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瑶生的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2

陈瑶生教授,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领域的研究,先后主持了973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重大专项、科技部农业成果转化基金、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农业部948重大专项、农业部行业标准、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团队项目等20多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主编专著2部,发表论文60余篇。先后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三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三等奖、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二等奖。近年来,利用现代分子遗传学技术,对数量性状进行QTL位点研究,并将分子遗传学技术应用于实际育种中,被多数养猪企业应用,提高了育种效率。在国内率先提出并建立了区域性种猪遗传评估体系,带动了广东省和全国猪育种方法的改变,组织了国内在猪育种方面具有优势的研究团队,开展了全国性的种猪遗传评估和联合育种研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了种猪统一的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工作,建立了国家猪遗传评估中心,初步建立了区域性联合育种体系。针对瘦肉型猪规模和养殖的育种、饲养管理、疾病控制、环境等方面开展了技术组装和示范研究,完成了与规模化瘦肉型猪养殖相关的国家农业行业标准,为我国瘦肉型猪养殖的标准化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依据。
1991年获东北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博士学位,师从我国德高望重的著名动物遗传育种学家盛志廉教授。1986年东北农业大学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1996年受中国科协和英国皇家学会遴选赴英国Edinburgh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1998年调调入华南农业大学工作,为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首席专家,科技部国家级“华南农业大学养猪专家大院”负责人,2006年调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1995年晋升教授、担任博士生指导教师,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副理事长、全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品种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动物遗传育种的研究与开发。1999年入选农业部“神农”计划培养对象,2001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2001获国务院颁布的政府特殊津贴,2001年获中国农学会第七届青年科技奖,2004年入选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到2010年时已经培养了5名博后、30多名博士和60多名硕士。
目前担任国家生猪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和产业技术体系的首席科学家。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