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怎么教历史doc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3-05
中美历史教育目标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重在由教师给学生灌输比较完整而系统的“基础知识”,美国重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挑战知识和创造知识的“基本能力”。哈佛大学本科教育奉行的宗旨是一句名言:T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最明显的标志是什么?中国人可能认为,是具有某一专业的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但美国人会认为,是善于思索,能独创新知。
以下为具体区别
1、教学方法:注重激发不同思路
美国教学方法的一个特点是鼓励学生积极提问。有的老师讲课,简直就是不断地向学生发问。更多的老师,则是鼓励学生在听讲时随时发问。一般说来,每堂课的最后一小段时间,总是用来让学生提问的。
美国教学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在课堂上或小班讨论中,要让学生畅所欲言地来讲自己对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当场展开讨论甚至相互辩难。学生向既有的知识体系及老师讲的知识发起挑战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是研读报告(或称“作业”)。美国大牌学者坦承他们愿意教书的一个原因,就是能从青年学生那里得到进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问题的启迪。我听到不止一个老师在向人表达他对某一学生的赞赏时这样说:“这个学生教给我的知识比我教给他的还多”。而老师对学生最低的评价则是:“这个学生没有给我任何新的知识”。
2、教学资料:历史认知不搞统编教材
美国在许多学科中,没有中国这样的“统编教材”。历史教学也是如此。
政府对学术思想和大学教育基本是不管的,办学自主权在学校。学者们编不编教材是自己的事。会有人就某一段历史写出“适合大学生读的书”一类。但是没有任何人胆敢声称他写的书应该被全国大学统一采用。美国人喜欢追求与众不同的东西。你写的内容如果是别人没写过的,这才有出书的价值。编写出好的学生读物,可以很有名,但要赢得学术声誉,要让学术界承认是名家,则要凭学术研究专著。这和中国比较注重编大学教材的风气,很不一样。美国学者如果把学术专著写得深入浅出,观点鲜明而文笔生动,就会被各校的同行教授们选为自己有关课程的“reference book”或“source book”(参考资料)。在同一历史问题上,诸多见解独到的学术专著都会被教师们择其若干章节,列入教学参考文献的目录。举例来说,一门讲美国独立战争的课,给学生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会是教师精心选择的代表不同观点的那些书籍。可能这节课老师要求学生看的是某书的第二章,下节课又要学生看另外一书的第三章。
  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选择参考文献写作业,是从小学就开始的训练。
3、考试:没有标准答案
美国在历史教学上,不追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被普遍接受并沿用了多少年的思想,都可以被质疑、被挑战、被改进。对历史上各种问题的认识,也不承认有所谓的“标准答案”。他们崇尚的价值是“make something different“。这也是他们评价一个优秀学人的标准。
4、公共史学:国民的素质教育
  美国很重视对公众的历史教育,比中国在这方面做得事情多。美国国家电视有两个频道:历史频道和传记频道。每年赔钱,也极少广告,就是整天不停地播放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专题片。美国人尤其是知识界很爱看这些频道。  
  它建国的历史不算长,但是文物史迹保存完善,博物馆纪念馆遍布全国:断壁残垣,破门烂瓦,著名战场,重大会址,奴隶屋,自由钟。仅以波士顿为例,“五月花号”船身、殖民者聚居区、独立战争打响第一枪的田野、民兵的小房、报信人的故居和信息传递路线……。遗址比比皆是,文物历历在目。市中心高楼大厦之下,突现一所独立小房,那是殖民地初期议会的旧址。市内有一个划在地上的红色游览线,沿线游览一遍,著名史迹尽收眼底,令人仿佛置身历史现场。游者从孩子到老人,美国人、“外国”人都有,这岂不是一种很好的历史教育!在首都华盛顿,国家的所有博物馆都是免费对公众开放的。
  我们,就历史的长度比较而论相对较长,史迹文物的保护比美国是逊色得多了。
以上为相关论述,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相似回答