3个回答  2022-07-25
项脊轩志是作家归有光的作品,他是明代著名的古文学家;在这篇文章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第4个回答  2022-07-25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所作的一篇回忆性记事散文。《项脊轩志》中,像这么优美典雅的语言也只有集中在第一段,尤其是描述修葺后的项脊轩,句式更见整齐,格调更显高远,语言更为精致。如写项脊轩由阴暗变明亮的句子:“前辟 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写作者在室内悠闲自得惬意读书的句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还有写院内十五的夜晚优美景致的句子:“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些句子,或写景致环境,或摹读书情态,均是四字一句,二二节拍,整齐雅致,文艺性强,写出了作者少年时期在项脊轩读书的幸福快乐生活。流露出归有光对这段美好生活的回忆与眷恋之情。
第5个回答  2022-07-25

                                               古人才情,文章托相思

最近从闲来无事,在书架上找了基本书看。偶然间看到了一篇古代文章《项脊轩志》,觉得很熟悉,感觉以前应该是看过的。细细品读之下,觉得文章朴实平静,却蕴含了浓厚的相思和淡淡的悲切。小编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篇文章。

一、《项脊轩志》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知文章前先知作者,《项脊轩志》的作者是归有光。归有光是明代文学家,字照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其主要作品是《震川集》、《三吴水利录》等。《项脊轩志》分两次写成。前四段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作者于明世宗嘉靖十八年(1539年),又为这篇散文增添了补记。全文以作者青年时代朝夕所居的书斋项脊轩为经,以归家几代人的人事变迁为纬,真切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作者借一轩以记三代之遇迹,暗物怀人,掉亡念存,叙事据而谈,用笔清淡简洁,表达了深厚的感情。全文语言自然本色不事雕饰,不用奇字险句,力求朴而有致,淡而有味,营造出一种清疏淡雅的感觉。

《项脊轩志》为什么感人

《项脊轩志》中最有名最感人的片段是“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婷婷如盖矣”。初读此句觉得稀松平常,只不过是作者描写的一个日常罢了,再读此句时觉得热泪盈眶,悲从中来。这句话的意思时是“庭院中有一株批把树,是妻子去世那年我亲手种植的,如今已经高高挺立着,枝叶繁茂像伞一样。”作者把极深的悲痛寄害一棵秘把树。“庭有枇把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奖。“把树本来是无思想感情的静物,但把它的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在享享如盖“四个字的前面加上“今已这个时间词,表明时光在推移,静物也显示着动态。树长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言难忘。由于想念人而触及与人有一定关系的物,便更添了对人的思念;再由对物的联想,又引发对往事的伤怀。于是托物寄情,物我交融,进一步把思念之情深化了。

文章不一定需要华丽,但是一定要是真情实感,文字承载的是书写者当时的心境。时常翻翻书总能得到新的感悟,希望大家在空闲时间,少看手机,多读读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